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胃虚寒模型的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2020-12-07 06:16渠柳杨淑马开田萍崔璨李玲玲崔瑛
世界中医药 2020年21期

渠柳 杨淑 马开 田萍 崔璨 李玲玲 崔瑛

摘要 目的:探討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 ℃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关键词 姜辣素部位;脾胃虚寒;组织分布;归经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meridian tropism of gingerols from fresh,dried and baked ginger in rats with 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 model rats.Methods:SD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fresh gingerols group,dried gingerols group,and baked gingerols group.Ra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eionized water,while rats in other groups were given rice vinegar 1 mL/100 g at 4 ℃ for 10 consecutive days to prepare 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 model.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at the 5th day after modeling,and 6 days in a row.The abdominal aorta blood wa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he last administration of gingerols in each group,and the 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stomach,large intestine,small intestine and other tissues were executed immediately.The content of 6-gingerol,8-gingerol,10-gingerol and zingiberone in the rat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UPLC-MS.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DAS3.0 software.The AUC(0-t)values of four gingerols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tissues were sorted.The AUC(0-t)values were assigned to 1,2,3,4,5,6,7,8 in order from small to large,and those undetected were assigned to 0.The total value of AUC(0-t)in each tissue was calculated and sorted according to size.The higher the total value of AUC(0-t)was,the higher the selectivity was,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ssue distribution of gingerols and meridian tropism in vivo.Results:The total AUC(0-t)values of the four components in tissues were as follows:fresh ginger:stomach> large intestine> small intestine=lung> kidney> liver> heart> spleen; dried ginger:stomach> small intestine=large intestine=liver> lung> spleen> heart; baked ginger:stomach> small intestine> large intestine> liver> lung> spleen> heart.Conclusion: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 gingerols in tissue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meridian tropism of fresh ginger:the lung,spleen and stomach; the distribution of dried gingerols in tissue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meridian tropism of dried ginger:the spleen,stomach,kidney,heart and lung; the distribution of baked gingerols in tissue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meridian tropism of baked ginger:the spleen,stomach and kidney.

Keywords Gingerols; 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 ; Tissue distribution; Meridian tropism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1.005

姜为姜科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入药又有生姜、干姜和炮姜之分,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炮姜是干姜砂烫的炮制品,味苦涩,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的功效[1]。姜的3个炮制品均具有性温、归脾胃经、温中等共同特征。研究表明姜含有一百多种化学成分,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三大类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姜辣素类成分[2-3]。崔瑛等[4]研究发现6-姜酚可能为姜温中的功效物质的代表性成分,因此,姜辣素部位可能为姜温中的有效部位。

中药归经不能与西医学解刨部位等同,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与有效物质的体内组织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功效物质的体内分布探讨药物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中药的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姜、干姜、炮姜均具有温热性,归脾胃经,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了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对于脾胃虚寒模型大鼠的温中作用,并得出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姜酮为姜辣素温中功效物质的代表性成分[5]。在温中有效的基础上,观察功效物质的代表性成分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更符合中医药思维。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辨证施治原则,按照“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系统思路,建立脾胃虚寒病证模型,在姜辣素对脾胃虚寒模型大鼠有效性的基础上,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姜酮为指标性成分,通过UPLC-MS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确定指标性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获得姜温中相关物质体内分布的数据,进而为认识姜的功效物质和归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SPF级雄性大鼠,体质量(220±10)g,购于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20140007;批号:SYXK(豫)2015-0005。分笼饲养于大鼠IVC独立送风隔离笼具内,温度(25±2)℃,给予标准全价饲料,并由专人负责喂养。《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经河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相关规定(伦理审批号:DWLL201402012)。

1.1.2 药物 生姜姜辣素部位(实验室自制,批号:20170913,含量为82.76%);干姜姜辣素部位(实验室自制,批号:20170822,含量为87.07%);炮姜姜辣素部位(实验室自制,批号:20170726,含量为85.87%);6-姜酚(批号:20171206)、8-姜酚(批号:20180408)均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纯度均大于98%;10-姜酚(批号:wkq16072091)、姜酮(批号:wkq160820003)(纯度≥98%),四川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试剂与仪器 米醋(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C13132111200090);羧甲基纤维素钠(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美国,批号:201607280);乙腈:色谱纯(Tedia Company,美国,批号:17050840);甲醇:色谱纯(Tedia Company,美国,批号:17045124);甲酸:色谱纯(Sigma-Aldrich,美国,批号:1001003297)。大鼠独立送风隔离笼具(苏州冯氏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司,型号:IVC-Ⅱ型);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o,美国,型号:ΜLtiMate 3000);液质联用型高分辨串联色谱仪(Thermo,美国,型号:Q-Exactive-Qibitrap-MS);液相色谱柱[Thermo,美国,型号:Syncronis C18(100 mm×2.1 mm×1.7 μm)];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公司,型号:BS210S);氮气吹干仪(北京八方世纪有限公司,型号:HGC-24A);全自动组织研磨仪(上海净信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X-FSTPRP-48)。

1.2 方法

1.2.1 分组与模型制备 雄性SD大鼠不限食水适应性喂养一周,称重标记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姜姜辣素(200 mg/kg)组、干姜姜辣素(400 mg/kg)组、炮姜姜辣素(400 mg/kg)组共4组,正常对照组为10只,其余各组均为24只。正常对照组于每日上午9点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均灌胃4 ℃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6-7]。

1.2.2 给药方法 于造模第5天下午3点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灌胃1%CMC-Na混悬液,其余各给药组灌胃相应剂量的姜辣素混悬液给药体积均为1 mL/100 g,连续给药6 d。

1.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1.2.3.1 样品采集 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组大鼠分别于末次灌胃給药后5、10、20、30、40、60、90、120、180、240、360、480 min时(每个时间点各2只)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后立即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

1.2.3.2 UPLC-MS检测条件 UPLC条件,色谱柱:Syncronis C18(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流速:0.25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 μL。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1.2.3.3 质谱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扫描模式:Full MS/dd-MS2(+);数据采集范围:m/z 100~1 000;鞘气流量:40;辅助气流量:10;吹尾气流量:0;喷雾电压:2.8 kV(负离子),3.8 kV(正离子);毛细管温度:350 ℃;蒸发温度:350 ℃;S-lens RF level:55.0;载气为氮气。

1.2.3.4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6-姜酚2.08 mg,8-姜酚5.52 mg,10-姜酚2.06 mg,姜酮3.75 mg,置于5 mL的容量瓶加甲醇定容,配置成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浓度分别为416 μg/mL,1 104 μg/mL,412 μg/mL,750 μg/mL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备用。等比稀释为7.813、15.625、31.25、62.5、125、250、500、1 000、2 500、5 000、10 000 ng/mL等系列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1.2.3.5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白术内酯I 3.33 mg置于5 mL的容量瓶内,加甲醇定容到刻度,配制成0.667 mg/mL的储备液。精密吸取375 μL定容到25 mL稀释到1.00 μg/mL,备用。

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用生理盐水清洗组织表面血渍及内表面,吸水纸吸干,剪碎,加入2倍量生理盐水,置于10 mL离心管中,剪碎后使用细胞破碎仪进行破碎;组织破碎液添加3倍量的甲醇和20 μL的内标溶液,置于快速混匀器中涡旋3 min,按1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半径9 cm,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置另一10 mL离心管中,组织沉淀物再次添加2倍量甲醇,置于快速混匀器中涡旋3 min后,以1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半径9 cm,离心10 min,合并2次上清液;40 ℃氮气吹干,精密添加甲醇0.4 mL,涡旋1 min后取上清液,经0.22 μm有机滤膜滤过,即得组织供试品溶液,进样量5 μL。

1.2.4 方法学考察

1.2.4.1 专属性考察 分别取模型组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匀浆液400 μL,按“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处理后,进样,获得相应的组织样品的色谱图。取一定浓度的混标溶液加入模型组织匀浆液中,按“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处理后,进样,得到相应的组织色谱图。取灌胃给药后各组织样品匀浆液按“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处理后,进样,得到相应的样品色谱图。

1.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1.2.3.4”项下配制的一系列混合标准品溶液400 μL,氮气吹干后加入400 μL的空白组织匀浆液,按照“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进行处理,进样,以标准品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1/X2)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绘制标准曲线。

1.2.4.3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取空白大鼠的各脏腑组织匀浆液400 μL,按照“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配制高(500 ng/mL)、中(250 ng/mL)、低(62.5 ng/mL)3个剂量的QC样品溶液,每个浓度进行5个样本分析。连续测定3 d,并用当天随行测定的标准曲线计算浓度。计算该方法的精密度以及准确度。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RSD值表示,准确度用相对误差RE值表示。

1.2.4.4 样品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取高(500 ng/mL)、中(250 ng/mL)、低(62.5 ng/mL)3个剂量的QC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配制加入空白大鼠的组织匀浆液400 μL,每个浓度平行进行5样本分析,得待测物和内标的峰面积比A1;取空白组织匀浆液400 μL,按照“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进行处理,氮气吹干后,加入20 μL的内标溶液和相应浓度高、中、低3个剂量的标准品溶液400 μL,每个浓度进行5样本分析,氮气吹干,100 μL甲醇复溶,进样,得待测物和内标的峰面积比A2;用甲醇400 μL,按照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加入高、中、低3个剂量的QC样品溶液,每个浓度进行5样本分析,氮气吹干,进样,得待测物峰面积与内标的峰面积比A3。提取回收率计算公式为:提取回收率=A1/A2×100%。基质效应的计算公式为:基质效应=A2/A3×100%。

1.2.4.5 稳定性考察 取高(500 ng/mL)、中(250 ng/mL)、低(62.5 ng/mL)3个剂量的QC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配制加入空白大鼠的组织匀浆液400 μL,每个浓度进行5样本分析,分别考察样品在室温放置24 h、-20°冰箱反复冻融3次的样品稳定性,按照“1.2.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3种姜的姜辣素部位代表性成分不同时间点分别在肝、心、脾、肺、肾、胃、小肠、大肠中的含量,采用DAS3.0軟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得到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对各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0-t)的大小进行排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AUC(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姜辣素部位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根据组织分布情况取排名前5的组织作为认识归经的依据,以此探讨4种姜辣素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从而认识生姜、干姜、炮姜的归经。

2 结果

2.1 方法学评价

按照2018年FDA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8]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包括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在一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结果符合生物样品的质量控制要求,样品稳定性良好。

2.1.1 专属性 比较模型组、含有内标的混标溶液处理的空白模型组和待测的样品组织色谱图可知,所用的组织样品处理方法合适,色谱条件适宜,其样品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姜酮以及内标的测定,所用方法专属性较强。提取的分子离子峰从上到下依次为6-姜酚(质荷比277.180 24)保留时间2.61 min、8-姜酚(质荷比305.211 88)保留时间4.31 min、10-姜酚(质荷比333.242 22)保留时间6.14 min、姜酮(质荷比177.091 05)保留时间2.63 min和内标(白术内酯,质荷比231.138 47)保留时间6.19 min。见图1(A1-H3)。

2.1.2 标准曲线 各成分在各组织中的标准曲线结果。见表2~9。

2.1.3 精密度和准确度 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见表10~17。

2.1.4 样品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样品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结果见结果见表18~25。

2.1.5 稳定性 稳定性考察结果见表26~33。

2.2 生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在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生姜姜辣素给药后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4种成分在胃、小肠、大肠中的吸收更快、更多且维持时间更长,其次是肺、肝、肾等组织,提示姜辣素对这些组织有明显选择性。见表34~37。

2.3 干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在不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干姜姜辣素给药后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4种成分在胃、小肠、大肠中的吸收更快、更多且维持时间更长,其次是肝、肺等组织,提示姜辣素对这些组织有明显选择性。见表38~41。

2.4 炮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在不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炮姜姜辣素给药后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4种成分在胃、小肠、大肠中的吸收更快、更多且维持时间更长,其次是肝、肺等组织,提示姜辣素对这些组织有明显选择性。见表42~45。

2.5 生姜姜辣素部位药动学参数与组织分布特征 生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见表46~49。由赋值总和可知,生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组织分布情况为: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结果表明生姜姜辣素在胃、大肠、小肠、肺、肾分布浓度较高。赋值结果见表50。

2.6 干姜姜辣素部位药动学参数与组织分布特征 干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见表51~54。由赋值总和可知,干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组织分布情况为: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表明干姜姜辣素在胃、小肠、大肠、肝、肺分布浓度较高。赋值结果见表55。

2.7 炮姜姜辣素部位药动学参数与组织分布特征 炮姜姜辣素部位給药后4种代表性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见表56~59。由赋值总和可知,炮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组织分布情况为: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表明炮姜姜辣素在胃、小肠、大肠、肝、肺分布浓度较高。赋值结果见表60。

3 讨论

3.1 脾胃虚寒模型的选择 姜具有温热性,均能归中焦脾胃经,具有温中功效。因此,观察姜的功效物质及成分分布与归经,均需在相应的脾胃虚寒模型上进行。近年来有关脾胃虚寒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中药复制法、西药复制法和饮食失节法[9]。如陈小野等[5]运用寒凉性药物如石膏等水煎液灌胃的方法;西药如利血平[10]、秋水仙碱;牛凤云等[11]选用单日喂白菜,双日不限量喂白菜的同时喂精炼猪油1次。本实验室采用灌胃米醋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6],该模型经过多次复制,制备方法完善,造模复制结果稳定。通过实验观察造模大鼠的外观行为变化,记录每天每只大鼠的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变化和排泄情况。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大鼠从造模第2天开始出现竖毛、拱背,被毛失去光泽、懒动聚堆、肛门污秽、体质量减轻等脾胃虚寒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姜辣素部位给药后观察到上述脾胃虚寒症状有明显改善,表现出显著地温中作用,这为认识姜辣素的归经的内在机制奠定了药效学基础。

3.2 姜辣素部位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药物的组织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到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归经是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归经所指的脏腑经络不等同于现代解剖学中的内脏器官,而是整合功能和脏腑组织的综合系统,但又包含相应的解剖学实体在内,并未脱离生理解剖基础。有研究表明药物的作用部位与归经关系密切,且药物中功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是药物归经的重要依据[12-13]。因此,在中医证候模型上,在有效的基础上,结合药代动力学方法,观察功效部位在病症模型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从而可以获得中药归经与药物分布相关性的认识[14-16]。

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姜酮经血液循环分布于肝、心、脾、肺、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器官中,说明可透过血脑屏障在大鼠体内广泛分布。我们以药动学方法观察这4种功效相关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考虑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的过程并结合药动学参数的意义,选择药动学参数AUC(0-t)(血药浓度曲线对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该参数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暴露特性)为主要评价依据,分别对4种成分在各组织中AUC(0-t)的大小进行排序,并按从小到大分别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4种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赋值总和并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其对组织的选择性,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进而认识其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

生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4种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赋值总和大小顺序为: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赋值前5名为胃、大肠、小肠、肺、肾。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生姜归肺、脾、胃经。在中医理论中,大肠、小肠在脾主运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中医脾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可以将大肠、小肠中的分布认为是归脾胃经的现代表现形式。脾脏在现代医学中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与中医脾主运化不一致,因此观察到解剖器官脾的分布含量少与二者在2种医学体系中,本来不是一物有关。因此可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归经脏腑与生姜姜辣素成分分布基本吻合。

干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4种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赋值总和大小顺序为: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赋值前5名为胃、小肠、大肠、肝、肺。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前述已说明大肠、小肠与传统中医中的脾联系密切,可以将大肠、小肠中的分布认为是归脾胃经的现代表现形式。本实验按西医解剖器官观察脾脏,因此脾中姜辣素部位分布较少可能是由于中医脾“主运化、主升清”,与西医脾脏虽同名但存在本质差异。《本草备要》云:“干姜能入肺,利气;能入肝,引血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本草经解》中记载“干姜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现代医学中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代谢器官,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药物,一般首先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以上为干姜姜辣素在肝中分布较多提供了依据。本实验是基于大鼠脾胃虚寒模型来探讨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故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对胃、小肠、大肠选择性较高,而在心、肾中分布较少,可能是与机体所处病理状态有关。故可以认为干姜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中医关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

炮姜姜辣素部位给药后4种成分在各组织中的赋值总和大小顺序为: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赋值前5名为胃、小肠、大肠、肝、肺。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炮姜归脾、胃、肾经。前述已说明大肠、小肠与传统中医中的脾联系密切,可以将大肠、小肠中的分布认为是归脾胃经的现代表现形式。本实验是在姜的温中作用基础上认识其组织分布与归经,故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对中焦脾胃的选择性较大,而对肾的选择性较小。炮姜归经的古今文献记载归肺经的有12种,归肝经的有10种[7],故可以认为炮姜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中医关于炮姜归脾、胃、肾的认识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生姜姜辣素代表性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脾、胃、肺经的文献记载相吻合。干姜姜辣素代表性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已将其主要归脾、胃、肺经包含其中,故可以认为干姜在体内的分布与中医关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较为一致。炮姜姜辣素代表性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文献记载较为一致,其在肝、肺中的分布与炮姜归肝、肺经的部分文献记载基本吻合。研究结果提示,采用病证模型为基础的药物体内分布认识中药归经的内在机制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55,239,308.

[2]卢传坚,欧明,王宁生.姜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概述[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3):215-217.

[3]杨宇萍,杜晶,邓仙梅,等.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姜酚的含量测定[J].現代医药卫生,2015,31(22):3369-3370,3373.

[4]崔瑛,纪彬,冯志毅,等.姜的温中功效物质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1,2(5):27-29,32.

[5]杨淑.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温中作用及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6]陈小野,周永生,樊雅莉,等.大鼠虚寒证模型的研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9(3):155-159.

[7]王桁杰,杨晶晶,崔瑛,等.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炮姜温中功效物质及归经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3):337-343.

[8]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Guidance for Industry.2018[EB/OL].[2020-02-09].Availableonline:http://www.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0107.pdf.

[9]张世珍.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91,21(10):16-19.

[10]黄丽萍,余日跃,李森,等.吴茱萸对利血平所致虚寒证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3):111-114.

[11]牛凤云,田庆玲,吴春萍.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84-86.

[12]付志玲.炮制改变苦杏仁功效与归经的体内作用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3]王瑾,梁茂新.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1):1237-1241.

[14]崔瑛,杨晶晶,郭敏娟,等.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酸枣仁“安神”药性物质及归经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3):569-577.

[15]郭敏娟,张廷,马开,等.干姜中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J].中草药,2014,45(7):965-972.

[16]李乾胜,申玲玲,马开,等.生姜在大鼠脏腑组织分布与其归经相关性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7):1004-1009.

(2020-02-09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