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小溪冲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12-10 00:11陈维俐肖书阅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8期
关键词:板岩硅化石英

陈维俐,肖书阅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湖南 常德 415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叠台隆北侧,雪峰山弧形构造带[1]的北东段,是我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带。该成矿带上已知有沃溪金矿、柳林汊金矿,沈家垭金矿、冷家溪金矿、沧山金矿、黄土坡金矿、洞桃冲金矿、黄土店金矿等金矿床分布;另外在本区大片元古界分布区的东侧,还有水溪、郑家驿、丁家港、黄土店等地有砂金矿分布。该区金矿化带位于近东西向沅陵~桃江深断裂带南部之冷家溪钨锑金成矿带中的北东段,严格受元古界浅海相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及构造控制[2]。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第四系、上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Ptbn2m)及冷家溪群第四岩性段(Ptbnl4)。从新至老叙述如下:

(1)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发育,主要分布在山坡与冲沟两侧,主要由粘土、亚粘土、含碎石粘土、粘土质碎石、砂质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0~10m。

(2)板溪群马底驿组(Ptbn2m):大片分布于工作区内,区内仅见中上部,主要由紫红色板岩、紫红色条带状板岩夹灰绿色板岩、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组成。该层为普查区内的含矿层位。

本组与下伏冷家溪群呈断层接触。

(3)冷家溪群第四岩性段(Ptbnl4):分布于图区东南面,为灰色至深灰色板岩、条带状板岩,局部夹透镜状变质粉砂岩及细砂岩。

2.2 构造

区内构造总体为一单斜构造,以断裂为主,次级褶皱不甚发育。根据断裂与次级褶皱的展布特点,本区构造可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三组。其中以北东向断裂规模最大。

2.2.1 北东向断裂

F1断层:分布在图区的北西角,矿区内长约350m,两端延出图外。断层走向5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78°左右。断层附近挤压破碎强烈,局部岩层直立,派生次级褶皱较发育,破碎带中有石英脉充填,见硅化、绢云母化。

F3断层:分布在图区中部,区内出露长>2km,斜穿整个矿区且南端延出图外。断裂总体走向5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75°左右,断层面呈舒缓波状延伸。挤压破碎带宽8m~30m不等,破碎带内见有断层泥、角砾岩、构造透镜体,带内石英脉较发育,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见有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断裂两侧岩层中发育一组与断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劈理。该断裂为区内金矿的导矿构造。

2.2.2 北北东向断裂

F2断层:分布在图区的北西部,矿区内长约600m,断层沿走向呈舒缓波状产布,走向20°~40°,倾向南东,倾角50°左右。该断层规模较小,长度约550m左右,挤压破碎带宽度2m~3m,岩石挤压破碎强烈,具强烈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节理、劈理裂隙较发育。

F4断层:分布图区中南部,断层规模较大,区内出露长>2km,斜穿整个矿区且两端延出图外。断层总体走向35°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0°左右,断裂沿线发育串珠式展布的透镜状构造岩块和构造透镜体,旁侧邻断小构造、陡立岩层较发育,单个断层面沿走向与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具退色化、硅化,破碎带宽约3.0m,带内普遍发育角砾岩、(压)碎裂岩、片理及小揉皱。断层北西侧为板溪群马底驿组灰紫色板岩,南东侧为马底驿组灰紫色板岩冷家溪群灰色至深灰色板岩、条带状板岩。

2.2.3 近东西向断裂

该组断裂不甚发育,仅在图区北西角、南西角及南东角见到压性结构面,且规模很小。

2.3 岩浆岩

区内地表未见岩浆岩出露。

2.4 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圈定有一类综合异常一处,二类综合异常四处,三类综合异常6处。

其中一类异常位于测区西南木家头冲,异常有两个方向,走向一个北东,一个北西,不规则。北西长100m,宽70m,北东长100m,宽70m,由Au——Ⅶ、As——Ⅲ、Sb——Ⅳ单元素异常组成。三元素浓度中心很吻合。连续4个点浓度值较高,Au最高值为34.29ppb,As最高值为164.87ppm,Sb最高值为66.65ppm。异常区外围西北面有F2、F3断裂分布,出露地层为Ptbn2m。

3 矿体地质

3.1 金矿化带特征

区内大致圈定了金矿化带3条(编号Ⅰ、Ⅲ及Ⅳ号),其中Ⅳ矿化带为该区主矿化带。

Ⅰ号金矿化带:位于北部烟家冲以南一带,F3断层下盘北西侧。区内长约100m,宽约10m,总体走向65°,倾向北西,倾角66°。金品位在0.70~1.31×10-6之间。Ⅲ号金矿化带:位于中部瓦喳湾北北西侧,F3断层上盘南东侧。区内长约100m,宽约7m,总体走向55°,倾向南东,倾角46°。金品位在1.01~2.32×10-6之间。Ⅳ号金矿化带:位于中部土军冲北东侧,区内长约300m,宽约20m,总体走向5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18°~68°左右。金品位在0.51~13.12×10-6之间。

3.2 金矿(化)体特征

区内共发现金矿(化)体6个(编号Ⅰ-1、Ⅰ-2、Ⅲ-1、Ⅳ-1、Ⅳ-2及Ⅳ-3),其中工业金矿体4个(编号Ⅲ-1、Ⅳ-1、Ⅳ-2及Ⅳ-3),规模较大的为Ⅳ-2号金矿体。

Ⅰ-1金矿(化)体:位于牛形山南东侧,控制长度约80m,走向6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61°,其产于F3断层下盘北西侧的板溪群马底驿组灰绿色板岩中的层间破碎带内,矿体厚0.96m~1.00m,平均0.98m,单样金品位在0.83~1.09×10-6之间,平均0.96×10-6。Ⅰ-2金矿(化)体:为隐伏矿体,控制长度约200m,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59°,矿体厚0.77m~0.92m,平均0.85m,单样金品位在0.70~1.31×10-6之间,平均0.98×10-6。Ⅲ-1金矿体:位于瓦喳湾北北西侧,控制长度约100m,走向55°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9°。其产于F3断层上盘南东侧的板溪群马底驿组灰绿色板岩中的层间破碎带内,矿体厚0.82m~1.30m,平均1.06m,金品位在1.01~2.32×10-6之间,平均1.82×10-6。Ⅳ-1金矿体:为矿区主矿体,位于土军冲北东侧,控制长度约300m,走向5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8°左右。矿体厚0.84m~2.95m,平均1.45m,金品位在0.60~1.48×10-6之间,平均1.20×10-6。Ⅳ-2金矿体:该矿体为隐伏矿体,控制长约200m,走向5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18°。矿体厚0.82m~1.14m,平均1.01m,单样金品位在0.68~13.12×10-6之间,平均3.47×10-6。Ⅳ-3金矿体:该矿体为隐伏矿体,位于土军冲以西,矿体控制长度约40m,走向55°左右,倾向南东,倾角50°。矿体厚0.91m,单样金品位在0.51~4.08×10-6之间,平均2.24×10-6。

3.3 矿石质量及类型

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于石英脉、硫化物中及近矿(蚀变)围岩内,呈微细金形式产出。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充填结构及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次为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晶洞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

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物质组成,可将区内的矿石类型划分为二种:即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石英(破碎)蚀变板岩型,以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为主。

3.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次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有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通常金矿体沿构造蚀变带分布,并其矿化的强弱与蚀变带的强弱密切相关。矿体多数与石英脉相伴生,烟灰色的石英脉与粉末状黄铁矿含量高的则预示着有富矿体或明金产出。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几种蚀变叠加部位则是金矿化最佳的产出部位。

4 找矿标志

4.1 地层岩性标志

板溪群马底驿组灰绿色(条带状粉砂质)板岩,是本区主要赋矿层位,是重要的地层岩性找矿标志。

4.2 构造标志

北东向断层两侧的层间破碎带,是主要的构造找矿标志。

4.3 围岩蚀变标志

退色化、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绿泥石化、泥化等围岩蚀变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4.4 石英脉标志

沿层间破碎带充填的石英(细)脉(带),并见有黄铁矿(褐铁矿)化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4.5 地球化学标志

区内的土壤Au、As、Sb、Cu、Pb、Zn元素异常,特别是异常梯度明显,具有浓集中心的Au元素异常是金矿找矿的间接标志。

4.6 民采老窿及采坑

历史开采的老窿及采坑反映矿体产出的部位,是最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板岩硅化石英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我国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横观各向同性板岩层理角度与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相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