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0-12-09 13:55孔子明
新农民 2020年31期
关键词:害虫农作物物种

孔子明

(河南省遂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遂平 463100)

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农业生产能力不仅直接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储备等重大战略决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探索农作物科学种植方法,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其质量,为市场输送更加优质的农业产品至关重要。

1 现代农作物科学种植技术简析

1.1 农作物种植结合物种多样性理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物种多样性、生态整体性等理念的认知程度不足,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惜砍伐大量树木、填堵湖泊等。虽然农作物产量在短期内获得了提升,但在很大程度上对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随着水土流失加剧、物种数量严重下降、越来越多极端气候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作物种植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活动必须保证“不伤害自然”的重要性。所谓农作物种植结合物种多样性理念,本质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比如在一年三种或两年五种的亚热带地区,同一片耕地不宜长时期种植相同的农作物,否则土壤内的营养成分将会被破坏,从而导致产量、质量降低。正确的做法是,种植粮食作物的间隙期,可以适当播种一些成熟期短的蔬菜,既可以缓和土壤的承载能力,又能够促进田间微生物、昆虫等物种数量的增加,从根本上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2 注重农作物种植全过程科学管理

当思维理念确认之后,实际开展种植作业时,农业工作者必须注重对种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首先,在种植之前,应该深翻土地,避免浅层土壤长期使用而导致“性能”下降。此外,在深翻土地的过程中,一些产自深层地下的害虫卵将会被置于地表面,受温度、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害虫卵或幼虫将会被自然灭杀,从而降低农作物遭受害虫侵袭的几率。其次,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之前,应该提前拌种,既可以为种子的初期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又可以提升抵抗病害的能力。最后,田间管理的核心内容有二:其一,制定完善的施肥方案,农家肥、氮肥、磷肥等,何时施放、每次施加计量多少、采用何种方式均需要综合考虑,严禁盲目;其二,清除杂草、定期检测,如果放任杂草生长,其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会抢占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养分,还会为害虫的生存、繁殖提供最理想的温床,故而必须慎重对待[1]。

2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简析

2.1 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总方针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思路在于“防范优于治理”,即重视日常管理工作,杜绝可能诱发病虫害侵袭的一切不良种植习惯。然而,自然界变幻莫测,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突然出现意料之外的病虫害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业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在日常管理时,注重细节,做到对病虫害的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来说,生长态势良好的农作物,其根茎挺拔、叶片绿色光感度十足,能够根据生长规律定期呈现出既定形态。工作人员如果发现茎叶萎靡、出现斑驳、叶片发黄等现象,必须予以重视,需要立刻上报并采取应急措施。

2.2 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尊重农作物生长特性

科学种植、防治病虫害本质上相辅相成,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内,两项工作往往同时开展。除了上文提到的杂草清理、科学灌溉、破坏害虫生存空间等方式外,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其他思路在于尊重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根源上“揭秘”了农作物生长的特性——符合自然规律。盲目引入物种,最终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南辕北辙”。

2.3 回归“自然”防治思路,保护生态环境

很多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不顾实际情况,“一股脑”地施加大量化肥和农药,从长远发展来看,不仅不会使产量提升,还会使害虫增加抗体,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科学的做法是,逐渐回归“自然”防治的思路,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制剂,采用传统的方式,灭杀病虫害。比如在田间释放一定数量不具备毒性的蛇,以及青蛙、瓢虫(益虫)等动物、昆虫,由于“天敌”的存在,大量害虫无需人工介入,其数量将会大幅度减少。此外,如果耕地得到了很好的养护,只需要在合适时机施加农家肥,即可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养分。采用此类方式,保证农作物高产高质的同时,还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应该大力推广。

3 结语

任何时代,“吃”永远排在第一位,如果无法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其他一切事物都将变成“浮云”。因此,尽管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已经较为发达,但对待农作物种植问题,必须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广大农业工作者务必充分掌握科学种植理念,做好长期、积极应对各类病虫害的准备,保卫农业胜利成果。

猜你喜欢
害虫农作物物种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