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的护理配合效果

2020-12-08 20:33琪,徐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桥接溶栓脑梗死

沈 琪,徐 婉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静脉内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临床方式,对于脑梗死患者单纯静脉溶栓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对于颅内大血管栓塞的患者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我院多采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为了验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次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对42例来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病例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3:8,年龄范围在37~69岁,中位年龄(57.5±3.1)岁;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10,年龄范围在40~67岁,中位年龄(58.2±2.4)岁。对照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与实验组相比不存在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一般护理,即: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巡视,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

围术期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记录,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并为患者进行备皮、建立静脉通道等[2];(2)术中护理,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并将其四肢和躯干进行固定,被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通过多功能重症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尽早完成手术;(3)术后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移至病房,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巡视,并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同时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对气道进行湿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在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后,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见性处理,出院前叮嘱患者按时复查。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肺部感染、过度灌注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采用(n,%)和x2进行描述和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和9.52%,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存在临床参考意义(x2=7.4667,P=0.0062)。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溶栓通络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栓塞位置的不同[3],很多患者进行常规溶栓治疗后,静脉溶栓桥接治疗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方式,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关键[4]。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将近手术相关风险,为患者建立通道以及术前各种准备[5-6]。通过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采用监护仪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减少术中的风险,术后对患者进行病情的巡查,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选取在我院进行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再一次验证了护理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桥接溶栓脑梗死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FPGA互连测试中的反馈桥接故障覆盖问题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