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易地搬迁子女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0-12-09 05:42董以良容贵龙俊杰
科教新报 2020年39期
关键词:转学易地同学

董以良 容贵 龙俊杰

9月17日下午最后一节课,会同县芙蓉学校的课后服务正在进行,三年级6班的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诵词背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在第三组第—排的向桐(化名)是班上少数能背出这首诗的同学,老师、同学鼓励的掌声让这学期刚转学过来的他售心十足。

向桐出生于会同县堡子镇茶冲村,一家四口和叔叔、伯伯三户人挤在山上一幢两层的木房子里。老房子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常年担心突发山体滑坡。2018年,在当地扶贫政策帮助下,全家易地搬迁到了会同县城内的扶贫安置小区。

向桐上学后开始跟着在外务工的父母生活、上学。“之前听说小区旁边会建一所学校,就想着早点让孩子转学回来。”向桐的母亲告诉记者,今年9月,家门口刚建好的芙蓉学校开始招收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她第一时间给孩子办理了转学手续。入学的第二个星期,向桐的学籍转回了会同。

“新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不比之前的学校差。在家里从阳台就能看到操场,孩子走过去只要五分钟,方便又安心。”回家乡后每年能省下6000元的房租,孩子上学享受免学杂费等教育扶贫政策,向桐的妈妈唯—担心的就是孩子不适应、跟不上。

向桐成绩优异,心算尤其厉害,看着房间里挂着的奖牌和荣誉证书,向桐母亲骄傲中透着一丝担忧。所幸开学两个星期,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向桐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还主动报名加入了学校的足球兴趣小组,每周足球训练操场上都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

“目前会同县城内共有两个扶贫安置小区,分别在小区附近规划建设了芙蓉学校和城北学校。”记者从会同县教育局了解到,会同县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城区内部学校学位趋于饱和,为缓解学位压力、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会同县投资1.45亿元和7000万元建成这两所学校。

和向桐一样,会同县城北学校六年级1507班的罗斌(化名)也是易地搬迁转学过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罗斌老家住在团河镇向阳村的山上,从镇上到家里走路要近4個小时,他的父母在泰国的化纤工厂上班,一至三年级时他和爷爷奶奶租房子在镇上上学。

2018年9月,他们一家搬到了会同县安置小区,罗斌成功转入城北学校就读。“刚入学时很内向。”班主任石金花介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罗斌面对新环境很拘谨,不和同学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需要付出十足的耐心与关爱,一点一点让他们敞开心扉。入校两年多,罗斌开朗了不少,上课回答问题总能见到他举手。

进入城北学校两年,五年级1605班的梁颖这学期终于如愿竞选上了班长,优秀的她赢得了全班30多名同学的投票。和一些比较腼腆的贫困家庭学生不一样,梁颖开朗活泼,不仅成绩优异,还学习了跳舞、绘画等多种特长,学校艺术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虽然家境贫寒,但她自觉自强,能这样全面均衡发展,十分难得。”在班主任聂久玲眼中,这个家住扶贫安置小区的小姑娘是个模范学生。“我以前是副班长,一直想当班长来为同学们服务,虽然忙了很多,但很充实。”开学没多久,梁颖就为同学们画好了黑板报,最近又在课余学习新排练的舞蹈,希望在艺术节上为班级争光。

目前,在会同县芙蓉学校和城北学校,一共接收了近50名来自两个扶贫安置小区的学生,离开贫瘠的大山,住进漂亮的新房,就读美丽的校园,他们在这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转学易地同学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也转学了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原来如此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