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里话小康

2020-12-07 06:15谭仲池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故居一代人英雄

谭仲池

福临铺,是英雄后卫师、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故乡。

仲夏时节,一个天蓝气爽的日子,明媚的阳光,洒满宽阔的乡野。黑色的柏油路面,跳跃着绚烂的光斑。走在去福临铺的平坦村路上,放眼四周,绿泛田畴,花开庭院,鸟飞丛林,渠水清悠,鸭戏池塘。望着这片青翠欲滴,五彩缤纷,人来车往,充满蓬勃生机,富饶美丽的山村景致,就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怀着敬仰之情,我来到矗立着陈树湘雕塑的文化广场。这时,从省城来的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正在列队向陈树湘烈士的雕塑献花篮,鞠躬致敬。然后又步伐整齐,缓缓地走进陈树湘烈士事迹陈列馆。

我也和大家一起,站在陈列室的展板前,一边静神地听讲解,一边仔细地观看展板上书写的内容:陈树湘,原名陈树春,生于1905年初。幼年丧母,刚刚9岁就随父逃荒到长沙城,靠种菜、养猪、帮厨为生。因常去清水塘挑水送菜,有缘结识了毛泽东,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他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接着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12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红34师负责掩护中央红军渡江。时任红34师师长的陈树湘带领6000余名指战员与数万敌军浴血奋战,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完成了掩护任务。陈树湘在突围中不幸被俘,他宁死不屈,掏腹断肠,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铿锵誓言。

目睹陈列室展出的革命历史文献、英雄遗物,烽火岁月拍摄的悲烈照片,我心潮起伏,热泪盈眶。身边的一切喧闹声响都悄然消失,只有一片深沉的宁静裹着我的思绪悠悠飞向室外的天空。飘向田垄的纵横阡陌、山边的弯曲小路、老屋前的清水湖塘。我在寻觅英雄少年时代的苦难足迹,遥望寒冷的长夜,影珠山巅初露的朦胧曙光。

陪我参观的福临铺社区书记黄龙,虽然他经常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群众、中小学生瞻仰陈树湘烈士的雕塑,学习烈士“断肠明志对党绝对忠诚的英雄主义精神,可这次他依然和我一样,眼眶也盈满泪光。我知道,作为老乡,他和陈树湘出生在同一块土地上,显然,他对英雄更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朝夕怀念和崇拜敬仰。他深深知道,陈树湘是家乡人民的无上荣耀和自豪。只有继承弘扬英雄的精神,把英雄的家乡建设好,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才对得起英雄。2014年11月1日,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英雄壮举和不朽精神时,令在座的共和国将军们深受教育,感动不已。消息传到福临铺,黄龙又激动又振奋,他更加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这些年来,践行好树湘精神,争当新时代先锋已成为英雄家乡人民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黄龙书记对我说,现在这里已成为长沙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教育基地。县委书记沈裕谋就多次来英雄故里和党员们交流学习心得,号召全县党员自觉学习英雄,向典型靠拢,向榜样看齐,俯身躬行,以建设好英雄的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来告慰英雄,答好考卷,书写好历史,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瞻仰陈树湘故居时,黄龙书记又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告诉我,小时候陈树湘家里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能跟父亲住在打工人家的杂屋里。当听到县里要给陈树湘烈士建故居,找不到合适的地址时,老村民冯金国就主动捐出了他爷爷当年购买的房子。

我在故居里久久徘徊,看到一批又一批前来瞻仰英雄故居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十分虔诚地细看故居中陈列的农用工具,陈树湘穿过的红军军装,使用过的刀枪,以及他带领战士冲锋陷阵,英勇奋战的照片和画图。这一件件实物图片都能让参观者真切地感受到英雄饱受磨难、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是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庄严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追求。但信仰如灯塔、初心似火炬,应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远不灭的信仰光芒和不变的灵魂坚守。

漫步在福临铺的这片多彩的画卷里,我看到了社区党支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兴办的苗木基地、绿色种植基地、家庭农场。登上国家AAA景区影珠山,俯瞰福临铺全貌,田园成格、水渠如带、绿树排行、新楼错落。我不禁感叹,这真是福临千家、美播乡川、秀满山廊。在这里,我品尝到了小康生活的甜美温馨,更看到了英雄家乡人民弘扬陈树湘精神,打造集群式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与乡村振兴相促进,发展县域经济的新模式。

冯顺奇是福临铺最引人注目的民营企业家。他一直受捐房的父亲冯金国的正能量影响,有着崇尚英雄的特殊情结。他怀着“红色内心、绿色回馈”的企业文化理念,捐资按当年农村土屋风貌,修舊如旧,建好了陈树湘故居,还了英雄一个家。同时,他深深懂得该怎样继承英雄遗志,为福临铺建设全面小康做贡献。他开办的采石厂,每年要开采加工销售100多万吨的碎石机制砂,安排村里近300人就业。

我来到距离福临铺不远的天华山,实地考察了冯顺奇开办的采石厂。看到了热气腾腾的生产场面和工人们异常辛苦的劳动环境。眼前的情景,立即使我想到城市的高楼大厦、宽广的高速公路、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和繁华喧腾的海港码头,哪一项巨大的建筑工程,哪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能少得了细石碎砂,而这些就是来自偏僻山乡的大大小小的采石场。在这个石尘纷飞、机器轰鸣、铁塔高耸、传送带飞旋、汽车疾驰的采石工地,我看到了一种平凡而崇高的精神光芒,在晶莹的石子上闪闪发亮。

采访中,我了解到福临铺原有精准扶贫立卡户9户,现在已全部脱贫。在黄龙书记带领下,我直接上门访问一个脱贫户,他叫张玉宏,今年63岁。因妻子、儿子都患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儿媳离婚回娘家,孙子在读高中,家里一直很困难。社区党支部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支持他将责任田加入了农业合作社,自办小型家庭养殖场。我在张玉宏新居后面的棚屋里,看到了正在饲养的肉牛和土鸡,长得油光毛亮,膘肥体壮,很是抢眼。张玉宏激动地对我说,镇上、社区每年有几千元的扶贫资金扶持他养牛、养鸡。除去成本,他每年有近2万元的纯收入。妻儿治病的药也是县里免费送上门。说着说着张玉宏的眼睛湿润了。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边。我就要离开英雄的故里。我站在一片青绿层叠、如盖如篷的枫树林前,望近野远山,望天空流云,望路上行色匆匆的乡亲。我在想,倘若英雄有灵,他知道自己出生成长的故乡,过去的穷山恶水,已变成青山绿水;过去的旱地涝田,已变得水旱无忧;过去的茅草土屋,已变成红砖楼房;过去的泥泞小路,已变成柏油公路;过去频发的灾荒、疾病,现在已有了可靠的社会保障;过去的小孩儿失学,现在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快乐地学习、健康成长。他该怎样含笑于九泉,朝着新时代的峥嵘岁月欣慰地挥手致意!

福临铺,我就要离去,但我知道,你会永远年轻、美丽、富足。

因为你的每一个清晨,都有带露珠的鲜花开放。

你的每一个夜晚,都有明月的清辉镀亮梦想的星光。

你的每一棵绿树,都有英雄的青春在激扬。

你的每一条道路,都有悠扬的歌声飘向诗意的远方。

福临铺,我会时刻把你想望!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段明

猜你喜欢
故居一代人英雄
英雄犬
一代人
卫立煌故居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重走英雄路
魂兮归来返故居
绛红英雄谱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