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2020-12-08 20:01岳名扬李桂红刘宴铭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意识精神时代

岳名扬, 李桂红, 刘宴铭

(1.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2.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强调了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下面从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3个方面,探析新时代培养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相关问题。

一、 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艰苦奋斗是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努力干的过程。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既可以体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的担当意识,可以体现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象传》)的拼搏精神,可以体现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的毅力品格,可以体现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的进取意识,还可以体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的奉献意识,这些都构成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青年如朝日,青年兴则国兴。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2]2020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青年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承担起青年人的责任,完成当代青年人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3]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青年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期望,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的。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智力和动力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2.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必然要求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一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勇敢地承担起了时代的使命。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投身于国家的救亡图存运动当中。青年知识分子不怕牺牲、努力拼搏、英勇奋斗的五四精神得以孕育而生。“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五四精神永不过时,依然是新时代需要传承和弘扬的伟大精神。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明确时代使命,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新时代青年是有担当意识、有时代使命感的一代人,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国家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当中,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不懈奋斗,将五四精神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让五四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

3. 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是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将艰苦奋斗精神延续至今。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今,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毛泽东曾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4]。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年是否具有艰苦奋斗的意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到党和人民的未来。因此,要加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弘扬下去。

4. 青年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也是青年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5]习近平总书记将奋斗和幸福更好地连接了起来,奋斗和幸福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个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史就是一个人的奋斗史,只有经过奋斗的青春,才是一个无悔的青春;只有经历过顽强地拼搏,才会为青春增添绚丽的色彩。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可以有效地提升新时代青年的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提升新时代青年努力进取的意识,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利于锤炼新时代青年的意志品质,增强新时代青年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还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树立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新时代是努力奋进的时代,青年是新时代最具有活力的奋斗者;新时代青年要把握好时代机遇,努力提升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二、 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稳步向前,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些年轻人滋生了贪图享乐,不想吃苦,只想坐享其成的思想。因此,在新时代更有必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使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具备的优秀品质。要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要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吃苦耐劳的崇高品质,敢于担当的奉献意识和不畏艰险的拼搏意识。

1. 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

新时代青年意气风发、奋发向上、富有朝气活力。 要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使新时代青年具有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 新时代要引导青年积极进取,怀揣梦想,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及自身价值而努力奋斗。 青春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奋斗的,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最佳阶段, 而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是青年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动力。 青年要珍惜时光,把握好青春年华,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和工作。 只有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 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将其变为现实; 只有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 才能在遇到问题和挫折之时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只有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 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为当前社会的发展乃至共产主义的实现贡献力量。 青年们应执起拼搏的画笔,在青春的画册上, 运用奋斗的色彩来绘出最美丽的画卷。

2. 吃苦耐劳的崇高品质

吃苦耐劳可以磨练青年人的意志品质,使青年不依赖于他人,树立自我奋斗的意识,锲而不舍,奋力拼搏。奋斗是艰辛困苦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青年人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指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客观环境下矢志不移、坚贞不渝、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努力拼搏,旨在克服艰难困苦而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6]。吃苦耐劳精神是青年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想提升青年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首先,要使青年人在安逸的生活中时刻保持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的意志。在学习中要坐住“冷板凳”,扎实努力,钻研攻克学术难关;在工作中坚守岗位,培养“匠人精神”;在生活中,脚踏实地,遇到问题不逃避不退缩。其次,要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使其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崇高品质,引导新时代青年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最后,青年人身处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时常会面对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诱惑,因此,青年人应做到不骄奢淫逸,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3. 敢于担当的奉献意识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爱国青年,在中国面临丧权辱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青年担当起了国家与民族救亡图存的大任。“五四”青年的爱国行动唤醒了更多仁人志士的革命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四”革命青年敢于担当,冲锋在前,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唤醒了更多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爱国革命青年这一壮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艰苦奋斗精神还应体现在对国家及他人的无私奉献上,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现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可以看到新时代青年堪当大任、无私奉献的身影。在抗疫一线的队伍中,“90后”和“00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人数; 疫情当前,广大青年勇往直前,不负众望, 用行动向祖国和人民证明了年轻人传承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奉献精神。 在大学生村官及支教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接过了接力棒, 不惧艰难,勇挑重担, 始终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 青年是敢于追梦的一个群体, 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新时代青年应担当时代重任,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 树爱国情、立爱国志, 将“小我”融入“大我”报效祖国, 奉献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不断增强敢于担当的奉献意识, 为了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兴旺而努力奋斗。

4. 不畏艰险的拼搏意识

要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还要使新时代青年具有不畏艰险的拼搏意识。《孟子·告子下》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在人们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才能如愿以偿地到达成功的彼岸。中国共产党在奋斗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了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在革命年代,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经过顽强拼搏、奋力斗争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现如今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中国共产党迎难而上不惧挑战,攻坚克难,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国家之所以繁荣强大,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国家在迎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代培养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就要鼓励青年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冲破各种挑战,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增强不畏艰险的拼搏意识。

三、 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实现路径

艰苦奋斗这一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得以代代相传、永葆活力的法宝,是新中国得以奋起发展,立于世界舞台的精神支柱。要加强对于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要积极探索提升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新途径。

1. 营造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良好环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意识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要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就要营造适合培养新时代青年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良好环境。

(1) 营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光荣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会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意志品质。政府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管理职能,大力倡导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播方式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艰苦奋斗事迹,抨击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不良社会现象,营造艰苦奋斗者光荣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关心人民疾苦,坚决反对贪图享乐、奢侈腐败之风,争当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2) 营造积极向上、乐于奋斗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助于青年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学校应加强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标语等方式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教育,使艰苦奋斗精神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成为校园的文化风尚,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意识。通过“主题周”“主题月”的活动对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先进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3) 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会对孩子起着正向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艰苦奋斗意识。家长要秉持艰苦奋斗是孩子必备的优良品质的教育理念,改变“溺爱”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意志品质。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方式,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使孩子在生活点滴中感受奋斗的魅力,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

2. 构建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体系

要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就要构建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体系。

(1) 创新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方法。要想提升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就要贴近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发挥好教育方法的作用。①发挥好理论教育法的作用。理论教育法是让青年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教育法,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艰苦奋斗精神的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②发挥好榜样示范法的作用。通过讲解先进模范的艰苦奋斗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鼓励青年学生艰苦奋斗。③发挥好感染教育法的作用。带领青年学生参观文化展览馆,使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熏陶,提升艰苦奋斗意识。

(2) 丰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内容。①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弘扬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关键所在。革命文化是在党和人民的奋力斗争中孕育形成的,革命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艰苦奋斗精神。学校可以通过讲解革命精神的方式进行革命文化教育,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青年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②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游离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艰苦奋斗思想。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在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体会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③开展“四史”教育。通过讲解“四史”故事的方式,加强青年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入学习,培养青年学生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④开展志愿服务教育。通过志愿服务教育,培养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弘扬奉献精神,鼓励青年学生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

3. 发挥网络的独特作用,引导青年学生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各种思想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多样的文化交相辉映,多元的价值观相互激荡,这些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活动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因此,要发挥好网络引导艰苦奋斗精神的独特作用。

(1) 要培育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引导作用。网络作为新时代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然而青年获取的网络信息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要想发挥好网络的独特作用,就要致力于培育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以此来引导新时代青年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具体来说,要利用好网络空间,加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教育,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使青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熏陶与教育,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方向。

(2) 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网络空间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给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力度。具体来说,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监管的水平,对网络上的违规违纪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水平,利用先进技术对某些消极舆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侵蚀青年的思想予以屏蔽、过滤。

4. 搭建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2]54。要使新时代青年增强本领,不断地提升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要打造科学化、系统化的实践教育体系,为青年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

(1) 社会应通过多种途径为青年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为青年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青年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奋斗的本领。社区可为青年提供义工岗位,使青年在志愿服务中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从而加深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与感悟。社会组织也可以为青年提供社会公益活动及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平台,鼓励青年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艰苦奋斗精神。

(2) 学校也要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培养青年学生形成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不断奋斗的品格。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及大学生支教等活动,增加青年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吃苦耐劳及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实践锻炼是提升奋斗本领的重要途径,培养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就要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经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践,才能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奋斗本领,才能有机会将梦想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意识精神时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