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均衡与对称之美的筋纹壶

2020-12-08 03:33汤燕萍
江苏陶瓷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为规律规则

汤燕萍

摘  要  带有规则、规律的事物,都有一种能打动人心的美感。相互之间有规则的排列,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观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同样,筋纹壶带给人们的也有一种规则之美,它是人为的,但又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是艺术提炼的结果。

关键词  规则;规律;人为;艺术提炼

宜兴紫砂造型千变万化、出奇斗胜、百花齐放、式样繁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在《中国紫砂》“器型千变万化的归类”这一章节中,把宜兴紫砂壶造型概括为三大类:一是花货,把自然界、动植物界的自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茶壶。二是光货,又称几何形体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它几何形变化而来。三是筋纹器,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体分为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入精确严格的设计当中。筋纹壶的创作历史悠久,早在宜兴紫砂的初创期,宜兴的紫砂鼻祖供春就创作了“六瓣圆瓤壶”,该壶的设计精巧,筋纹明晰、造型生动。他的入室弟子时大彬,按自然界玉兰花的形态创作了“玉兰花瓣壶”,其壶造型极美,六瓣筋纹肥厚丰腴、引人注目,既有张力欲喷薄而出的动态,又有亭亭玉立的内美,可称为筋纹器的楷模。“流润壶”(见图1)设计为六瓣筋纹,盖、口、底皆为六棱形,有对称均衡之美,盖为平盖,盖线、口线相合筋纹贯通,盖线稍厚于口线,在均衡中又产生细微的变化。桥形钮,壶体的筋纹如波浪般的起伏,线面的转换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效果,丰姿绰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趣味性。

带有规则、规律的事物,都有一种能打动人心的美感。相互之间有规则的排列,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我们都忘不了在电视中观赏国庆阅兵时那整齐的列阵、整齐的步伐,那是一种人间的大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同样,筋纹壶带给人们的也有一种规则之美,它是人为的,但又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是艺术提炼的结果。

筋纹壶的制作,首要条件是制作精准的筋纹样板,可用厚度适中的塑料板,按设计图样的要求画出六瓣筋纹,定出准确的筋纹点。在拍打身筒成型后,在底片、满片上画出筋纹及筋纹点,然后从筋纹点开始,在壶身上画出筋纹线,筋纹线之间的距离必须相等。用竹尖刀把壶身上的筋纹线从壶底处压向壶肩处,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一根根地压下去,用目光判别它们的距离和深浅达到一致。压到一定的深度,根据制作的要求要换用另一规格的竹尖刀,以适用为前提,直至压出符合设计要求的筋纹。制作专用的线梗清理每条筋纹,使筋纹的线面衔接有序、过渡自然,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练出精准的目力,最后还要有过硬的明针功夫,这些都是制作筋纹壶的基本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流润壶”壶身的六棱筋纹为对称的筋纹,最有利于表达筋纹的对称之美。壶嘴、壶把装在前后筋纹的中线上,它们与壶身的镶接处需用脂泥补足,使嘴、巴与壶身如天然生成。为了增加嘴、把与壶身的相接情趣,我用小竹刀各压出六条短小的凹纹,使之与壶体的六棱筋纹相呼应。我对壶盖也进行了精心的装饰,在平盖上又加镶了一片比盖片略小的装饰片,增加盖片的厚重感,桥形钮与盖片相接部分的弧度与壶盖筋纹的弧度相一致,有相互呼应的美感。筋纹线从盖线、口线到圈足线上下贯通、一泻而下、气脉相通。

六条筋纹线通达、顺畅,寓意我国民间的吉语“六六大顺”。“六六大顺”本指农历的六月初六,春播、夏种、秋收,期盼诸事顺畅,能有秋后的好收成,同时它也用于祝福中年人士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之六六大顺。”意思是从社会到家庭万事顺畅、家庭和睦、社会发展。这一传统的吉语与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愿望是相一致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和谐相处,才能打好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設计创作“流润壶”时,我不由地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弄晴柔。”诗描述的是:在晴日里,泉水悄然无声地在细细流淌,树荫的清凉、风的轻柔与细细流淌的泉水组成一幅大自然清净无尘的佳景。该诗更是描述了山泉的精神风貌:它在细细的流淌,不惹人耳目,但却流淌不息,从不间断,滋润着山间的土壤与树木花草,这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它与孔子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的意境相同。芝兰的芳香不为人知而终为人知,世上有许多学习雷锋而不留名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能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广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流润壶”的设计理念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通过设计达到物与人的情感交流,把物拟人化。“流润壶”的每一条细细的凹线从上贯下,犹如山泉的流淌润人心田,希望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把这种“山泉精神”、“芝兰品质”充分发扬广大。

猜你喜欢
人为规律规则
十二星座之“家长会被批评后……”
让规则不规则
找规律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巧解规律
找规律
二则
山高人为峰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