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模式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0-12-08 02:12陆渝
数码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复杂多变的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将对工科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实验课程逐渐由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变为多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提高计算机课程和实验教学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015-01

1 工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大数据、网络以及物联网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工科实验课程的内容非常庞大复杂,为了提升高校在校生,尤其是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商务等信息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开阔专业前沿视野,很多教师和学者都在致力于工科计算机课程和实验的教学改革,探索更好的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法。

2 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先进完善的课程体系

2.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课程是大专院校本科乃至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教学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变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特点是在较深厚的方法基础之上,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门跨越很多学科、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其次是现今的课程组织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科及专业方向的调整。第三,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遇到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对整个课程兴趣的建立和引导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来适应课程本身与授课对象的发展变化,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措施有:按需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精讲多练,灵活组织教学方式。为实现这个目标,设置的课程内容就需要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经典和基本内容,也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并且保持和国际网络教学最新发展同步,不断引入最新网络技术和思想。

2.2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是不一样的。另外学生中也存在能力差异,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形式上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多层次、多类别的分类教学模式。给各不同专业教授网络课程时以目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网络体系结构作为主线,以Internet作为实例来讲解网络原理和其应用。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对网络课程的内容和技能要求做相应整合,满足各专业对于网络教学的要求。我们把计算机网络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分为四大类,具体如下:

(1)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64学时,含网络实验16学时):适用于我校理工类专业,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互联及建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因特网的重要协议如:DNS、TCP、UDP、IP、FTP、SMTP、HTTP和网络设备,还需要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知识结合起来,可以采用举办新技术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最新前沿[2]。实验内容包括互联网应用、应用层网络协议验证、Unix操作命令、网络测试及管理命令使用和基于WEB的计算平台的安装及设计等。

(2)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双语)(48学时,含网络实验16学时):适用于我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类等对计算机网络要求较高的专业,讲授内容以Internet为线索,系統地介绍协议、交换、数据报、虚电路、协议栈等网络基本概念,在应用层重点讲述HTTP、SMTP、DNS、FTP等协议的原理,在传输层讲述了可靠传输的原理以及UDP、TCP协议,在网络层讲述层次性网络概念、路由算法、IP协议、IPV6、路由器基本原理等,在数据链路层重点讲述多路访问控制协议、ARP协议以及hub、路由器、网桥等网络互连设备。实验内容包括应用层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重点在于理解协议的概念、应用和编制简单的网络协议,实现简单网络应用。授课使用双语教学方式,把英语作为新技术信息的获取手段,该课程侧重于网络内部原理、协议的学习,为学生向研究型学习方式发展打下基础。

(3)计算机网络基础(32学时,含网络实验16学时):适用于我校人文学院、经管学院等专业,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操作系统、因特网和网络设备。实验内容包括互联网应用、应用层网络协议验证、Unix操作命令、网络测试及管理命令使用和基于WEB的计算平台的安装及设置。它的要求比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要低一些。

(4)网络知识(24学时,含网络实验8学时):用于我校艺术、体育等专业,授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传输介质与体系结构;因特网的体系结构、因特网接入问题概述;万维网基本概念,浏览器的功能、万维网的搜索技巧、浏览器的设置和维护,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应用、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FTP服务器端及客户端;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初步。实验内容:学会Windows的基本网络配置,熟悉常用网络命令,掌握E-MAIL客户端、FTP客户端的配置和使用。

3 结论

计算机课程和实验的教学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教学手段也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趋势,不断的去探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这是推进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鹏,王一宁.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反思[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5).

[2]谢希仁等. 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3-71.

[3]Jeanna Matthews.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86-98.

作者简介:陆渝,1966.5,女,浙江人,重庆工商大学教师,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学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学习不是“刷学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