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从朱澄的《远古神话·大禹传说》谈起

2020-12-08 09:34重庆美术馆研究部
艺术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禹远古岩画

□张 娜 重庆美术馆研究部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文化记忆和精神归属,标记着中国人的传承坚守和情感沉淀。中国当代艺术在当今国际文化格局中如何建立主体意识,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呈现?这是摆在每个艺术家面前的时代命题。艺术创作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只有介入当下生活,实现与当代文化场域的互动,才有可能发展出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从而建立起新的艺术形态。本文就朱澄对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探索和实践加以梳理,探讨如何连接过往与当下,传承文化与情感,呈现包容与创新,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运用当代艺术语言以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换。

朱澄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作为其艺术创作理念。他的《远古神话·大禹传说》是在解构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又以丙烯为底色,将古岩画艺术和中国上古神话进行结合互鉴的一个成功尝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岩画和远古神话传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远古神话传说在文化层面上承载着重要意义。对于古岩画而言,它更多的是一种“记录”或“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古岩画具有超越现实的作用,就像具有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力量。而用古岩画艺术语言来塑造古老神秘的远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也显得非常契合。

当代艺术侧重于观念的表达,即在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讨论和反思现有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传递自身对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认知。在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西方的高更还是中国80年代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均以寻根的方式完成了对“原始性”的重新发掘,并由此构建了一种新的意义体系。这对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朱澄从古老神秘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原始稚趣的古岩画形象出发,以解构和消解的方式将深沉厚重的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意义和英雄主义加以重新组合与阐释,借以思考当代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呈现方式。融入了当代艺术语言的远古神话传说,不再以其最原始、最朴素的粗放方式呈现,而是有机地融合了当代艺术语言和观念,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蜕变。

在《远古神话·大禹传说》系列作品中,大禹是远古神话传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和符号。朱澄以古岩画原始、质朴的艺术风格呈现大禹的形象,试图剥离大禹这个英雄人物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史或社会学上的意义,让观众欣赏到艺术最本真的状态。尽管作品朴拙稚趣,但古岩画自由流转的线条,也更具精神性的指向,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传递出一种原始的美学韵味。在《远古神话·大禹传说》系列作品中,古岩画艺术经典的原始美学意义得以重新组合与阐释。大禹这个形象生成背后所承载的是艺术家对文化意义的关注,是对文化意义生成系统中标准的质疑。朱澄擅长使用解构、戏谑的艺术语言,体悟传统,消解厚重,洞察人性,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得更达观,更务实,更通透。

在传统文化框架下,朱澄对艺术创作一直处于一个向外的探索,他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思维下的创作语言填充与勾勒了他不同时期、状态下的作品。朱澄擅用一种生动、戏谑、幽默的艺术语言,以完成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解构和再创作。他用丙烯在画布上渲染出一种兼具现代意义的肌理效果,从中国远古神话中提取出片段式且典型性的英雄主义的文化符号——大禹,并用从古岩画中提取出的图腾崇拜图案纹样加以表现,最终达到对传统文化及英雄主义的解构和中西文化的重组。古老神秘的上古神话,质朴野性的古岩画艺术,加上丙烯材料的质感和肌理,他在艺术创作中将中西文化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旧的文化、新的演绎。中西两种文化在画面中的碰撞与融合,使得古老神秘的远古神话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注入了一种的新鲜时代元素,并产生了一种鲜活的话语力量。

在《远古神话·大禹传说》中,朱澄通过对古岩画艺术和传统文化进行放大与还原,从而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深刻表达。在他的笔下,古老神秘的远古文化不再正襟危坐,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可触可感。他通过碎片化的、简单神秘且别具生趣的视觉形象,依托于原始生动又合乎情理的思维模式,演绎远古神话传说,传递出他在当下对传统文化幽默和智慧的解读和反思,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符合当下审美趣味,具有精神指向性和充满象征叙事意味的艺术语言。

在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也呈现出多维度、多面向的发展空间。面对深沉厚重、多维立体的传统文化,当代艺术该如何介入并完成国际化思维下的时代呈现?朱澄的作品,正是直面了这一困惑。

猜你喜欢
大禹远古岩画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观岩画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远古厉险游
梦回远古
阴山岩画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