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白痢的防治

2020-12-09 13:22畅忠秋陈英富
新农民 2020年26期
关键词:白痢致死率预控

畅忠秋,陈英富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1 前言

雏鸡白痢为常见多发的传染性疾病,当前各大养鸡单位均有发生,疫情或轻或重,为白痢沙门氏杆菌感染而诱发。其中,排泄物为重要传染媒介,同样可经鸡蛋垂直传播,严重危害雏鸡。甚至,近些年,青年鸡的发病率同样略有高升。文下,就白痢的诊断、防治一一概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2 雏鸡白痢诊断要点

2.1 流行特点

此病因沙门氏杆菌感染所致,以2~3周龄雏鸡易感多发,不同品系的雏鸡均有强易感性。病鸡、带菌鸡、带菌种蛋为此病重要传染源,致病菌源通过排泄粪便排出病菌,经污染饲草、用具、饮水等等而形成二次传播感染。

2.2 临床症状

雏鸡5~7日龄,为易感群体。典型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羽毛蓬乱、食欲不振、怕冷喜聚堆,闭眼嗜睡,低头缩脖,嗉囊膨大,内含多量液体。

突出症状:下痢,稀便呈白色石灰浆状,常粘附肛门,甚至糊住肛门,影响排便。有病畜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有病畜关节疼痛,行走不便。此病流行,与环境、污染等有关。而且,不同日龄,发病率略显差异。

2~3周龄,为发病高峰期。3~4周龄后,虽发病,但致死率不高。有白色粪便排出,长势迟缓。即使康复,可终身带菌。

2.3 剖检病理

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有灰褐色肝样变肺炎,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到的坏死灶(白痢结节)。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到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白痢结节。

3 鸡白痢的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为初步诊断此病的依据。

而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

取肝脏坏死灶与白痢结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局部组织坏死崩解、淋巴细胞、浆细胞、异嗜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增生。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卵巢等器定局定局官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学诊断。24h后,可长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闪光、灰白色半透明、直径为1cm的小菌落。

4 雏鸡白痢治疗

轻症病例,隔离治疗。重症病例,淘汰不用。未发病鸡群,及早预防和控制。

隔离病雏,西药疗法如下:

环丙沙星拌料或混饮25~50mg/kg,连续用1周。

诺氟沙星用50mg/kg,连续用3~4次。

磺胺脒10g/kg,拌料喂服,连续用1周。

磺胺二甲基嘧啶5g/kg,拌料喂服,持续用1周。

磷霉素,按0.1%~0.2%浓度,混饮,持续用1周。

能起到降致死率,促增重,缩短疗程的目的。

病雏有糊肛症状,先清肛门,后用0.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而后用0.1%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灌注,每次0.1~0.2g。

全群预防,用0.01%头孢氨苄水溶液,大群饮服,每天2次,持续用3~4d。或者,用0.5%的白痢散,均匀拌料,自由采食,持续用3~4d。或者,土霉素加2~3g/kg,搅拌均匀,持续用3~4d。

隔离病雏,中药疗法如下:

白头翁,10g/次;陈皮,8g/次;鸦胆子,8g/次;黄连,8g/次;焦山楂,8g/次;乌梅,10g/次;五倍子,10g/次;秦皮,10g/次;焦地榆,10g/次;焦苍术,8g/次;垂盆草,10g/次,上述加清水,每次750ml,熬至200ml,滤去残渣,待用。用量及用法,雏鸡10日龄内,每只每次2ml,每天2~3次,持续用3~4d。

黄芩,30g/次;金银花,30g/次;黄柏,30g/次;甘草,30g/次;白头翁,40g/次;蒲公英,40g/次;葛根,40g/次;乌梅,40g/次,上述粉碎混合拌料,按20%的浓度比例拌料,喂服,用于治疗效果不错。

中药预防,大蒜、洋葱,适量等份,切碎,拌料喂服,连续用数日。停喂2~3d,持续用数日,预控效果不错。鲜乌韭,每次200g,加水每次500ml,煎熬取汁,连续用3~5d。停喂2~3d,持续用3~5d,预控效果不错。

5 预防措施

5.1 淘汰净化鸡群

结合血清学试验,淘汰带菌种鸡群。首次净化,在60~70日龄。16周龄,2次净化1次。之后,隔月检测1次,直到全群阳性率低于0.5%为止。

5.2 严格消毒制度

种蛋取自无病鸡群,严格种蛋消毒制度。先用高猛酸碱溶液浸泡,后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同时,注意孵化器、孵化室、用具等的清洁消毒。

5.3 加强雏鸡管理

调控好室温,依日龄而定,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注意饮食、饮水清洁,做好舍内通风换气,营造好的育雏环境。

5.4 提早药物预控

雏鸡出壳后,以高锰酸钾水溶液混饮,持续用3~4d。同时,饮水中,加抗菌药物—西力欣等等,持续用3~5d,能降低雏鸡白痢的发生。

6 体会总结

幼雏疾病抵抗力差,由此在出壳后3~4d,极易感染白痢,而形成高致死率,对养鸡产业的危害极大。就此,对此病的防控务必要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防治,以降低病患感染率,为健康养鸡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白痢致死率预控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对鸡白痢病的新认识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净水剂对红线虫的毒性试验
S. 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