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题

2020-12-09 05:3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套作白居易读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擬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白居易见到天竺山石对其十分喜爱,就带回家乡,但他后来发现自己做错了。这件事启示我们,见到美好的东西而产生占有欲时,应该想想是否该取。白居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三省吾身,可以促进人的成长。白居易只是拿了两块石头,但他却由此对自己进行了反省,由此可知,小事是不可轻忽的。白居易对自己所做之事予以反省,其实就是一种自律自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律自警。写作本文,以上几点都是较好的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张潮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朱熹

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从以上句子中任选三个,以“我看读书”为中心,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同学们要先理解这五个句子所蕴含的观点。第1句侧重论述人在不同时期读书的收获不同,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读书的收获越丰富。第2句是讲读书的方法,不能死读书,死钻牛角尖,不能局限在书中。第3句是说读书要广博,不能拘于一书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要有眼光。第4句讲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提升个人写作的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第5句是说读书的方法,要专心,要做到心、眼、口三方面结合。

由此,参考立意有:读书,要有广度、厚度;活学广用,方为上“读”;字斟句酌,遍览群书;用一生的时光,与书为伴;细读字里行间处,嗅得书香满庭芳,等等。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工作者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秒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也陷入囧途,他们必须隔离14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此题共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从个人层面,国难当头,国家中流砥柱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值得钦佩。第二则材料说的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坚守者,是奉献者,是以身许国的勇士,是让美好的生活继续的人。第三则材料讲的是普通百姓,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共同抗疫的参与者。综合三则材料,则是面对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如果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谈,或赞美钟南山,如国之英雄钟南山、最可爱的人;或歌颂“逆行者”,如“最美逆行者”、致敬“逆行者”;写普通老百姓,待在家就是为祖国作贡献,避免感染就是防疫。但凡选择一个材料来立意,都是审题不准,忽略了要求中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中的“综合”二字,实属跑题。

如果大谈特谈从武汉返乡人员的遭遇,如《武汉人绝不是洪水猛兽》《武汉人不是敌人是同胞》《走出“避邻”困境,多点温暖真情》,就也是跑题。

作为多材料作文,要求我们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因此,我们要“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它们的内在关系,找到三则材料的共同性,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当然,我们在把握材料的共同性后,可以有所侧重。

此次作文可以参考的题目有:《面对疫情,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我们在行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疫情不可畏,你我共担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小女孩因脸上有一个明显的伤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学校要挑选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小女孩入选了。老师对她说:“别担心,小姑娘,以后肯定会有人喜欢上你,没准他喜欢的就是你的疤呢。”年幼的她完全相信了老师的话,参演的双人舞节目在区里拿了一等奖。长大后,女孩惊讶地发现,她的伤疤好像不见了:人们提起她时,会说“那个跳舞很好的女孩”“那个很有气质的女孩”“那个代表新生讲话的女孩”……而没有人会说“那个脸上有疤的女孩”。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以小女孩的身份,分享她的成长经历。或者写出你对小女孩的成长经历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次作文是一则故事材料。这个故事现实性比较强,虽然故事中的女孩的经历不具有普遍性,但女孩成长中跨越心理障碍、战胜自我的过程却具有普遍意义。成长过程中我们该怎样面对痛苦,面对自卑,怎样树立自信,步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如:自信使人美丽;不要妄自菲薄,说不定你就是遗落在鸭群里的白天鹅;破茧成蝶,需要的是沉淀、忍耐和勇气;教育要充满慈爱和友善,鼓励可以让一个人重生;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痛苦感的人生是苍白的,是不存在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店里的生意非常好。经常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如果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没关系,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鹏中学某班准备就这个问题开一个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寫作提示

第一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说明一个现象:对他人的信任,有使人向善的力量。第二则材料是一句古文,其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听说别人做好事就表示怀疑,听说别人做了恶事就相信,那么他的内心里对这个世界其实是充满敌意的。这句话陈述了一种现象:疑善信恶。这样的人,内心非常阴暗。第三则材料通过卢新宁的话表达了一种忧虑——有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真善美,呼唤人们相信真、善、美。我们发现,三则材料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第二、三则材料既陈述了怀疑的现象,也暗含了怀疑的后果——“满腔杀机”;第一则材料则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相信人之善。

猜你喜欢
套作白居易读书
沙地幼梨树行间套作大豆高效种植技术
与“三剑客”的书信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云阳县豌豆—玉米—红薯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夜雪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