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儿科普图书趣味性的思考

2020-12-08 07:27张立杰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趣味科普

张立杰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少儿科普图书作为科学基础教育的载体,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语言,更是培养少儿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有效传媒。提起科学总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神秘枯燥,其实不然,她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科学的阅读与研究应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过程,因此少儿科普图书应在保证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提升趣味性,以有趣来激发少儿对科学的兴趣,否则再强的科学性也难以让小读者接受。目前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要么硬科普趣味性不足,要么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学性、严谨性,缺失了科普的内核,这种本末倒置势必得不偿失。如何在符合少儿认知与兴趣点的基础上,在科学严谨、语言逻辑严密下做到深入浅出,有效利用趣味设计激发少儿探索科学的兴趣,用趣味引导、帮助他们开启科学知识领域的大门,使其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和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真正发挥少儿科普图书的价值,应是少儿科普图书设计发展持续思考的内容。

一、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在趣味性上存在的不足

(一)内容上的趣味性不足。少儿科普的主题内容一是重复、跟风的现象较多,如《二十四节气》、《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百科全书》等,同一主题内容的诸多版本大同小异,内容老旧,不仅忽略了科学知识普及的时代性、科技性和社会性,而且对少儿读者的兴趣点捕捉不到位、挖掘的不够深,因此很难满足小读者对科学的好奇心;二是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远离生活,科学术语较多,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硬科普”,造成科学“高不可攀”复杂难懂,内容趣味性不足,很难引起小读者兴趣,甚至知难而退。

(二)表达形式上的趣味性不足。趣味性可以说是激起少儿喜爱阅读科普图书的一种激素,而说明式、叙述式的语言和传统图文搭配的图书形式让本该生动有趣的科学阅读过程变得有些沉闷,反倒更像一本科学工具书,少了该有的活力和趣味。部分科普图书虽注重了图文的编排设计,但内容与图的关联性不高,加上过于卡通化的形象、幼稚的语言,进入了卡通化才符合目标受众群体认知的误区,以及对能够吸引注意,引导阅读的互动趣味体验形式的变换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忽略,让科学丢了神秘的面纱,幼稚无趣,很难引起小读者对科普阅读的兴趣。

二、提升少儿科普图书趣味性的方法

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儿童对认知过程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阶段,而其中理解的作用尤为重要,它搭筑起了从认知到熟悉的桥梁。少儿科普图书的创作与设计应将科学融入生活,挖掘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和儿童的兴趣点,探求人性、自我、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主题内容,并巧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形式在阅读体验中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科学,提高探索智能,让孩子爱上科学,乐于探索和观察,在好奇与趣味中感受科学之美,达到科学基础教育的意义。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少儿科普图书的趣味性。

(一)从科学本身的内容出发挖掘主题的趣味性

包罗万象、变幻无穷的自然界不仅为科普图书提供了各种奇异有趣的科学内容,而且在科学原理、科学知识呈现的过程中及与人文的关联性上,也让科学本身、科学内在具有趣味性。因此,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要利用好趣味的来源,丰富科普主题的多样性,避免题材内容的过度重复与老旧,从科学本身出发并在人性,自我,自然及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中挖掘儿童兴趣的深度。不仅要接地气更要符合孩子的心理,从较小的视角切入,找到在科学呈现的相关过程中能吸引打动人心的细节,让科学的趣味性自然散发。通过科学自身的趣味性让小读者在科普的兴趣阅读中更好地感知、了解自身,了解历史,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时代的变迁等,认识自然、走近科学,发挥其科普图书的科学价值。

(二)在科学严谨下注重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用少儿认知语言表达科学知识,将科学性与文学性融合,扎扎实实的讲科学,有料但不枯燥,避免科学术语堆积造成的“硬科普”,尽量用孩子的方式去讲述,以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语言去阐述、去表达、去解释高深的科学内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阅读,满足小读者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备受孩子喜爱的《昆虫记》就采用了拟人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及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昆虫的生活习性、短暂的一生呈现在读者面前,带领读者一起感受昆虫世界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培养小读者热爱自然的意识,引导他们探索生命的奥妙。少儿科普图书的语言表达要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韵味十足、灵动有趣的语言让科普的文字内容足够精彩,以孩子感兴趣的语言方式来调动五感,提升阅读的兴趣,引发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对科学的向往,让高深枯燥的科学更容易“看进去”,满足儿童全方位的认知,让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产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感悟科学的趣味与魅力。

(三)运用插图的艺术表达增加趣味性

改变一提到少儿科普就是形象卡通化的局面,要利用视觉,触觉及天马行空的想象,用孩子喜欢的有趣形象,丰富多彩的插画表现形式表达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数学符号公式、科学原理等,并运用与其相配的艺术表现风格增加画面的亲切感与趣味性,将科普问题深入浅出。但要谨记插图不能一味追求有趣而忽略了内容与认知,它必须与文字内容产生联系,否则很容易出现文图不配的状况。少儿科普图书应充分发挥插图的趣味表现力,以有趣的形象插图,奇幻现实主义的手绘插画、幽默搞笑的漫画、轻松有趣的图示等多样化的插图艺术表达形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用形象的趣味幽默和插图的艺术表达引出清晰生动的科学原理,让小读者一目了然。如《万物运转的秘密》比喻的形象设计让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有了巧妙的联系,用可爱幽默的猛犸形象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迷人的物理世界。它以诙谐的方式用钢笔墨水画描绘了数百种机械运转的原理,展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的发展历程。风趣幽默、自由洒脱的插图配上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即使不具备任何科学常识的读者,也能对复杂的物理世界恍然大悟,激发了小读者的物理热情。

(四)利用形式表现的互动营造趣味性

少儿科普图书要有效利用有趣的问答、惊奇的游戏、刺激的小实验等孩子喜欢并乐于接受的互动形式来提升趣味性,吸引小读者的目光,使其在参与融入的过程中感悟科学原来如此有趣。如将所有话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在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与深入讨论中吸引注意力,在思维的参与体验中满足小读者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对科学原理寻根问底的兴趣,以问答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好奇之门。在少儿科普图书的设计中还可增加不用复杂程序,只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材料简便操作就能做出令人兴奋的小实验,通过类比、“神似”的实物操作实验方式吸引读者认识什么是科学,在实验、观察与证明的互动体验中轻松理解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动手的快乐与成就感,让孩子热爱探索,乐于创造。亦或是在互动游戏中再现科学的神奇力量,提升少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如三次荣获世界科普图书最高奖“安万特奖”的经典少儿科普读物《可怕的科学》,将科学知识融入幽默故事、奇妙实验和互动游戏中,有趣地再现了科学的神奇力量,在趣味美妙的阅读与惊奇刺激的互动体验中,获取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知识。

三、结语

少儿科普图书作为科学基础教育的载体,其科学探索兴趣的培养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对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趣才能激发少儿阅读科普图书、探索科学的兴致,好的科普图书更是因为其趣味性才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必须重视少儿科普图书科学性与趣味性的融合,通过趣味性满足少儿读者科普阅读的需求,以严谨的科学、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插图,多样的趣味互动体验及数字时代二维码引入直观的小视频等呈现的形式,提升少儿科普图书的趣味性,以更新鲜、更真实、更有趣的阅读体验让科学“活起来”,引发少儿读者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其走进科学,爱上科学,感悟科学之美。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趣味科普
蜗牛看牙医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饮料瓶中的云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梦想中的学校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