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2020-12-10 01:42陈彦伶邓晓川杨焕超
西南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仔鱼黑斑日龄

陈彦伶,邓晓川,李 华,杜 军,杨焕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731)

【研究意义】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maculatum),隶属于鲇形目(Silurformes)、鮡科(Sisoridae)、原鮡属(Glyptosternon),是鰋鮡鱼类的原始物种[1]。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波密至日喀则江段的干流及支流中,是藏区高档的经济鱼类之一,目前种质资源衰竭严重。【前人研究进展】现有对黑斑原鮡的相关研究主要在其系统分类地位[2-3]、消化系统[4]、外部形态学[5]、繁殖生物学[6-7]等方面。【本研究切入点】对于黑斑原鮡仔鱼发育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丰富黑斑原鮡仔鱼发育期的基础研究,同时为黑斑原鮡早期仔鱼的培育提供基础资料,对提高其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饲养管理

黑斑原鮡仔鱼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基地孵化获得。养殖用水为曝气后的地下井水,溶解氧为8.36~11.62 mg/L(平均10.63 mg/L),pH 6.52~7.89。

实验期间暂养池用直径90 cm,高25 cm的塑料圆盘,将囤水池中的水用直径0.6 cm塑料软管分两股引入暂养池,中央排水,水深保持在10 cm左右。仔鱼14 日龄开始投喂,开口饵料用浮游动物(轮虫为主,有少量枝角类),后期加入鳗鱼微粒饲料。刚开口阶段每天投喂 4 次,后期每天投喂 3 次。实验过程中采取 24 h 溢流式换水,每天排污 1 次, 养殖期间水温保持在(14±1) ℃。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仔鱼出膜当日记为0日龄,从0日龄开始每天随机抽取10尾,用Leica DM2500体视显微镜观察10 尾样本的外部形态变化,用 zen软件采集图像,测量全长、体高和眼径等各个指标,精确到0.01 mm,并用SECURA124-1CN型电子分析天平称量体重,精确到0.01 mg。

实验数据采用spaa 22软件处理与显著性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用线性回归进行曲线估算,以R2最大值和F最大值拟合回归线性。卵黄囊体积计算公式:V=πRr2/6(R为卵黄囊长径,r为卵黄囊短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的形态特征

孵出期(图1-1)。刚出膜的仔鱼体透明,身体纤细,鳍褶较窄,头部与卵黄囊尚未分离,勾向卵黄囊弯曲,呈弧形,与身体纵轴成90°,整个卵黄囊均呈淡黄色,形似球形,囊内隐约可见血管;眼睛晶状体透明,听囊和耳石晶体清晰可见(图1-1-a,E,H)。仔鱼多静息在水底,侧卧,无明显运动。

胸鳍原基期(图1-2)。头部稍微离开卵黄,与身体纵轴成120°夹角。卵黄囊呈椭圆型。 胸鳍原基出现,半月形。心脏在卵黄囊前下方,心房、心室清晰,心脏收缩舒张有力,心率 67~75次/min,头部与卵黄囊分离,卵黄囊内血管明显增多,有血液流动,口凹开始形成,向两边凸显呈三角形,眼囊轮廓清晰,视网膜有黑色素沉积,眼囊前方有椭圆形嗅囊(图1-2-a,PF1,O)。仔鱼能靠不停摆动尾部维持正卧。

眼色素沉积期(图1-3)。口裂上下颌骨分离,口前明显可见颌须,下颌微微上下合动,口裂出现,头部进一步伸直,远离卵黄囊,与身体纵轴成150°夹角。整个眼睛呈黑色,嗅囊、听囊均扩大,头部皮肤开始出现零星黑色素斑点,体色变深。卵黄囊内主动脉血管形成一个U型线,心脏血液流动明显;鱼体鳍褶逐渐增大,尾椎微微上翘 (图1-3-a,LE,B)。在受刺激的情况下,仔鱼能靠尾部摆动以螺旋轨迹迅速游串。

胸鳍形成(图1-4)。鳍褶变窄,胸鳍移向腹面,呈扇状;卵黄囊纵轴明显短于横轴,3对颌须均可见。鳃部血液流动明显,鳃弓上出现突起,鳃丝逐渐形成,身体黑色素进一步沉积,形成交织网纹覆盖身体头部。鱼苗身体由侧卧开始转为腹面向下,鱼苗活动能力增强,可以上下游动,此时在养殖池内放入光滑的鹅卵石,仔鱼大部分隐藏在石块下,有明显的负趋光性。

细齿出现(图1-5)。鼻孔间的瓣膜开始出现,上颌须从嘴角两边伸出与头部成垂直生长,卵黄囊明显缩小呈纺锤体,体积减少过半,耳囊逐渐消退;口内绒毛状细齿在上下颌均出现;肠道开始形成,肝脏开始发育,从体侧看呈白色小椭圆形(图版1-5-a,T,L),鱼体开始变为扁平,集群现象十分明显。

背鳍分化(图1-6)。背鳍与鳍褶可以明显分开,尾鳍支鳍条出现,颌须末端尖细,肠道逐渐发育贯通,仔鱼 18日龄开口摄食,肝脏进一步发育变大,从腹面看呈近似白色三角形(图1-6-a,L)。

尾鳍形成(图1-7) 。头部、背部、肌节部位色素进一步增加,吻须进一步增宽增长, 尾鳍与周边的鳍褶界限明显,背鳍和尾鳍完全形成,尾鳍近于平截。鳃盖增大,硬度增加。卵黄囊进一步缩小,在30日龄时基本消失,胃内可见消化中的食物,肠内充满食物,肠内有黄色油滴,开始排出胎粪。投喂轮虫类浮游动物+鳗鱼粉粒料效果良好,鱼苗开始逐渐转到外源性营养阶段。

2.2 卵黄囊期黑斑原鮡仔鱼生长状况

将体质量、体长、体高、眼径、卵黄囊的横轴和纵轴进行测量,用公式估算出卵黄囊体积,并通过多重比较检验,比较分析其差异性是否显著(表1),同时用卵黄囊体积与分别与日龄、体质量、体长、体高、眼径进行回归分析。

2.2.1 卵黄囊体积与日龄的关系 如图2所示,仔鱼卵黄囊体积随着日龄递增呈负相关,先减少较快,中后期相对较慢,拟合曲线用对数函数为最优。

2.2.2 卵黄囊体积与体重的关系 如图3所示,卵黄囊消失较快体重增长较慢,随着苗种开始摄食,卵黄囊消失速度趋缓,体重增加变快,拟合三次函数为最优方程。

1.0日龄早期仔鱼;2.1日龄早期仔鱼;3.2日龄早期仔鱼;4.6日龄早期仔鱼;5.10 日龄早期仔鱼;6.20日龄早期仔鱼;7.30 日龄早期仔鱼;H:听囊;O:嗅囊;E:眼睛;PF1:胸鳍;B:吻须;LE:晶状体;L:肝1. Hatching stage prelarvae; 2. 1 day age prelarvae; 3. 2 day age prelarvae; 4. 6 day age prelarvae; 5. 10 day age prelarvae; 6. 20 day age prelarvae; 7. 30 day age prelarvae; H:hearing;O: olfactory organ; E: eye; PF1: posterior fin;B:barbell;LE:lens; L:liver图1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发育Fig.1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yolk-sac Larvae of Glyptosternon maculatum

表1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的形态发育指标

图2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日龄与卵黄囊体积的关系(仔鱼从0日龄到35日龄)Fig.2 Lorrelation between the yolk-sac volume and day age of yolk-sac larvae of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From hatching to Day 35)

2.2.3 卵黄囊体积与全长、体高、体长、眼径的关系 如图4所示,随着卵黄囊体积减小,全长和体长之间与倒数的方程拟合度R2较高,体高和眼径与卵黄囊体积之间函数相关性较低。

3 讨 论

3.1 黑斑原鮡幼鱼发育特点

黑斑原鮡的初孵仔鱼主要运动能力靠鳍褶,宽大的鳍褶对身体起左右平衡的作用。从初孵化到平游前,仔鱼基本没有主动游泳能力,大部分时间在水体底部侧躺,随着各鳍的发育,此阶段仔鱼鳍游泳能力增强,仔鱼开始表现出集群性,出现负趋光性,大部分躲避在鹅卵石下方,或是池底避光的位置。

图3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体重与卵黄囊体积的关系(仔鱼从0 日龄到 35 日龄)Fig.3 Lorrelation between the yolk-sac volume and weight of yolk-sac larvae of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From hatching to Day 35)

刚孵出仔鱼没有摄食能力,为内源性营养期,完全依靠卵黄囊为其提供营养源,此时卵黄营养对于仔鱼的生存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度阶段是仔鱼的开口期, 也是仔鱼发育的关键期,仔鱼各个器官的快速发育和营养摄取从内源向外源转换两者作用的叠加,易造成仔鱼大量死亡[9]。故在鱼苗培育生产实践中,应创造有利于其开口摄食的环境条件,以减少仔鱼的死亡率。

图4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各部分生长与卵黄囊体积的关系(仔鱼从0 日龄到 35 日龄)Fig.4 Lorrelation between the yolk-sac volume and the body parts of yolk-sac larvae of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From hatching to Day 35)

表2 黑斑原鮡与其他鲇鱼早期仔鱼发育特点的比较

将黑斑原鮡幼鱼分别与其它鲇形目的卵黄囊仔鱼时期发育的特点进行比较,见表2。黑斑原鮡出膜时体型相对较大,但生长十分缓慢,这与其生活在低温环境有直接关系。同时黑斑原鮡仔鱼混合营养期相对较长,在卵黄囊消失前很长一段就开始摄食,这有利于仔鱼练习摄食,减少因无法开口导致的死亡;还与其生活在高原冷水性地区,摄取食物相对较困难,较长混合营养期可以体高其存活率,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下其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3.2 黑斑原鮡卵黄囊体积变化与其他生长指标的回归分析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仔鱼日龄与身体各个部分之间函数关系,建立异速生长模型[17-19],鱼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形成不同存活策略和个体发育机制,不同种类会优先发育对其存活起首要作用的器官,同一物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优先性发育部位也会有所不同。

本试验通过研究黑斑原鮡卵黄囊体积与其他生长指标的函数关系,旨在了解黑斑原鮡仔鱼在内源性营养和混合营养阶段,卵黄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卵黄囊在混合营养时期随日龄的增加,而呈对数性的线性减少;卵黄囊体积在开始随体重增加而明显减少,在开始摄食之后,在混合营养期,卵黄囊体积减少趋势相对减缓,使得黑斑原鮡混合营养期较长,全长和体长与卵黄囊表现出倒数函数关系,卵黄囊随全长和体长的增加也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体高、眼径与卵黄囊体积变化线性较弱,前期体高随卵黄囊形态变化显著有关,眼径在发育过程中作为重要的感觉器官,通常是最快完成快速发育[19],因而与卵黄囊体积变化相关性较低。

4 结 论

根据黑斑原鮡早期的发育特点,选择在开口初期(18 d)开始投喂充足适口的开口饵料, 使其早期能顺利渡过开口期,过渡到外源营养期,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猜你喜欢
仔鱼黑斑日龄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齐口裂腹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