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

2020-12-09 11:03刘小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瘀腹痛原发性

刘小纯

(江西师范大学医院中医妇科,江西 南昌 330022)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1]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在行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阵发性、痉挛性腹痛,重则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甚则晕厥的一类妇科疾病[2],多发于初潮之后的几年内。据有关资料显示痛经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42%~80%)[3],成为青春期女性中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笔者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江西师范大学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和随访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18~28岁,平均(21.06±2.16)岁;病程1~11年,平均3.4年。对照组40例,年龄18~27岁,平均(20.93±2.09)岁;病程1~10年,平均3.2年。两组年龄、病程和疼痛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参照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结合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第7版《妇产科学》[5]制定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拟定: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或腰骶酸困等不适,程度严重时影响工作和生活,常在月经初潮 2~3 年后出现。妇科检查(或肛诊)和超声检查示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6]制定的痛经的辨证标准拟定。③疼痛证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7]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而制定:经期及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 分,休克2分,面色㿠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坐卧不宁1分,四肢厥冷1分,需要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一般措施疼痛不能缓解1分,一般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1天以内0.5分,疼痛超过1天、每增加1天加0.5分。痛经程度分级标准:轻度为痛经症状积分小于8分,中度为痛经症状积分在8~14分,重度为痛经症状积分大于14分。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诊断为寒凝血瘀型;②月经规律,月经周期基本在正常范围 (28±7天);③年龄 14~35 岁;④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和(或)合并精神病等而不能配合治疗;②经检查盆腔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继发性痛经;③正在参加其他临床治疗。④治疗前或治疗中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物。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0g,炮姜10g,延胡索12g,五灵脂15g,没药10g,川芎10g,当归12g,蒲黄15g,肉桂10g,赤芍12g。腰骶酸痛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若恶心呕吐加陈皮、姜半夏,手足不温或冷痛较甚加吴茱萸、艾叶,伴小腹胀加枳壳、香附,伴腹泻加茯苓、山药、砂仁,经量过多或经期长加地榆、槐花,经量过少酌加川牛膝、红花、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煮取汁300mL,在月经来潮前4天开始用药,早晚各服1次,连服7剂。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89)0.3g,口服,日2次,于经前1天开始服用,连服3天。

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

月经来潮疼痛证候积分。

连续3次月经来潮时痛经复发情况,每次痛经情况,以痛经证候积分超过8分为复发。

4 疗效标准

痊愈:痛经证候积分恢复到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痛经证候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痛经证候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的3/4~1/2,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组 40 15.04±4.21 5.43±3.17对照组 40 14.91±4.08 7.75±3.63

6 讨 论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汤药内服,也有中医外治如艾灸及针刺等。然而辨证施治仍然是中医的核心。痛经的发生,寒邪是常见的病因,瘀血是主要病机,虽原发性痛经病因复杂,但以寒凝血瘀型偏高。临床常用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活血祛瘀止痛之效的少腹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显著。少腹逐瘀汤方源自《医林改错》,方中当归为“血中之圣药”,能够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川芎为妇科要药,通行气血,散瘀止痛;赤芍酸敛阴柔,养阴、行瘀、止痛、消肿;小茴香辛香发散,温肾散寒祛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官桂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延胡索、五灵脂止痛,化瘀调经;蒲黄有止血、化瘀之功;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诸药联用,能够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切中病机,尤为适宜。

猜你喜欢
血瘀腹痛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牙齿萌出障碍(PFE)的研究现状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特发性腹痛一例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