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2020-12-07 06:06金秋宇张东男许翰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8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

金秋宇 张东男 许翰元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48,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組患者治疗方案为早期康复治疗,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评估组间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脑梗死属临床常见疾病,处于急性期患者受多因素影响,脑部主供血动脉存在血栓或粥样硬化,脑供血异常中断,导致恶心呕吐、头痛、偏瘫等症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可脱离生命危险,大部分患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1]。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治疗的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基础性分析评估样本,研究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的具体措施及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我院医师开展持续1年的研究,2020年3月截止本次研究,样本为期间就诊并确定为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模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3~79岁,平均(69.69±5.63)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4~75岁,平均(69.54±5.85)岁,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观察后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关于的脑梗死急性期相关标准,并在我院治疗,达到康复期的患者;年龄18岁以上,入院后均接受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入组后病情加重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生病体征异常的患者;合并不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存在既往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缓解脑水肿等,对照组患者未实施早期康复治疗。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措施包括良肢位摆放、桥式运动、基础康复训练等。(1)良肢位摆放:医师结合患者体位,依据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等体位实施良肢位摆放,对上下肢关节进行外展、内旋、屈曲等针对性被动训练,单个动作重复10次,如患者训练期间产生疼痛等症状,需停止训练。(2)桥式运动:取患者仰卧位,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平放双足,双膝下垫枕,引导患者完成伸髋及抬臀运动,以患者可耐受为限度。(3)基础康复训练: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康复情况指导其完成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卧位与坐位转换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行走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并对患者进行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日训练时间为30 min,共训练8周。实施基础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训练计划顺利完成。

1.3 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能力)、FMA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能力)、FMA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x±s),检验方法为t,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评估组间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脑部血管阻塞引发的缺血缺氧相关疾病,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治疗后多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早期康复训练是近些年临床提出的新的治疗理念,其主要是指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后,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重塑突触功能,并建立有效的脑侧枝循环,对病灶周围以及周围组织起到修复和代偿作用,利用大脑较强的可塑性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运动恢复的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肌张力过高的情况,肌张力的恢复主要是利用早期康复运动带来的肌肉牵拉、控制关键点、反射抑制模式、良肢位和体位摆放以及感觉刺激的方法达到抑制肌张力增高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在发病早期开展康复治疗,以此来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2],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康复方式。本次研究中实施早期康复治疗通过良肢位摆放可预防关节变形,通过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状态改善,并对痉挛的肌肉组织实现有效牵拉,可将感觉冲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重组脑组织功能,进而改善肢体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本次研究中也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此结果再次显示了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 鹏.针灸、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4):379-381.

[2] 魏柯柯.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61.

[3] 乔 煦.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6(02):19-22.

[4] 王春阳.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115-116.

[5] 于 娜.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2):148-149.

[6] 冯楠楠,陶 琳.探究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09):38-39.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肢体活动程度、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
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