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县阔克阔勒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浅析

2020-12-08 15:36潘祎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1期
关键词:布拉克矿化铜矿

潘祎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0六队 阿勒泰 836500)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塔里木板块(Ⅲ)塔里木微板块(Ⅲ1)东阿莱—哈尔克古生代复合沟弧带(Ⅲ11)部位,成矿区带属塔里木成矿省(Ⅳ)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块)石油-天然气-煤-U-Pb-Zn-Fe-VTi-盐类(钾盐)-砂金成矿区(Ⅳ-3)西南坳陷石油-天然气-煤-Pb-Zn-盐类(钾盐)矿带(Ⅳ-3-⑤)。

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长城系阿克苏群(Chak)、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古近系喀什群(Eks)、新近系、第四系(Q)等,新近系中新统安居安组(N1a)及中新统帕卡布拉克组(N1p)第四岩性段均为铜矿的赋矿层位,其中新近系中新统安居安组(N1a)为花园砂岩型铜矿的赋矿层位。

区域构造十分复杂,其基本构造格架主要由北西、北东东和近东西向塔里木古基底断裂构造和帕米尔突刺状弧形构造(俗称构造结)组成,矿区位于乌拉根隆起的南侧,受控于乌拉根向斜,该向斜的轴向近东西向,向东翘起,乌帕尔逆冲推覆断层由预查区北部通过。

区域内岩浆岩不发育。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铜矿、铅锌矿、铁矿、锶矿、石油天然气、煤矿和石膏等矿产,铅锌矿主要有乌拉根铅锌矿床、萨里塔什铅锌矿床、佰什布拉克铅锌铜矿;铜矿有萨哈尔铜矿、花园铜矿、硝若布拉克铜矿等。大多数矿床(点)都有个体业主开采利用。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古近系喀什群(Eks)、新近系中新统克孜洛依组(E3-N1)k、中新统安居安组(N1a)、中新统帕卡布拉克组(N1p)、第四系(Q4)等,古近系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E2-3b)、新近系中新统安居安组(N1a)及中新统帕卡布拉克组(N1p)第四岩性段为均为铜矿的赋矿层位,其中新近系中新统安居安组(N1a)为花园砂岩型铜矿的赋矿层位。

2.2 构造

工作区位于乌拉根向斜南翼延伸带上,乌帕尔逆冲推覆断层以南。区内次级断裂构造、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工作区中部分布一条不明性质断层,且小型褶皱较为发育,断层两边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分布较为杂乱,地层有较为明显位移,但它们的移距很小,未能破坏褶皱的基本形态。

2.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

2.4 变质作用

矿区内变质作用不强,从特征矿物及矿物组合中仅见少量绿泥石,其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

3 矿体特征

矿区内分布有Ⅰ、Ⅱ、Ⅲ、Ⅳ号4 条铜矿化带,其中Ⅰ号铜矿化带产于中新统帕卡布拉克组(N1p),Ⅱ、Ⅲ号铜矿化带产于中新统安居安组(N1a),Ⅳ号铜矿化带产于始-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E2-3b),在铜矿化带中圈定了9条铜体。

(1)Ⅰ号铜矿化带

位于矿区南部,矿化带中圈定了1-1、1-2、1-3号3 条铜矿体,铜矿体长100~310 米,真厚度0.41~1.03 米,铜平均品位0.74%~1.96%,银平均品位(19.60~111.00)×10-6。

(2)Ⅱ号铜矿化带

位于矿区中部,矿化带中圈定了2-1、2-2、2-3号3 条铜矿体及5 条铜矿化体,矿体地表断续长110~310 米,真厚度0.36~0.82 米,铜平均品位0.61%~4.50%,银平均品位(1.94~51.20)×10-6。

(3)Ⅲ号铜矿化带

位于矿区中部,矿化带中圈定了3 号铜矿体,矿体位于2-1号铜矿体以北约200米,与2-1号铜矿体平行分布,矿体长340 米,真厚度0.59~1.0 米,铜平均品位0.65%~1.37%,银平均品位(0.89~5.54)×10-6。

(4)Ⅳ号铜矿化带

位于矿区北部,矿化带中圈定了4-1、4-2 号两条铜矿体及1条铜矿化体,矿体长220~730米,真厚度0.45~0.92米,铜平均品位0.63%~1.61%,银平均品位(1.22~4.49)×10-6。

4 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通过与花园铜矿对比分析,认为阔克阔勒铜矿分布在水体不太深的中新生界小型盆地内,盆地相对稳定并长期接受陆源物质的沉积。在炎热干旱气候和氧化条件下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紫红色泥岩层及蒸发岩(石膏层),由于胶体和粘土吸附等作用形成了铜质初步聚集。

在成岩期由于有机质及厌氧细菌的作用,形成局部还原环境。层间水和孔隙水不断萃取下伏的或侧向上紧临的矿源层中的铜质,在渗透性较好的砂岩中富集成矿,含铜矿物为典型沉积生成,它们呈粉块浸染状、结核状并有围绕一定核心沉淀的特征。

总之,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是成矿的基础,在靠近古陆剥蚀区有利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下-陆内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和膏盐建造,是理想的成矿有利相带。成岩期是铜质富集的重要阶段,成岩期后的断层-褶皱和地下水活动区控制了富矿体和矿床产出的部位和形态。地层岩性主要为红色砂岩、砂砾岩、细砂岩、泥岩等,夹有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岩石颜色以干旱、半干旱氧化、蒸发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暖色岩石为主,局部夹潮湿、还原条件形成的深色或冷色岩石,后者赋存矿体或矿化体。阔克阔勒一带铜矿属于沉积成因的砂岩型层控矿床。

4.2 控矿因素

含铜砂岩型铜矿的生成与富集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除了受构造气候地形等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和一定的地史发展、古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由于矿床的局限性,追溯第三纪的地史资料又颇为贫乏,所以要正确说明矿床成因和含铜砂岩的成矿规律比较困难,目前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前人成果,认为是一个与围岩同生的沉积矿床:

(1)铜矿化严格地受岩层控制只生于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之中,它们之间具有成因联系,含铜砂岩是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此现象从红白岩层的交替规律反映出来。

(2)褶皱构造较发育的地段是找铜的有利地段。

(3)无近矿围岩蚀变存在。

(4)含铜矿物为典型沉积生成,它们呈粉块浸染状、皮壳状、扁担状和结核状并有围绕一定核心沉淀的特征。

4.3 找矿标志

阔克阔勒铜矿区赋存在新近系红色砂岩建造中,该套地层中夹有数层厚度不等的浅色层,构成“浅紫交互层铜矿体”即产于浅色层中;矿化层下伏紫红色砂岩层中的石膏层为其标志层,标志层层位稳定,连续性好。根据野外地表调查,结合槽探揭露,该区沉积型砂岩铜矿有以下规律:

(1)地层岩石中具较多的孔雀石化的部位,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2)通过异常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Cu元素是该矿床的直接找矿指标,套合良好的1∶20000万水系沉积物Ag-Cu元素综合异常是该区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3)第三系红色砂岩中的“浅紫交互层”为砂岩铜矿赋矿层,矿化发育在浅色层中。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利于铜矿的富集,氧化条件下不利于铜矿的富集。

猜你喜欢
布拉克矿化铜矿
温度对贵州喀斯特黄色石灰土有机碳矿化、水稻秸秆激发效应和Q10的影响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德国:一所能将“后进生”教好的学校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适彼乐土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