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晚晴文化”服务中的运用实践

2020-12-08 23:05徐海霞
时代人物 2020年35期
关键词:晚晴教职工志愿

徐海霞

(西南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四川成都 61003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迁,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有关研究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也最重。特别是对于那些离退休后仍然居住在校区范围内的教职工来说,除了具有老年群体对于生活服务的基本需求和保障要求以外,其对于离退休后精神生活充实也是有着较高要求的,因此,高校离退休服务单位应认真思考和实践如何切实提升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品质。

高校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

养老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是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具有社会服务基本功能的高等院校,也具有照护好离退休教职工老年生活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较多离退休教职工居住在校,对学校的依赖度极高,并且更注重对精神文化和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但是常缺乏对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生活和学习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辅助,因此对高校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挑战,而高校虽不是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但是拥有提供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特殊和优势资源,特别是在提供精神文化和情感交流方面,青年大学生群体及志愿服务模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或缓和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种有益探索。

大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自愿贡献个人的专业知识、精力、技能,自发或集体到社区、机构或养老院等其他老年人养老场所,为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近年来,在老龄化问题极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渐显著,大学生群体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养老服务中的重要力量。

在高校社区环境中,离退休教职工群体的生活问题如物业管理、生活帮扶等,受限于高校职能,在资源配置方面有时不具有优先性,致使其生活保障问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由于在校离退休教职工基数庞大,而离退休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及时解决所有离退休教职工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更是缺乏足够的专门人手,因此尽管高校有足够的生活保障资源,但是时常缺乏足够的专门人员予以及时对接、持续关照、保持联系和重点解决。而另一方面,高校离退休教职工非常重视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而高校本身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是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的,也与离退休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惯性能够高度契合,增加其老年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可以利用高等院校年轻人聚集、整体素质较高、参与社会活动热情高和对接新技术上手快等特点,加以合理的机制设计,能够为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提供养老服务的资源和人力支持。

因此,高校养老服务对于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要求,一是重在提供能够进行及时对接和有效沟通的生活服务信息传递,二是重在提供对生活新科技应用的指导和帮扶以及进行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交流和陪伴。

高校“晚晴文化”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入

为应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问题,西南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以“晚晴文化”为品牌,创建了装备良好、空间充足、设施齐全的“晚晴爱心驿站”,为学校的离退休教职工构建了一个开展关爱服务的平台。其中,特别针对离退休教职工的老年生活精神文化需求,将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引入,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力量,在针对老年群体养老服务的常规保障和措施之上,开展老年课堂、文娱活动、爱心帮扶、心理咨询和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提到,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包括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因此,西南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这种在“晚晴文化”模式中引入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模式设计,契合讲话精神,创新性地从离退休教职工的养老需求和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两个角度出发,实现了离退休教职工与青年大学生的交流共赢,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在晚晴爱心驿站这个平台上,离退休教职工能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和使用新时代的媒介工具,近距离地了解青年人关注的问题和对世界的看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大学生志愿者也能够在与离退休教职工丰富的人生和专业经验中感悟生活,锻炼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践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大学生志愿活动引入高校养老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校养老服务工作中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了体系设计,理顺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继而提出并实践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方针策略。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体系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即离退休工作处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发挥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讲话精神,离退休工作处通过走访、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在校离退休教职工的物质生活问题和精神文化需求,逐步确立“晚晴文化”主旨,着手构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入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的学生群体,组建一支专门化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日常的志愿服务过程中,由离退休工作处起到统筹引领作用,负责落实国家及学校相关养老政策、制定驿站运作章程和方针、对接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相关工作、观察驿站运作情况并及时修正偏差以及“晚晴文化”的构建和宣传。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发挥自下而上的一线服务作用和补缺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由部长团和一线志愿者群体两个部分组成。部长团作为志愿者团队的二级“引领者”,负责对接落实校离退休工作处的政策与方针、计划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拟定志愿者管理条例、培训志愿者志愿服务能力、监督志愿服务过程以及集中反馈离退休老人的问题并与校离退休工作处联合探讨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离退休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一线志愿者作为直接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负责为老人提供基础性的志愿服务,例如精细服务、情感慰藉、个体关怀等,以及满足老人们提出的志愿者力所能及的需求;另一方面负责了解记录老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及需要帮助的生活问题,每日向上级反映,从而尽快为老人解决困难。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策略设计

专门化的服务队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基数大,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的学生专业基本对口,选择大学生为老人志愿服务可充分弥补人员缺乏问题,且支援团队形成后每年会轮届招新,因而组织人员稳定,新老交叉配合,具有服务团队的长期性和可靠性。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新青年,一方面学习能力强,经过培训后能较熟练掌握志愿服务要点,具有稳定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能够充分领会社会养老志愿服务的主旨和意义,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内部形成统一的组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稳定的“晚晴文化”。

定制式的工作计划。离退休工作处根据前期了解到的在校离退休老人的各类文化需求,制定出工作日的固定活动计划,包含听读时光、学习时光、沙龙时光、咨询时光和观影时光,并在每个工作日下午开展,充分满足离退休教职工对外界信息了解的需求、对学习新技能的需求、对情感交流的需求、对养老知识的需求以及生活娱乐需求。

此外,离退休工作处将活动计划对接于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部长团,由部长团制定每个时光的具体内容,安排一线志愿者付诸实践,同时保持每周活动内容的独特性以激发离退休教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该离退休工作处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专注性,除实际活动安排一线志愿者参与外,其余所有设备、材料、资金均由工作处负责,以此减轻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工作负担。

养老服务中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实践与改进

大学生志愿服务仍需加强专业性。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技巧问题,通常仅由离退休工作处的老师以及志愿者团队的部长团实时指点,尚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因此,离退休工作处邀请专业的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者,与工作处的老师共同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既能切实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与服务知识,又能充分了解离退休教职工的实际情况,从而更精准地提供服务。离退休工作处也在尝试定期定点安排志愿者培训大会,在大会上统一解决前段时间内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志愿者对问题的重视;同时进一步对志愿者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推动深层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充实填补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不足并逐步提高自我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需引入奖惩机制。虽然志愿服务活动本质上是一项公益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奖惩机制也有可能导致志愿者志愿服务中不良行为的延续和打击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本身是非功利性组织,成员又大多是在校学生,因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金钱奖励在此并不适用。离退休工作处通常选择颁发证书、小礼品等形式进行简单奖赏,来落实对表现优异者的鼓励。而惩罚方面则需慎重,大学生志愿者都是自愿参与志愿养老服务活动,过度的惩罚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且脱离了公益自愿志愿服务的初衷。离退休工作处通常选择私下指导表现不佳的志愿者,以便督促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来改进志愿服务工作效果。

在高校针对离退休教职工的养老服务中引入大学生志愿团队,既有利于解决养老服务供需不足的矛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的志愿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增长才干,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晚晴教职工志愿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藏石赏石怡晚晴
以志愿,致青春
我为抗疫献晚晴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社会各界寄语《晚晴》
晚晴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