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感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020-12-08 07:27刘英明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刘英明

(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中心校林营小学,河北 承德 068350)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一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语感培养就是使学生心理形成这种对语言对象进行加工改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实践是获得语感的重要方法

(一)课前提问。课前提问不限于上节课学习的语文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发生的趣事、新闻或者自己欣赏的作品,给大家推荐好书等。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开拓语文教学,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语文内容,给学生提供畅游在书本世界的机会。

(二)加强朗读。教师朗读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文章来体悟感情,读出情趣。反复的体悟可以了解作者所思所想,与作者达到心意相通,受到一定的启发。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可以更加地认真听讲。教学《找春天》一文,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学会想象,学会欣赏。可以让学生想象到春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

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较弱,教师在课上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诵读做到心口相一,调动自身的感官,有感情、有节奏地进行诵读。教学《雾在哪里》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朗读前给学生设置问题: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学生可通过边朗读边圈画的方式,找出雾把大海、船只、房屋、树木、桥梁等都藏起来了。文章说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样的,请你画出来吧!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他们理解雪孩子的善良。

二、语感来自于积累

(一)积累经典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除了学生课本上的诗歌之后,还会在学校编制的教材中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三年级的学生会慢慢地接触对韵。高鼎的《村居》一诗中,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小学生就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更好地学习语文,愿意去积累诗词。在小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诗词会比赛”、背诵默写古诗词、观看诗词类节目等活动,让学生可以积累诗词。

(二)积累名言警句。名言警句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的意义深远,让学生可以喜欢背诵。教师不仅可以把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加以解释讲给学生,也可以搜集一些好的内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熟记、背诵、默写,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警句激励学生自己,有利于学生形成真确的价值观。

(三)阅读积累。单靠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对语文深层次的理解需要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这需要学生在课后可以抽时间来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的效率,在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阅读量与识字量比较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来进行学习。教师给学生推荐名人写得的儿童文学、绘本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读书笔记。

三、品读是语感训练最有效的方法

(一)斟字酌句。词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发现、评点、品味妙词佳句,可以设计如下形式的课外练习:同义词语辨析、选择词语填空、变换句式、变换语段结构顺序、修改学生作文句段等。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春天美丽的景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之精妙,通过多种方式地木渎,抓关键词句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二)说完整的句子。经过培养,使学生听读时,耳目之中有全名,说写时,口手之上无半截子话。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些句子结构分析,如找主干、分枝叶、悟句意。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拆句整句的练习,如找复杂的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面添枝加叶;将一个复杂的句子改组成几个简单的句子;把几个简单的句子组成复杂的句子。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整句语感之后,就可从提高言语交际效能的要求出发,训练学生说写传递有效信息的缩短句。

(三)说连贯的话语。要引导学生领会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是怎样做到前言搭后语,前后连贯的,懂得听、说、读、写注意瞻前顾后,前后照应,还能判断正误。设计这方面的练习,可以采用词语配搭、填空、按一定句型造句、按-定逻辑顺序调整句段等形式。

(四)引导学生阅读句、段、篇。这要训练学生按句段结构读书,克服唱读。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多读,就可以逐步做到"眼在口先”,一目十行,这就是语感。因此,教学中就应该在引导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教学《观潮》一文课,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全文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简洁,却将极为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文笔老到,通过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