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12-07 22:53张爱萍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张爱萍

【摘要】行为习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品行、格局、價值观。而幼儿时期是培养他们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社会情绪发展、认知能力发展不成熟,因此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弱,言行举止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引导、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1 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意义

3岁~6岁年龄段的幼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经过幼儿时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幼儿在6岁以后会形成对整个世界的初步认知,即我们常说的世界观。儿童的世界观表现在儿童对待整个世界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习惯。要想将幼儿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重视儿童在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态度的养成可以使幼儿终身受益[1]。学前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必须在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框架结合细节,并且通过自身语言行为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

2 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1 以引导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以引导为主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针对幼儿年龄的不同对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须以引导幼儿培养行为习惯为主,不能对幼儿施加过度的压力,而是要通过温和的引导方式,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在思想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到培养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有助于其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教师就要注重对教育方法的合理调整,通过多方面的影响,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学活动的策划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主,制定合理的引导方案,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

2.2 合理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

结合幼儿年龄过小、好奇心强和模仿能力强的特征,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行为习惯的认识。仅通过口述引导的方式并不能让幼儿真正了解到行为习惯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也无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设计游戏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不能将活动的设计仅限制在娱乐的范围,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利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作为低幼儿童喜欢的歌曲,因其朗朗上口的特点和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儿歌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以增长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的品德,尤其是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儿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儿歌,而且现在我国有很多可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儿歌[2]。儿歌的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对行为习惯的理论认识,并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儿歌的熏陶下付诸实践,提高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

2.4 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好胜心。因此,在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在幼儿做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口头的鼓励,让幼儿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且有利于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能真正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幼儿成长时就可能养成自卑的心理和性格,会影响到幼儿未来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建立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更好地提高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

2.5 引导幼儿的实践探索

理论知识只能让幼儿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什么,要如何去做,但是并不能真正影响其行为习惯。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探索,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的思想,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对幼儿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实践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童话故事时,就可以让幼儿开发的想象力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和创新,并且可以在故事中创建出多个不同的人物,还可以让幼儿对不同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了解到错误行为习惯的弊端。让幼儿提高对行为习惯认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2.6 让行为习惯融入生活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引导时就要让幼儿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实际的生活,不能只在表面了解行为习惯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提高自身能力。例如,最简单的文明礼貌问题,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幼儿了解到不仅要在面对教师时有礼貌,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同伴、面对家长、面对长辈时都要保证自身的文明礼貌行为。在实际的生活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让行为习惯的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对幼儿未来的生活产生正面影响。

2.7 教师与家长以身作则,共同开展培养工作

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和家长,但是教育教学不是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必须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在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家庭做好沟通,让家长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影响。例如,让幼儿做适当的家务劳动,提高自身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当家庭与学校共同规范言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长需要配合幼儿教师,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教师也需要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步引导幼儿、教育幼儿,给予幼儿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谭雅琴.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03):138.

[2]李颖.教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1):60-61.

[3]李晓庆.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的几点浅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3):119-124.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