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找病”真是病!

2020-12-08 02:12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器质性躯体心理疾病

李蕙君

我母亲今年56岁,半年前,她一位同事因胃癌去世,从此母亲常感胃胀、反酸、还有烧灼感,做了检查一切正常,母亲放下心来。但过一个多月,母亲又觉得不好,于是又上医院,还是一切正常。半年内医院换了一家又一家,说她有病吧,检查都正常;说她没病吧,她又真的难受。有人说这是心理疾病,是这样吗?本溪:贸强

如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如果这种重视过了头,就会自寻烦恼,病由心生。疑病症的人可发展为多种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等,而这些心理疾病也会投射到身体伴发躯体化症状,如心慌、心悸、肠胃不适等。

身体不适来自于心理暗示

实际上,患有疑病症的人不在少数,据统计,门诊患者中约有1/3的病人属于这种情况。患了疑病症的人,对自己身体任何细节的变化和不适,就会立即怀疑自己身体某部分有病。这种人,尽管详细检查、反复说明没有病,但仍不能消除他的疑虑,总是千方百计地到处求医检查,试图证实自己有病。一般来说,患上疑病症的人首先非常关注自己的健康,以至到了过分的地步;这些人喜欢看一些医学方面的书,又一知半解,“听风就是雨”,在不了解的基础上去瞎猜;身体有点不适,就觉得有什么大病,对自己不断地进行暗示,非要“找”出病来不可。

疑病症通常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误信不正确的科普宣传、环境变迁等,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紧张和担心。患者往往性格过度敏感、多疑、固执。

内心焦虑会投射到身体

很多病人并不是因自身体健康的不安全感而患上疑病症,而是他们把外界压力造成的内心焦虑投射转移到了身体上,从而产生的躯体化障礙。

医学上关于躯体化障碍有明确定义:它是指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而没有相应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等。虽然起病及病程持续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患者一般不承认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总是不断地到综合性医院做各种全身检查。

相信医生,尽早治疗

躯体障碍的患者一般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且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需配合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而且要尽早使用。

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虽然病痛是他真实的感受,但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对生命、健康不会带来任何威胁,要纠正错误的认知,重建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学会与症状共存,要转移注意力,尽量忽视它,并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患者应该充分相信医生,同时坚定治疗信心。药物治疗也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睡眠等症状。同时配合适量体育运动,也有助于调整平和心态。

猜你喜欢
器质性躯体心理疾病
“维生素”大口吃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脑鸣是咋回事?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