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路径

2020-12-08 16:20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习惯思维语文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成人教育办公室,陕西 汉中 528300)

语文是个漫长浩大的工程。没有那个老师能够在短时间把孩子的语文成绩提升起来。耽误个三五天,学生的语文成绩似乎不受到影响。在所有的补习辅导班里,语文学科的补习提升见效慢,因为语文学习多与平时的点滴积累有关。在我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路径,以下是浅浅的思考。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有兴趣,这是教师首要的职责。凡事学生如果感兴趣了,学习就充满了动力。同样,学习过程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就会大幅度地降低。兴趣的激活和诱导,需要语文启蒙教师善于创造符合儿童认知的各种情境,让学生有成就感。安排生活中识字活动。针对日常教学中错误用字,让小学生“啄木鸟”找错别字行动,安排学生在日常生活寻找错别字,增加他们正确使用汉字的兴趣。针对小学生性格特点,注重过程性和个性化评价。开展“诵读小明星”“书写小明星”“发言最踊跃小明星”等评比,借助灵活的评价机制,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

二、从习惯上进行培养和引导

比如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到如何用正取的方式握住铅笔,身体与桌面保持多大的距离,双眼与书本的距离。大到如何在田字格里摆放,如何让汉字的间架结构合理、美观,如何保持书写的整洁度。小细节都不能忽略。专注的倾听习惯,善于与同分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主动探究的习惯。系统地渗透方法,在反复训练中强化方法,促使学生熟能生巧,进而形成某种技能,提升学习的效率。比如,读书的几种方式,默读、精读、略读等。部编语文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方法的随文渗透。如果学生无法在长期的学习中掌握某种方法,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就永远无法形成。学生只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教,那么学习的建构而改良就不会达成。好的语文习惯,则会让学生一生受益。比如,记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等于走上了语文学习的快车道。

三、做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

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必要的知识积淀不能或缺。如字词句篇、文化常识积累,包括常见的文体知识。如从一年级起就建立良好的积累意识,并自发地转化为日常的学习行为,那么学生语言底子就会越打越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完台湾杏林子《生命生命》一文,引导学生识记住“中国的张海迪”,都是身残志坚的优秀人,增加作家作品知识储备。学完《咏柳》,引导学生了解“柳”与“留”谐音,古代折柳送别,意味着“留”的意思,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根基一旦牢固了,后面的学习就会特别轻松。如果根基不够,那么年级越高,学习就会很吃力。即便是费力地补习,也会是高投入地回报。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语言的训练和实践放在核心的位置。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特色,咬文嚼字促使学生揣摩语言的表现力,现学现用,促使学生学着仿照课文的例子,运用文章中所表达的方式。语文课总是有共性规律的。作为阅读教学来说,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层面是:讲了什么?这是内容的构成。第二个层面,怎么讲的?这是形式的构成,言语组合的表现。第三个层次,写得怎么样?这属于鉴赏评价层次。从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多数在第一个层次上面用力较多,主旨、思想。无论是划分段落,还是探究主旨,都在内容方面打转。语文课,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言语形式层面。写思乡,李白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写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主题相同,情感表达、意境营造、手法各有特点。从形式上深钻打磨,潜行思索,语感的培养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落实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对于听书读写技能,则应化整为零,逐步渗透并予以强化。朗诵、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每天坚持30 分钟的朗诵,一个月没有变化,一年后就会有变化,量变引起的质变。有位班主任创设了一个班级的微信群,让每个孩子晚上录制读书视频,不过几分钟而已。每个孩子都把朗诵视频传到平台,相互学习模仿,孩子们的积极性高。对于朗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当场纠正,从语调、发音、节奏、情感等方面点滴渗透。利用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化解了繁重的听读任务,让家长参与进去,做好平时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坚持到三年级左右,孩子们就能形成自发的模式,他们的朗诵技能都会逐步发展起来。

一节没有琅琅书声诵读的课堂,当然算不上语文课。读的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读的方式。形式必须丰富多样的,默读,如小记叙文,用批注的方式完成;或出声诵读,如言辞皆美的散文,通过音韵来完成对无声文字的解构;或快速浏览,跳跃着读,比如篇幅比较长的文字,只要找出关键的语句,提取出主干信息,对核心语段的某些语句进行反复地揣摩品析。

五、强化学生思维的培养

语文的思维有聚焦性的发散思维,有推理严密的逻辑性思维。语言的组合是思维有序运作的结果。不同体裁的文章,反应出作者思维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破解出思维密码,那怕是点滴,也对学生思维的提升大有裨益。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起来就会轻松。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能从点联想到面,从面联想到更多的面。他们从已知推理出未知,从课本联系到生活,从此课联想到彼课。在他的头脑里,所有的材料都是融会贯通的,所有的文章都彼此补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做出裁剪、重组、搭配。

语文课堂应该呈现出这样的姿态:洋溢着对语言的敬畏之感,潜入到语言文字的内部,破解深邃的思想,感悟丰富的表达,完成形象的建构,与人物近距离接触。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只有立足长远,激活兴趣,点滴渗透,才能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语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语文素养才能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习惯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