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研究

2020-12-09 13:22邹石峰
新农民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规划

邹石峰

(湖南省南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益阳 413200)

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而言,其前期的规划一般都是针对于基层而言,并且需要对建设项目区域内部的群众农业生产需求做严格掌控,对于高标准农田的相关建设而言,前期规划的合理和科学性对于项目资金的效益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另外要想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将农业生产产业化和规模化作为基础主线,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以此来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要照顾到项目区域内部人民的具体需求,以此来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应用效益。

1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原则的全面掌握

在我国相关政策和有关人员的支持下与号召下,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而言,所遵循的建设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对渠田林路中的各种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加以改善,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质量。

(2)结合一些制约项目区域内部的农村经济发展因素,需要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将道路和水利农田建设作为重点,同时需要结合有关防渗措施和先进机械的应用,全面提升项目区域内部的机械化水平与灌溉系统水平[1]。

(3)结合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对一些技术资源进行有效应用,同时需要大力的发展优质水稻和小麦产业,进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

(4)在具体的项目建设前期,需要结合具体的国土规划与农业规划、水利规划等内容,将项目的具体内容做好规划,保证其内容的布局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实际经济需求。

(5)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毕之后,需要结合管理措施、运行机制等手段,提升农田建设的管理水平,以此来保证农业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转。

2 高标准农田前期规划的完善

2.1 项目前期调查工作的深入

首先需要结合所进行的项目实际情况,对实施区域进行综合调查,其中包括一些农田机械工程、水利工程等项目,同时需要将区域内部的各种设施的建设现状加以明确,做好各种参数的详细记录和分析,例如桥梁的断面、水利工程的扬程等,以此保证各个设施的运行情况都能够全面的明确和了解[2]。其次需要在建设前期结合相关乡镇领导、水利站服务人员的意见和需求,并且征求区域内部人民的意愿来实施工程的建立。最后需要将一些国土资源部门和交通部门在项目区域或者项目区域周边所正在实施的项目加以明确,以此做好各项工作的实施与统一。

2.2 结合现状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而言,其设计与规划缺少科学性的主要原因就是前期的工作缺少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时间较短,因此导致相关的设计较为仓促,但是对于一些现场的检查工作来说,所在项目的区域内容和情况一些村镇只是简单的汇报和叠加,导致在后期的实际申报面积与设计的严重不符。另外结合项目所在的具体发展方向而言,一些设施的建设还缺少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以此导致方案设计缺少合理性,严重影响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设计单位需要对项目区域内部的整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且对一些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记录,例如建筑物体的丈量等,需要形成一定的书面文字和说明,同时在规划图纸上面做好明确标注。另外在建筑物方面要做出几套方案进行对比和评选,以此来将单体工程的设计成果在定点中体现。

2.3 长远规划并保证其先进性

在具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期间,之所以前期设计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水平,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业务人员并没有遇见农业发展的长远性,并且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业务人员较少,知识面不够,导致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掌握不够严格[3]。因此要想提升项目总体的科学性与先进性,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引进高质量、高素质、高技术的规划人才,以其专业的眼光、知识与预见能力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建设与规划。同时需要规划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项目区域内部的实际状态,迎合国家发展的号召与目标,计划出既科学合理、又能够保证项目完成后发挥其重大效益的规划体系与要求,进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农业经济提升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在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中,需要相关部门对项目区域做好详细调查和记录,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另外需要对项目区域内部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良好判断,以此才能够真正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为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管理奠定重要的建设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规划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