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现状研究*
——以武汉地区为例

2020-12-08 01:11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老年人

赵 玉 占 俊 周 婕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引言

中国当前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更好地完善养老制度,推行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医疗保障的养老模式变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为深入调查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制度的实施现状以及不足之处,本文选取湖北省武汉市地区为例,结合城镇与农村养老制度推行的覆盖范围与实际效果分析,针对现有养老制度存在的养老服务体系现状,探索建立更有效覆盖城乡老年人范围的全民养老制度,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制度体系,做出有力补充。

二、相关研究回顾

按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秦敏花研究(2019)显示: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1]。中国的城镇化和老龄化呈现出了“双快”与“叠加”特征,老龄化困境弊端日益显现[2]。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速快、高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3]。湖北省武汉市致力打造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提出注重整体谋划,打造养老服务设施骨干网;依托“互联网+”,创新发展“家庭养老院”;创新服务形式,强化社区养老枢纽作用;强化政策杠杆,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4]。

在农村养老现状上,农村基层地区存在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模式的缺失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问题,养老保障制度有待完善[5]。农村地区收入无基本保障,养老保险政策无法深入贯彻实施;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养老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养老机构养老;医疗缺乏保障,医疗费用高,医疗设备不够完善和先进,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关注度不够[6]。

三、武汉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消息,2050 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 亿人。目前,我国着力发展依托社区的、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同时推进医养结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19 年1 月14 日,武汉市民政局发布的人口老龄化报告显示:武汉市现60 岁以上老年人口187.94 万,占总人口21.27%;武汉65 岁以上老年人口124.25 万人,占总人口的14.06%,首次突破14%。表明武汉已进入“深度老龄化”。本研究将以武汉地区为例,于2019 年10 月-11 月期间,在洪山区、江夏区和青山区三个区域进行线下问卷发放填写调查和线上发布问卷调查,因距离原因,主要调查范围集中在江夏区。调查对象以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还有少部分25-35岁青年人士,共收集有效问卷403份。此次调查研究分析对我国的养老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把武汉地区所存在的养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城乡、地域差异大。由于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只在部分农村做试点,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武汉地区71.43%的城镇居民和28.57%的乡镇地区农民不能享受同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农民的参保意识薄弱,对缴纳养老保险缺乏积极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够,地域差距较大,基本覆盖的只有相对而言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并未覆盖到不发达农村地区和人民。

第二,服务资金短缺,养老服务保障缺失。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 年底武汉全市养老床位73368,每千名老人才拥有床位39 张。现有的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在调查中显示,市民主要认为养老机构的设施环境还不够好,医疗条件差。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多为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所以有时可能出现经费跟不上运作开支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地区政府对于养老服务的购买还不够重视,造成了诸如缺少资金聘请专业人员,服务质量低下,基础设备与硬件无法更新或购买等问题。缺少养老服务人才。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中,大部分是由退休人员或下岗再就业人员所构成,受教育程度较低,多数人都未系统的学习过养老服务技术和管理的知识及理论,医疗服务较少,缺乏专业化服务项目。即使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参与到其中,也往往因为工作性质,待遇等问题而转向其它行业。

第三,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本次调查显示,35.71%的人认为投保金额与养老金涨幅比例差距太大。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是现收现付制,且支付比率随着物价水平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城镇居民的养老金收入的增速低于物价的增速。28.57%认为现行的保险种类品种太多参差不齐,难以选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差别不大,多缴多领并不明显,导致城镇居民缴费没有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然而基本养老金又偏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不能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第四,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根据调查发现,90.14%的人选择了居家养老模式,说明居家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7.14%的人选择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模式,而只有2.71%的人选择了机构养老,说明机构养老还得加快发展才能迎来老人们的青睐。在传统社会里,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东方家庭承担着抚养儿童和赡养老人以及抵御家庭成员社会风险的功能。直到近现代,传统的经济模式瓦解,青年劳动力开始离开“大家庭”,但这种思想观念依旧难以改变。老人们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认为这是不忠不孝的表现,需求不足无法刺激养老机构数量的增长和质量水平的提升。

第五,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存在漏洞。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7.14%的人还认为,在商业保险领域还得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投保人的利益,避免一些商业保险机构投机倒把骗取老人财物。在养老领域,国家法律政策制定不完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不法分子,冒充养老机构,欺骗老人骗取老年人钱财,损害老年人利益。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时间比较早,其规定都是宏观性的、原则性的,缺乏在某些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武汉地区城镇和农村为例通过调查对中国养老制度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现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正在向“深度老龄化”迈进,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资金、服务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导致难以满足需求是现阶段养老面临的基本问题。同时,城镇养老和农村养老差异大,需要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养老制度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存在漏洞是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

对此,从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几点建议。

政府层面:

(1)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养老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整个养老行业规范发展。

(2)加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可以在高校设置养老专业或课程,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养老知识讲座,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养老服务运行机制。

(3)加强养老政策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引导、支持、保护。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

(4)建设全国参保信息系统平台,规范业务办理和管理流程。加快建设全国通用的养老保险参保平台,支持养老金的跨地区转移,保障人口的自由流动,减少基金的缩减。养老金的支出和收入更加透明。

(5)建立智能化“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广泛运用通讯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科技,以建立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平台为支撑,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提供智能化服务。

社会层面:

(1)全社会积极引导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促进社会爱老、助老风气的形成,加强对年青一代思想观念的培养。

(2)一切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养老制度建设,为养老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资源和力量。

(3)公民要积极从事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公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增加养老基金的投入,以弥补基础养老保险的不足。只有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