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唐乐府诗的传播问题

2020-12-08 02:15张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

摘  要:唐朝是我国发展极为繁荣时期,达到中唐时期,在旧题乐府诗词的基础下,通过创作者的承袭和创新形成新乐府体,创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对乐府诗词进行传播。本文首先叙述中唐的定义以及兴衰过程,然后着重叙述中唐时期乐府诗主要传播方式,最后简述中唐时期乐府诗词的传播方式对乐府诗词创作的影响和中唐时期乐府诗词广泛传播影响。

关键词:中唐时期;乐府诗詞;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张培(1984.1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博士,讲师,工作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文法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02

引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唐朝诗词,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主要通过创作者自身的传播、平民百姓传播以及女妓传播等方式使大量的书籍有所记载和广为群众传颂,为我国对于唐代时期政治生活、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1、中唐的定义以及兴衰过程

中唐时期属于是我国文学史上承接和开拓的时期,对于中唐的定义存在唐史和唐诗两种说法,本文主要是对于后者的研究,对于唐代文学的分期研究最早在《沧浪诗话》中有所记载。学术界对于唐代文学的分段主要根据《中唐文学的变迁》的内容,将中唐认定为是唐代大历元年到大和九年约为70年的时期,其中中唐又划分为中唐前期是指大历元年到贞元初20年,唐代文学逐渐由盛唐向中唐过渡,后期的50年时间里中唐文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王立增老师对于中唐的定义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化,并且根据唐代时期乐府诗的创作情况,将乐府诗的时间界限做了定位,王立增老师认为提出:唐代文学界将唐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是指大唐开国到玄宗登帝时期;盛唐是指玄宗开元和天宝年间;中唐是指肃宗到宪宗期间;晚唐是指宪宗之后时期。但是先从乐府诗的发展来看,可以将这四个环节整理归纳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初唐和盛唐时期,唐代文坛对旧题乐府诗进行传承并向繁荣方向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已经存在文学创作者进行乐府诗的创作,但是人数较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潮流,杜甫在天宝年期进行大量新题乐府诗的创作,因此开元年间划分为第一阶段,天宝元年划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指中唐新乐府诗处于鼎盛繁荣时期。第三阶段则是晚唐,就此乐府诗逐渐走向衰败。当前王立增老师对唐代乐府诗的划分更加符合其发展情况。

2、中唐时期乐府诗主要传播方式

2.1创作者本身即为乐府诗传播者

从唐代开始,人们对于文人诗集的整理编篡工作逐渐重视,在初期作家的文集主要由后人或友人编订,在中唐时期白居易开创了自编文集的先河,由此可以看出,中唐时期作家对于诗集作品的传播逐渐重视。在很大程度上,诗集作品的作为直接的传播者就是作者自身。唐代文学诗集达到鼎盛时期,文人进入仕途需要以诗集作为敲门砖,诗集也是对政治主张和文学观念的传达方式。因此唐代诗人对于自己诗文的传播极为重视,并积极主动传播,诗文创作者成为文学传播的关键一环。创作者在进行诗文创作时,为了使其创作的诗文能够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能够引领当时文集领域的创造风尚,创作者会对当时的社会儒雅人群的鉴赏习惯进行考量,诗文的创作和传播对创作者所处社会环境的民众心理和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另外,当时封建社会的思想对文学的鉴赏标准也起到制约。

根据相关的理论得出,唐时间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的对信息进行传播,对社会风貌进行描述性或比喻性的反映,使人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进行诗文传播前创作者就会参与其中,对信息是否可以顺利进入传播渠道进行控制,对乐府诗的创作形式和赞美、讽刺和愿望的思想内容进行控制,同时诗文集选的接受者和传播者都是创作者自身,作为接受者,中唐时期的乐府诗创作者首先需要解决如何将旧题乐府诗进行新变,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曾经憎皎然发表相关言论表述诗人为何在诗歌的创作形式和创造技巧上进行创新的观点,他指出当时的文学创作一直沿袭前人风格,在创作形式上缺乏创新意识。元稹、白居易两者的乐府诗就采用赞美、批评、讽刺、比如的写作理念,进行题材上的创新,对民生疾苦更加关注,使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促使乐府诗集向全新的方向发展。

在文学作品的传播过程中,人是最为活跃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诗文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传播者,中唐时期的文学创作者为保证其作品可以带来足够的影响力,达到广泛的传播,在诗文乐府诗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利不遗余力的努力。在中唐时期因为存诗人之间艺术风格和创作主张较为相近,经常出现一定规模的诗派现象,在当时较为著名的便是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白居易曾创作《读张籍古乐府》对张籍进行赞美,称其古乐府具有风雅比兴之意,对当时的政治进行赞美和嘲讽,情感流露质朴,在当时很少有。在中唐时期诗人之间以诗歌进行互相的赠答经常存在,元稹与白居易之间的赠答诗词多达278首,张籍与白居易之间的赠答29首,张籍与王建之间的赠答20首。通过对这些赠答诗歌的数量对诗人的社交范围进行一番考察,同时诗人之间的赠答也是创作者实现乐府诗词进行传播的一种途径[1]。

元稹和白居易在对诗词的传播意识是中唐时期乐府诗人中最为突出的,元稹曾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自豪的描述到二人在当时社会上诗词传播之广,当时二人作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有所了解,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是创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晶。另外,两人对于乐府诗词创作的观念很相似,使诗歌得到有效的传播。

2.2平民百姓对乐府诗词的传播

中唐时期,乐府诗词的传播中,平民百姓的活动最为活跃,其具有庞大的数量体系,能够有效地实现诗歌的传播,另外,中唐时期,诗人和平民百姓之间存在某种特定联系、在唐代乐府机构发生了变革,从汉朝到六朝时期存在统治者所设立的乐府机构对民间诗词歌谣进行收集的事实,并经过相关机构的筛选和修饰,民间歌谣焕发新的光彩,而到了唐朝时期不再设立相关的收集诗词的机构,而是由太常寺和教坊代替,这就导致产生于民间对于人们生活状态、政治思想、叙情记事的诗词没有古时那样顺利传达到统治阶层,此时文人便替代了采诗官的职务,诗人在于民众进行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对民间歌谣进行修饰编写形成诗词,同时拉近了诗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中唐时期的诗人例如刘禹锡、韩愈、元稹、白居易、柳宗元等诗人,都曾遭到国朝廷左迁。他们离开繁华的长安,到地方任职,与当地的平民百姓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较多,在和平民百姓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更加接近民众生活,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进而使诗词能够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2.3乐妓对乐府诗词的传播

妓,一字被解释为“女乐”,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存在蓄养女乐的风气,当时的妓被称为女乐。古时期乐户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大多数为奴隶,并且具有家妓、官妓、宫妓三个阶层之分,女乐的存在是为满足达官贵族以及普通百姓的娱乐需求。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盛唐时期诗人与歌妓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中唐时期乐府诗集的创作者和歌妓的关系相当亲密,两者之间或为主仆关系,或为相互配合关系,亦或为惺惺相惜,乐府诗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通过歌妓的演唱能够有效地起到传播效果。歌妓在进行演唱之时多会选择名气比较出众的诗人词句。唐代时期的城市与生活极其繁荣,在市井之中不仅居住着平民百姓,还存在一些具有诗词鉴赏能力的文人雅客,他们与歌妓演唱,对诗词进行二次创作,不仅促进乐府诗词的传播,同时为唐代文学的繁荣起到很大的作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歌妓通过演唱优秀的乐府诗词吸引观众为自己获得经济效益,创作者也通过歌妓演唱创作诗词提高知名度,通过对于道义的宣传,引起当时帝王将相的注意,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歌妓的身份地位在古时较为低下,唐代舞乐部门较多,说明唐时舞乐文化极为发达,那么在舞乐部门供职人员也不在少数,但是,查阅相关的资料,很少有相关书籍记载歌妓史实,在诗人的诗文中也仅仅是零星的记录他们的名字或艺名,大部分歌妓注定一生默默服务这个行业,不被世人所铭记。因为身份卑微,生活状态自然是悲惨的,或者终身幽禁于深宫之中。为此就存在乐府诗人对歌妓的悲惨人生表以同情,例如《铜雀妓》,原被称作为《铜雀台》是后任凭吊曹操的乐府古题,后代诗人沿袭此题表达咏史怀古之意,其中初唐时期的诗人王勃采用《铜雀台》为题表达其对于歌妓深锁与深宫之中,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同情。

3、中唐时期乐府诗词的传播方式对乐府诗词创作的影响

上文提到,中唐时期,歌妓对乐府诗词的传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唐朝设有很多舞乐部门,因此在文娱活动中能够对诗词进行传播,另外,歌舞升平、宴饮作赋是唐朝社会生文娱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中唐时期,宴饮活动更加流行,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在文娱活动中开创了抛达令,丰富了乐府诗词的创作方式。文人雅客作为文娱活动的参与者,在宴饮享乐之时,必定要对其诗词创作能力进行展示,这些诗词的创作对诗人的内心环境进行充分的宣泄[2]。

4、中唐时期乐府诗词广泛传播影响

4.1对创作主体的政治目的进行传达

文学的创作与政治存在很大的关联,虽然文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是文学的创作永远无法摆脱政治对其造成的影响。中唐时期的乐府诗人通过对诗词的创作,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弊端,政治问题发表观点,渴望实现国家昌盛的愿望,充分展示文学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和渴望进入仕途,报效朝廷的决心。

4.2促进乐府诗人对于创作的激情

诗词的传播其意义在于被更多受眾所接受。中唐时期乐府诗词通过口口相传、书写场和得到大力的传播,在中唐时代产生很大的影响,传播的反馈也促进诗人更具创作激情,促进中唐甚至整个唐代乐府诗词达到繁荣昌盛时期。

4.3满足诗词受众的需求

中唐时期,乐府诗词创组者更加关注其创作诗词的传播效果以及作品受众的重视程度,通过受众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反馈,创作者进行积极的调整,从而达到迎合受众,加强自身社会影响力。对于受众而言,乐府诗词在一定程度上需求其对娱乐的需求,受众对此类文学呼声变高,对乐府诗词的创作意义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

总结:

中唐时期,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于乐府诗词都有所了解,诗人通过诗词对政治状态、百姓生活、自身环境进行美刺讽喻,抒发情怀,并通过自身、平民百姓、女妓加以传播,形成中唐时期乐府诗词繁荣的盛大境况。

参考文献:

[1]王立增.论唐代乐府诗的交际功能[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1-40.

[2]陈瑞娟.唐人的乐府诗观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0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