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及途径探究

2020-12-09 05:25张菁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张菁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必然承担国家发展的时代责任。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成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各高校呈现出了培养理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上日程,由于时代高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来袭,90后、00后大学生存在自身特点,文章总结现象的同时,探索归纳高校大学生精神成长必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成长

“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其心灵充实、生命丰盈的程度,决定了个人发展的品质和持续发展的可能”。作为青年的突出代表,大学生的精神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的发展乃至前途命运。文章认为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是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与认同、稳定的人格与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情感环境,并顺应时代精神不断充盈不断成长的过程。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是时代的需求,是高校的需求,也是个人的需求。

一、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是新时代的需求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二、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是高校的需求

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成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各高校呈现出了培养理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上日程,然而由于时代高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来袭,90后、00后大学生产生自身特点,他们思想多元化、眼界开阔、自我意识强、追求个性、向往自由、评判标准严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中一定程度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行动力缺乏、享乐主义、抗挫力弱、社交恐惧等问题。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阵地,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成人,高校责无旁贷。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体系、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的提升關键期,高校需通过构建育人共同体,通过党建育人、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团学育人、时政育人、心理育人等建立协同机制,从而达到“树人”的效果,促进精神成人。

三、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是学生个人的需求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共同构成人的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精神需求是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尊重、求知、情感、信念等。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趋于成熟的时期,对于精神成长有较高需求。他们渴求知识真理、自我完善、价值实现、明确的人生目标、稳定的社会关系等。

然而随着步入新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他们思想活跃,同时也容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呈现出上文已提及到的思想问题、精神困惑,亟待高校教育者的引领,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途径

(一)积极发挥共青团引领作用

高校共青团成员覆盖面广,影响力深远,高校应积极发挥共青团精神引领作用,实现实践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

(1)实践育人

当代大学生呈现出智商高、眼界宽、创造力强但执行力较弱的态势,如动手能力不强、怕吃苦、缺乏恒心、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作为大学生应做到知行合一,既懂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在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各类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可多帮助大学生下基层,深入群众,如可根据学生专业联系社区安排实践:给留守子女当家教,给社区工作人员当助理,医学院学生可跟着社区医生进家庭,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会规则、积累经验;也可在下乡地点种一块地、做一次大锅饭、赶一次牛,促使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炼自己,锻炼意志力。这样既可以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同时也可在实践中获取生活的智慧。

(2)网络育人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网民用户中学生群体占比24.8%。网络新媒体内容丰富、传播便利、互动性强,易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青年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不断挖掘传统活动网络运行的方式方法,分析了解学生的喜好,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将有利于占领思想引领的高地。他们热衷微博、微信、QQ、短视频、网购、外卖、手游,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无法缺失的部分。共青团应遵循大学生的时代规律和生长规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学生们的思想园地,精神家园,使网络成为共青团表达观点、引领思潮的阵地,从而达到到吸引与凝聚青年的效果。

通过互联网强调政治站位。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这是由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大学生时期正值青年学生价值取向的关键形成期,也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关键期,共青团肩负政治思想引领重责,应构建网络平台,“广撒网”,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新形势下与党保持一致,认真领会和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生实际将讲话精神贯穿到各个方面;以“研究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行为有底线”为原则,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旗帜鲜明地传播党的主张,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通过互联网强化服务功能。由单纯的灌输式教书育人,向服务型机制转变。利用互联网打造服务型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时政、学习、活动以及生活资讯,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致力将该平台打造成学生每日必看,四年离不开的应用。吸引人气后,该平台可开拓更多板块,将理论学习和青年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短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活泼生动地展现出来。另外通过加强平台的互动性,提高参与度和关注度,提供交流的机会,从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把握思想动向。

通过互联网开辟数据分析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做强数据后台分析机制,构建“大数据校园”,了解青年学生诉求、把握动向、找准关注度。这些数据将成为学校决策的重要依据。

(3)文化育人

文化自信是党和国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的体现。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共青团增强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青年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的渠道多样化,文化内容多元化。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能促使大学生内化于心是高校共青团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要“摆事实”。充分利用时事事实让学生自行感知,自行比较,领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充满信心。如我国在控制疫情的成果上有目共睹,全国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反应之迅速、决策之果断为全世界惊叹;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以人文本的治疗理念感动你我。这背后是强大的国力支撑和高尚的民族情操。

要“干实事”。将各类社会实践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相结合。饮水思源,增强文化感知与认同。抓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契机,为青年学生创造体验式活动,让他们了解、感受,进而认同。然而形式创新上仍需深入探讨。

(二)积极发挥思想政治课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大学生深入领会主流价值观的必修课程,如方法得当,能助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养成,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结合大学生成长的规律、特点,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情感教育,为大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理念上,从带著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转变,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润物细无声,化解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其内心世界。

(三)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精神成长中起了较大作用。学校可将心理理论知识必修课与心理实践课相结合,如多开展案例讨论、心理集体游戏活动等;学校可将个体干预与集体体验相结合,即组织集体体验音乐疗法、阅读疗法、绘画疗法等,舒缓身心,开拓爱好,热爱生活。这样,更多学生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里来,通过亲身活动感知,扩大受益面,促进身心健康。毕竟,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才能防患于未然,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精神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兰.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及其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 刘达,许世骅,房美妍,陈丽丽,冯浩.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精神成长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8(33):225-226.

[3] 曹燕宁.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1):86-88.

[4] 王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7):134-137.

[5] 张红霞.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的现实样态与教育引导[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02):5-8.

[6] 杨喜.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求知需求现状及反思[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3):100-102.

[7] 姜周,赵薇.以精神成长引领高校共青团品牌工作创新[J].品牌研究,2020(03):96-97.

[8] 许红菊.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力大学生精神成长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0(04):6-9.

[9] 丁闽江,苏婷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2):66-72,111.

[10] 陈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9):53-54.

[11] 刘朝霞,罗明惠,唐韡.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探析[C].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全国学校共青团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2019:125-13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北理工学院团委项目(项目编号:2019tw03)。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