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新形势高校德育工作

2020-12-09 05:25江梓豪章乃月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新形势马克思主义

江梓豪 章乃月

摘 要:大学生作为现阶段我国祖国未来的新的希望,大学生身心是否能够正常健康成长,这就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发展状况,大学阶段正处于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间,在这一阶段能够有效引导与矫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较为容易受到客观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等的影响,而近年来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实际发展状况实在不容乐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现阶段大学生由于年龄的以及阅历的限制,同时在思考相关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过程当中存在着不成熟的表现,大学生在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等上存在着不成熟的表现,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来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指导。文章主要从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德育水平与思想道德现状来分析现阶段大学生的德育状况,进一步有效采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做好大学生高校德育工作,希望能够为相关高校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朝更好的方向进行而做出有效的经验积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形势;高校;德育工作

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主要是指接受相关高等教育的学生,一般来说这类学生群体的年龄大多数分布在18岁到25岁左右,而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所展开的德育思想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当对着一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祖国国家的科技力量,也不仅仅在于祖国国家的军事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而在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教育工作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同时也是做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建设的重点。然而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发展背景,同时相关大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没有做到完全发育完成,这一时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加强现阶段大学生道德思想引导工作以及相关教育工作就十分重要,另外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备相对应的现实意义,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高校德育工作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进一步有效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解决办法与借鉴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德育水平与思想道德现状

(一)大学生公德意识及公共场合行为习惯

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公共生活当中的大学生自身个人行为可以与社会其他成员建立起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然而学生在公共场所的相关行为明显拥有透明公开性。另外当今世界上已经不仅仅只是是一个地域上的有效联系,同时也具有了各种各样互联网时代公共生活的渗透。在相关大学生日常活动当中范围总是被校园生活各种常事所主宰。大多数学生对于帮助他人和保护环境漠不关心。主要体现在:在食堂进行用餐之后,垃圾不能够进行自行处理;在大学生的房间以及相对应的卫生习惯上不好,缺乏对公共物品的保护心。不愛护绿色校园设施和教室设施。有一种误解认为学校的东西属于“公共事物”不需要被珍惜的。除了校园生活,学生也有相对应的社交生活。在公共场合,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律性十分弱的现象,这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弱,因为他们并不是有心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在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相对应的错误选择。大学生普遍公共道德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较强的公共道德来进一步体现出相关学生的公共道德心。

(二)大学生个人品德及在家庭关系的表现

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我们需要对大学生活进行相对应的初步判断,同时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之后就开始形成了一种“自由”的态度。进入大学后,许多当代大学生在寝室玩游戏、看电视、吃外卖等在线活动,同时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活大部分时间状况,在学习上主要以达到“60分”以上作为标准,不参加学校所组织的各种户内外活动,同时在休息时间上已经逐渐形成了白天夜晚颠倒的形式,在学习以及目标计划上完全没有自我主张,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惰性,遵循着“当僧侣撞一天钟”的生活态度。同时在学校期末快结束时,企图通过其他手段试图通过考核迷惑过关。大多数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以及自我长处来纠正自己,提升自己。在恶劣的社会氛围下和错误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以及追求,同时对于大学生自身也在不断降低自我要求,追随社会发展潮流,失去了奋斗目标以及奋斗精神。现在,学生们大多数都是独一无二的家庭孩子,而且他们自出生以来一直受到很多关注。拜金主义、溺爱子女、家庭暴力和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冷漠等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学生能否能够适当管理家庭关系,即处理好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然而在现阶段发展下由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具有自我个性的存在从而引发许多问题。例如,情感不收自己控制的,对父母不尊敬,以及如若父母不能够有效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责备父母而不是审视自己。

(三)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意识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团结我们中国儿女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作为现阶段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目前大学生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以下几点当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1)当代学生对我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人格和发展成就有一定的认识,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大学生能够感到骄傲和自豪。(2)大多数学生对国内外的局部问题和热点话题感兴趣,如对钓鱼岛事件的爱国热情,许多大学生都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抵制日货的行动当中,虽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许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从爱国思想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无疑很高。反对台湾分裂分子分割祖国,渴望实现祖国的迅速统一;他们对腐败和腐败等社会现象深感到痛恶;他们为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器而自豪。从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还是有很高觉悟的爱国思想。(3)大多数学生关心国家的未来发展,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并对中国迅速完成共产主义发展社会充满期待和信心。他们都有伟大的人生理想,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他们重视自己社会价值的实现。努力学习,不断奋斗,决心将来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大多数学生都会优先考虑集体兴趣。起诉个人利益而不损害集体利益。能够有效处理好大学生个人以及国家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个性张扬独立,缺乏安全意识

因为当代大学生都强烈要求个体的独立以及自身个性的发展。都秉承着一种我做我该做的。视无知为自身个性发展的一种,法律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都是较为薄弱的。同时在法律观念上表现出不强的现象。一切都会被自己的各种情感思维所限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意识,不知道在发生各种问题下如何才能够用法律手段来进一步有效保障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大量既定的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非但没有很好地利用个性来帮助自己,反而采取较为不合理的方法走上了非法犯罪的道路,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比如不遵守相关地区交通规则。更糟糕的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经历从而表现出十分冲动的现象,将许多事情进行情绪化,所以他们往往发展成为了谋杀以及纵火的不归路。从当下社会许多父母谋杀案最终结果来看也是由于来自父母和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导致大学生在精神上备受压力。心理素质较差,负担较为沉重,师生关系僵化。心理素质不好,吸收能力低,甚至经受不起小小的困难和挫折。意志较为脆弱,心理也极度脆弱,一旦受到了相对应的打击或批评,就开始发生消沉思想。因此,一些学生自杀并不奇怪。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新形势高校德育工作

(一)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接受了高考残酷的考验。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下学生学习几乎是整个生活当中主要的活动。大多数同学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然而他们在生活当中并没有什么别的事情,这一点毫不奇怪,除了学习以外,基本上所有的事情他们的父母都会为他们进行安排。同时在相对应的家庭教育当中,父母也或要求孩子以学习为主,不太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个人自主性的发展等等。但是,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着生活和学习的选择和压力,以及长期的生活习惯使他们难以进行大学的独立生活。新时期德育工作必须把握学生这一时期的实际情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大学新生道德教育水平的评估和分析有助于找出最常见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因材施教,对于那些能够正确看待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同学予以相对应的肯定,而对于那些思想上不进步的同学要多关注,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代大学生。

(二)坚持采取客观性以及普遍性的原理看待问题

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指导的那样,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有相对应的客观以及普遍性的。在联系的客观性上就意味着这种联系在事物的非常性质中是固有的,它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对当代大学生的相关道德教育水平现状的看法是人们心目中的联系相关概念,但它只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情况。如果连结的相关客观性被进行否定的话,这种现状在当时就可能具有一定的自身实际特点。虽然相关大学校园正在努力提高道德教育时保持尊重学生的客观性,但是基于许多前人的经验下我们必须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化,世界是引导学生走向道德进步的一套普遍联系统一性。如果没有现代社会的学生特色,在追求教育方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学校德育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一定时期的特点。学校的道德教育需要根据实地情况加以改进,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雄辩地见证了这种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学校德育工作应改革创新,不应局限于形式。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校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利益,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要求就是學校必须采取措施来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关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决定意识对这一问题的影响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学校必须采取鼓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并且必须尊重这些方法,只有在不同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规则,并在分析问题时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则,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当学生以良好的意识为指导,自觉遵守客观的法律,正确的行动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他们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学校教育必须建立在实际物质基础活动上,这些活动通过讲座、教学等方式将课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意识。此外,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以及使大学生能够取得进步,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宣传等等方式,有效地影响学生注重自身道德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亚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

[2] 修雁.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4):214.

[3] 刘纯,霍群.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J].现代交际,2019,49(03):193-194.

[4] 祁飞飞.多元文化视角下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分析[J].赤子,2018,(025):91.

[5] 樊伟高.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展[C]//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

[6] 严圆圆,刘先江.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22):110-112.

作者简介:江梓豪(1993- ),男,广东佛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高校思政教育;章乃月(1992- ),女,广东潮州人,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专职,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新形势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