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转型路径探究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0-12-08 07:27王锡刚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无锡高新区办学

王锡刚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江苏 无锡 214028)

一、研究背景

(一)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背景

近几年,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高职教育提供技术与能力的保障;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区域经济给予必需条件和空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更加强调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更是强调要坚定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不断探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国家在扶持职业教育的同时,一再强调了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职能。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1.国外高职教育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地方、企业合作方面,美国的社区学院就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以培养美国经济建设等发展所需的各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来确定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当地社会发展。而以体制完善、特点鲜明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闻名的德国职业教育,也是得益于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多方面合作,一方面依赖企业提供的实践性教育来培养拥有精湛技术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所需将人才反馈给企业,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目标。

2.国内高职教育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涉及到的办学因素较为复杂,至本世纪初,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结合了国外高职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将研究的重点偏向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产学研、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如李廉冰等学者探索了国内现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性理论;胡振华、金辉等学者也在校企合作后学校取得的绩效以及长效机制构建方面做了深入探究。更有国内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办高职院校大胆突破,在公有制办学的基础上,结合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同时加强政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办学典范。

(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发展现状

1.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转型发展的优势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无锡高新区,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无锡高新区占地220平方公里,无论是在产业、创新还是对外开放方面都位居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学校不仅拥有地理位置上的办学优势,而且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省管市属区办的办学性质能够在经济和政策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新区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对接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较市内其他高职院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转型发展现状

学校与无锡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性互动,从历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留在高新区就业的毕业生达到学校就业总人数的50%以上。2019年,为更好地服务高新区的发展,学校出台了《服务高新区(新吴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筹建了由无锡高新区和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两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不仅理顺了政校关系,还优化了办学资源,在人力资源供给、科技、社区和文化服务方面系统对接了高新区需求,根据高新区产业战略要求完成了专业调整和二级学院重组。但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瓶颈也逐渐显露,例如创新办学机制体制不完善、师资队伍薄弱、技能型人才素质高移的挑战、科研创新能力欠缺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学校服务高新区发展的步伐,亟待解决。

二、地方高职院校转型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须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只有满足区域内的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办学空间。

(二)地方高职院校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职院校具有与地方产业、企业相结合的优势。一方面高职院校对接区域内的企业人才、技术和文化等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师资团队,拥有更多将科研成果反哺于企业实践的机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校企协同发展。

(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高新区的互动式发展关系

无锡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等都位居无锡前列,异军突起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产业结构转型的支撑力量,重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转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取代劳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产品和新技术,学校为其注入人才、科研创新等新鲜血液的同时,也能通过对接产业转型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技术技能培训,双方在长期互动式发展中推动彼此不断高速前进。

三、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转型路径探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一)建模分析

结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区校一体”的办学特色,建立安索夫矩阵模型。

根据模型,学校转型过程中的基本发展战略有四种,即企业渗透、专业重置、企业开发和多元化发展。其中专业重置最具战略优势,根据合作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出的新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能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企业渗透和企业开发战略由于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只能满足短期内的校企合作需求。而多元化发展战略则具有极大的冒险性。模型分析出的转型战略同时辐射出专业设置、合作企业、增长向量和竞争优势四个要素,它们相辅相成,决定着学校的“共同发展主线”,通过分析“主线”可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合理指导内部管理。

1.专业设置与合作企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合作企业中的地位是否具有优势能够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服务领域。

2.增长向量。反映学校办学发展的方向,即从现有专业下的企业合作向新专业下的与更多潜在企业合作的方向移动。其不仅指出学校在现有发展领域的方向,而且明确了学校计划重置专业后的发展方向,是对以专业设置与合作企业范围来描述“共同发展主线”的一种补充。

3.竞争优势。表明学校竞争机会的所在。

通过安索夫矩阵模型总结出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转型发展战略在运用到办学实践中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二)创新管理机制,探索特色兴校之路

作为一所由国家高新区创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服务好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接区域经济所需的人才、科技和文化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办学最终目标,因此必须明确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积极推进办学机制体制的创新,提升办学活力,破解教育用地、师资队伍、实训实习等发展瓶颈。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成功办学经验,在内部运行管理上,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在清晰界定校院二级的责、权、利的基础上,有效下放人权、事权和财权;此外,要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柔性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改革、职员制,完善内部激励机制,摒弃分配上的大锅饭,打破职称、身份、年龄的限制,通过竞赛、项目等有效载体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区校深度合作,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无锡高新区拥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光伏新能源产业园等众多的专业园区,学校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形式,通过与世界一流或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出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无锡市大数据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人才培养基地相继落户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只有多元化,提高层次,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才能真正实现区校一体。

(四)紧贴产业需求,打造优势特色专业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紧贴高新区产业的技术升级,从就业需求出发,保持专业的动态调整,整合不适应专业,紧密契合无锡高新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战略布局,着力打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空港物流、数字艺术、文化旅游六大专业群,形成了工、理、文、艺并行发展的专业格局,努力开发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品牌专业,加大了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

(五)围绕岗位要求,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必须解决教师从学校(毕业院校)到学校(工作院校)所缺失的企业工作经历,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校内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采取有效形式提升“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调整专业的师资岗位转型。学校与无锡高新区多家企业开展“共推互聘”工作,聘请企业专家作产业教授与学校教师交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工作,并将科研创新成果反哺于企业实践,从根本上提升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综上所述,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职院校是提供高素质人才、新技术的主要阵地,只有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挣脱墨守成规的局限,才能借助区域经济的发展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服务未来。

猜你喜欢
无锡高新区办学
无锡一棉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