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中低压智能配电网规划简述

2020-12-09 21:27苏少英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规划技术

摘要: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终端用户直接相连关键环节,在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与分布式能源蓬勃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应在建设坚强灵活网架的基础上,同步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及保护技术,对配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技术;规划。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终端用户直接相连关键环节,在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与分布式能源蓬勃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应在建设坚强灵活网架的基础上,同步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及保护技术,对配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本市智能配电网规划重点是满足社会经济用电负荷增长需要,贯彻“精准投资、配网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中压坚强网架,提升馈线自动化功能,推进配电通信接入网覆盖,全面承接标准设计与智能配电设计要求,因地制宜选取典型配置,推动配电网智能化覆盖。本市新建10千伏线路380回,新建及改造中压线路800千米,新建配变800台,新增配变容量480兆伏安,新建低压线路900千米,新建配网光缆733千米,基本建成全市域智能电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下是对本市智能配电网规划的简述。

一、加强配电网网架建设

本市配电网规划加强配电网网架建设,点负荷采用N供一备,面负荷采用单环网、双环网,打造灵活可靠的自愈型配电网网架结构。开展面向终端用户的高可靠性网架分段联络改造,按照单一故障影响终端用户的要求,结合负荷发展、电源布点等综合制定网架优化方案,适当平衡各分段负荷水平,提高站间转供电能力以及支线转供电能力。至2022年,本市配网可转供电率将提升至96.5%,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控制在0.55小时以内,客户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98%。

二、建设云平台、数字电网和物联网三大基础平台

推动云平台、数字电网和物联网三大基础平台建设,研究配电网管理业务需求,梳理配电网数字化信息交互过程,建立统一的业务模型和电网全景数字化模型,通过布置智能感知设备并应用光纤、5G等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并建立统一的配网数据融合标准,实现配电网信息全展示及业务全贯通的新模式,整合电网产业链,创造新的电网业务增长点,同时应用AI智能语音技术改变传统交互方式,进一步延伸“说出需求得到反馈”的互动模式,用户能够直接参与智能配电网运行的监控中,同时可以针对智能配电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举报和提出建议,这种互动也使得智能配电网能够更快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配电网监控运营智能化水平,为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三、全面建成全市域智能型配电自动化

推进配电自动化从“就地型”向“智能型”升级,全面实现故障自动隔离、网架自愈重构。“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市域智能型配电自动化全覆盖。A类区域全面实现智能分布式,B类区域实现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三遥”;在调控中心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完成后,统一走向集控式主站自愈模式,并同时具备集控式和就地式双策略功能。配电自动化改造升级过程中,试点应用数字化电压、电流传感器及小型化全绝缘开关设备满足标准设计与智能配电技术要求,提升配电网设备现代化水平,缩小设备体积,提高改造方案的可实施性。

三、深化低压透明配电网

以动态识别低压台区拓扑关系、实现低压配电网主动抢修为目标,以复用自动化数据和设备开展拓扑自动辨识和故障本地诊断为特色,从“可观-可测-可控”三个维度,探索具有实用化技术特色的透明可视低压电网建设道路,将智能配电网从10kV延伸到0.4kV,开展低压侧面向用户的主动式精准服务,提升用户用电服务体验,实现智慧供电。奠定以用户为核心的新型低压配电管理、运维、抢修和增值服务业务模式实践基础,完成低压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全面贯通的通信网络

全面贯通电力通信网络,保障各类电力通信业务安全、实时、准确、可靠传送。加强电力通信网建设,构建大容量、安全可靠的光纤骨干通信网,采用多种手段构建泛在配电通信接入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配电网灵活可靠运行,满足现代能源体系中用户交互用能的通信需求。实现电缆网主干层节点光纤通信全覆盖,并逐步延伸至公用变压器及架空线主干层节点,研究采用5G技术及物联网通信技术等,实现感知层设备通信全覆盖。推进配电通信网络接入层光缆建设,实现A类区域主干节点配电通信网光纤实现全覆盖,B类区域及公用配变光纤覆盖达到规划目标值。

五、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

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是智能电网各领域、各环节安全、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智能电网创新技术研究应用,构建可监测、可溯源、可控制的技术体系,全面提升应用系统、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水平。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深化网络安全全域防御与纵深防御体系建设,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六、基于数字技术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平台建设

开展能源互联网多能流系统仿真技术研究,实现多能流系统的仿真规划、线损精益化预测评估、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等高级应用功能。优选能源清浩低碳、资源开放共享、运行灵活高效、服务智慧创新的能源互联网典型规划应用方案,为本市建立未来智慧能源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七.数字化电网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建设

基于统一的电网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应用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学习、计算,实现负荷建模和预测、网络建模、电气建模和方案分析计算等功能,并通过应用系统对规划方案进行建议、优化、评价及决策,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电网规划管理。

八、构建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

以物联网智慧能源建设理念,推动多能互补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以电能为纽带、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推动多能互补区域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供电与能源用户的双向互动,通过电力调度运行和多种能源的协调配合,提供广域范围的基础能源保障,实现能源高效传输、资源优化互补配置。

提升大众参与程度,营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创新环境,创新能源云服务等新技术的商业运营模式,实现多能互补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能源大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对称、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体系。

八、结语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城市配电网尚处于刚起步阶段,相信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配网规划设计人员和运维人员对于这一技术将有越来越深入的理解。配网自动化技术也将不断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地经济效益和社會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珍建,于乐,归三荣,等.国外需求响应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2):59-60.

[2]李鹏,窦鹏冲,李雨薇,等.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4):8-16.

作者介绍:

苏少英(1986.01.23—),女;广东潮州;汉族;大学本科;中级工程师:配电网规划。

猜你喜欢
智能配电网规划技术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关于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的探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