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本土化心理咨询的启示*

2020-12-08 09:20袁群明
山西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本土化

袁群明 王 新

1.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工作部,吉林 长春 130024;2.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一、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西方的文化是多元的,每一种文化都会逐渐形成该文化的文化论。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中,但在这一进程中并不重视求助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差异,导致对求助者的治疗没有效果甚至起反作用。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研究跨文化心理学和多元文化心理学逐渐引起重视。

我国也受到本土化运动的影响,许多学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尝试着将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家庭治疗的理论在中国应用时,需要考虑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也有学者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心理咨询的思想和方法,如中医中的情志疗法以及道家思想中传达的人生态度(效法自然)[1]。许又新教授提出孔子思想中的知命、行动体验和志向对于社会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此阶段,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更多的只是针对内容的探讨,总体上还是遵循着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

而后,我国学者就构建东方心理咨询模式展开了讨论,主要有两个观点,一个是没有必要构建东方的心理咨询模式,只要在西方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心理咨询模式加以补充或改变即可,因为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是基于文化而发展,而文化是具有文化普遍性的[2];另一个观点是要构建东方的心理咨询模式,因为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运用到中国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心理咨询本土化不是以西方的架构来整理中国传统的东西[3-4]。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与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有很大不同,有研究总结出中国人的思维特点:集体思维、辩证思维、关系思维、后果思维、整体思维。当然,构建东方的心理咨询模式不是否定西方的心理咨询,而是借鉴西方心理咨询的精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东方的心理咨询进行体系化。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儒家思想蕴含的人生道理对中国人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儒家思想与心理咨询

(一)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信仰、价值观中,尤其是《论语》所宣扬的道德规范、体制,影响到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更关注集体的利益和他人感受,这与西方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不同文化下的人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会带有文化的价值观色彩,解决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关注个体的文化背景。儒家思想的价值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桎梏使得人们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偏于消极,甚至认为有心理问题是一种耻辱;但儒家思想提倡用困苦的方式去锻炼人的心性,这对心理健康又有积极的作用。总体而言,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领域的价值与众多心理学派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心理咨询服务。

(二)儒家心理咨询的内容

心理咨询主要目的是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现实目标是协助人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帮助人们建立新的与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促进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心理健康的表现有悦纳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调控好情绪、人格完整、心智完整。这与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谐不谋而合,《论语》中表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儒家提出了“中庸”的概念,和而不同、过犹不及,其实是在强调对事物要掌握好各方面的平衡,适度去把握。在心理咨询中,人们产生心理问题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掌控不好各方面的平衡,达到平衡需要智慧的运用。《论语》是儒家思想实质的体现,李庆安、王健等人研制了《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并提取了儒家心理资产的八种核心因素:敬、劳、忠、务民、恕、崇德、爱人、学[5]。张瑞平等人的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与儒家心理资产相关,心理资产在人格特质与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6]。

儒家文化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侧重从认知角度来看心理应对方式、知命观、修养观,能够疏导来访者在人生意义重大问题上的困惑。二是儒家思想中的内涵仁爱,对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咨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有着非常的大作用。三是儒家文化有社会的属性,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儒家注重人际和谐,“忠恕”对人们人际和谐起着关键作用。

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注重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关注如何平衡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和谐的社会适应状态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7]。在基于人的内在需求与适应社会和谐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儒家文化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解读更侧重于“德性”,这是由人性观的假设决定的,中国文化注重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平衡基本就代表了个体的心理健康。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文化对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思想上,推崇仁爱、正义、责任、智慧等人格特征,即主张培养具有高尚德行的人[8]。一个人的德行是衡量人的品质的重要指标,品德高尚是受人尊崇和追求的品质,德高望重的君子在人们心中成为权威人物,受人信服[9]。同样在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抱有权威者的观念,会相信咨询师的帮助是有效的,才能维护心理健康。儒家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是通过“仁爱”来给予来访者同情,进行权威性指导。

儒家注重“身心修炼”。陈献章认为要用“道”来保持心的宁静,通过静坐、静心、静思和对于智慧的领悟和体会这几个步骤能够帮助人们修养身心。儒家的修身养心其实也是一个锻炼意志,培养感知、确立认知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心理机制的过程对于心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三、儒家思想对本土心理咨询的启示

目前的心理咨询理论多达几百种,大多来源西方的个人价值观与混合价值观,更适合西方人的心理特点。我国心理咨询师在运用这些理论时,有时就会出现心理咨询理论在本土适用不良的情况,这与上文提到的文化适应性有关。目前,中国受到全球化经济与文化交融的影响,中国人也开始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好面子”、“注重人情”开始向关注自我转变,但家国一体、集体观念仍然是主流观念。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天人合一”、“中庸”的整体价值观是本土心理咨询的入手点,以寻求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流行的心理咨询理论大多是涉及心理或者行为的某一方面,如精神分析注重意识层面的探讨,行为主义更关注个体行为的改变,人本主义主张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现代的心理咨询观点开始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关注的是目前的健康状态,儒家文化是从人整体的发展来来讲的,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目前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实施步骤,可以将儒家思想的整体观融合进去,用中庸的理念进行疏导,也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元文化的咨询模式是西方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在咨询和治疗中考虑求助者的语言、社会阶层及所处的文化背景,将多种助人的方式进行融合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传统的心理咨询的认识包含一对一的咨询最有价值、心理状况的改善主要依靠于个人,这些观点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与中国人强调集体不符,会加重求助者的无助感。中国传统文化包含许多心理咨询的想象及方法,中医思想认为五行影响人,七情相生相克,提出了情志疗法;道家思想主张效法自然,可应用于引导当事人认知;禅学中的观点对心态的调整有作用,如活在当下、节制欲望、慈悲心等。各种理论和疗法都有利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以人为中心,采取最合适、最有效的咨询模式。

国内许多学者对儒家学说与心理咨询的关系有各自的见解,二者相结合不是抛弃西方的咨询理论与模式,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西方成熟的咨询模式中不断去探索更适合我国的心理咨询,去重视既定的已公认的应对方式而不断修正。总之,在不断强调本土化的进程中,心理咨询领域有必要在不断学习和消化西方心理学理念的同时,更好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这一主流文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居民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本土化
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体系的本土化和多样化发展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