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随访对脑梗死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9 23:27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脑梗死

叶 茹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临床服务部,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而且本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恢复速度相对较慢,患者往往无法完成在院的彻底康复,出院后容易遗留后遗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本病还具有高复发率的临床特点,有研究数据表明[1],我国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年内复发本病的概率约为16%,5年内复发本病的概率高达50%以上,如何做好患者出院后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我科采用了延续性护理随访干预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01月~2018年12月初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随访组和延续性护理随访组。入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出院时病情相对稳定,处于疾病恢复期。常规护理随访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56.38±12.02)岁;延续性护理随访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7~76岁,平均(57.15±13.2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常规护理随访组

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电话随访。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由其责任护士统一记录,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具体内容为:饮食、口服药物及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患者出院后前3个月每周电话随访1次,第3~6个月每2周电话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

2.2 延续性护理随访组

①延续性护理随访小组的组建:科内护理组通过考核的形式选拔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能力突出的护理人员9名,另外配备具有护理康复资质的康复护理人员3名,按3:1的人员构成比例,分为3个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任总组长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并给予考核,使组内各成员明确分工,熟练掌握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技巧。②出院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患者责任小组成员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出院护理康复计划,同时给予患者本人及家属《健康护理管理》手册共其阅读,具体管理及注意内容包括:进食、洗脸、穿衣、如厕等方面。③院外延续性护理随访内容及方式:出院前将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内便于宣教及沟通。随访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出院后前2个月给予患者微信宣教及电话随访,电话随访为每周电话随访1次,微信群内定期发送康复相关信息,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出院后2~4个月为第二阶段,嘱患者定期门诊进行复诊,根据患者家中康复进程,由科内延续性小组调整训练强度及内容,设定更为合理的康复计划;出院后4~6个月为第三阶段,延续行小组成员上门随访一次,零距离了解患者近况及实际训练情况,改变患者不良习惯,并再针对性调整康复计划。

2.3 观察指标

2.3.1 患者满意度调查

患者出院后6个月给予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

2.3.2 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出院后6个月给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价。

2.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满意度比较

患者出院后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100%(50/50),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80.0%(40/50),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2 患者ADL评分比较

患者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86.32±12.19)分,对照察组ADL评分(73.09±15.53)分,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 论

延续性护理随访模式作为新兴的护理模式已成为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突破口,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熟知与认可[2]。其具有多重优势,可有效突破常规医疗模式的局限,将护理的长度延深至院外患者家中,拉进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更全面直观为患者提供康复保障,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