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学考卷第16题引发的教学反思与重构

2020-12-10 00:39王青汪洋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王青 汪洋

摘    要:2020年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政治学科第16题聚合了高度开放性、思辨性和专业性,对学生的学科视野、专业知识、思维能力、学科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保持情境开放,强化任务思辨,注重活动自主,最终实现开阔学科视野、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山东学考卷第16题;教学反思;教学重构

高中教师不仅要研究高考试题的解法,也要研究高考对教学的导向性。山东是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在改革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山東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对比分析“新旧高考卷”变化,反思变化背后的动因,有助于一线教师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下面,笔者以山东学考政治试题第16题第(1)问为例,谈谈由此引发的课堂教学反思与重构。

一、试题剖析:困境由来

试题呈现:2020年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16题

材料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存在着大量商家聚合经营的现象,即很多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都喜欢在选址上扎堆。如一些相似的西式快餐店,位置总是相隔不远……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城、小商品市场、电子科技市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本是竞争对手的各方,为什么要聚合经营?(2)略

参考答案:利用聚集区域市场环境,降低投资风险;共享消费群体,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便于利用行业资源,在竞争中激发创新活力。

这道试题特色鲜明,契合了新高考背景下的命题理念、要求。一是情境具有高度开放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考要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回归人类知识生产过程的本源。这道题立足生活实践,创设了复杂的问题情境,其复杂性又集中体现在情境的开放性上。第(1)问对应的材料并未对聚合经营的成因进行分析,需要学生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经验作为答题依据。近二十多年来,学习环境一直是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着眼点,除了学校之外,社会是更大的学习场所。[1]开放复杂的情境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二是学科任务具有高度思辨性。新高考评价体系将关键能力概括为“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等三种能力群。这道题的任务要求学生对“聚合经营”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论证,需要学生从多个视角思考“聚合经营”。“聚合经营”会加剧竞争,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聚合经营现象,这说明聚合经营对于特定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三是必备知识具有高度专业性。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问题情境时,能够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题的参考答案涉及了“利用市场环境”“共享消费群体”等基本事实,也涉及“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等基本概念。这些事实、概念、理论的运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这样一道聚合了高度开放性、思辨性和专业性的试题,集中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也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考试中,很多学生都感觉这道试题 “难以下手”。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科素养没有得到真正提升,而素养的提升又与教师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深研高考试题,反思课堂教学,寻找解困对策就成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课例反思:困境溯源

在讲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课时,笔者曾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教学方案,该方案围绕着“周黑鸭的经营发展历程”这一案例来展开,简案见下表:

如果把这堂课置于2020年山东学考第16题第(1)问的场域下进行反思,就会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情境封闭。这堂课所有的活动都是基于教师提供的文本、图片等材料来进行的,而教师选择材料的依据则是教材呈现的知识逻辑,教材决定了教师的设计,教师设计又主导了学生活动,这种机制导致了学生始终在围绕着教材学习,始终是在学教材,无形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建构知识、开阔视野的机会。二是任务简单。课堂上给出的任务应该能够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现实中,企业经营往往面临着复杂环境,需要做出两难选择,而这堂课提出的任务显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复杂性,让学生失去了在对比、辨析中提升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三是内容单调。企业的经营,既与自身对人、财、数据等要素的整合力有关,又与市场环境、市场秩序、国家政策等诸多外在因素紧密相连。本堂课从内容上看,仅局限在讨论一些内部影响因素,没有为学生提供从多视角进行综合探索的机会。

以上不足制约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学生在面对类似于2020年山东学考第16题第(1)问,这样高度开放、思辨、专业的试题时遇到困境的深层次和根源性原因。

三、教学重构:解困初试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构课堂教学。重构选取了部编版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作为样本,采用了议题式教学法,致力于引导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模型、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增强学科核心素养。简案如下:

主议题:脱贫攻坚战中的社保贡献

环节一:设计“帮扶方案”

【子议题1】社会保障可以“保障”什么?

议学情境1: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驻村扶贫干部王某按照安排,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在扶贫实践中总结出的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因缺乏资金技术,抗风险能力较弱致贫;因综合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致贫。

议学任务1:查阅相关资料,针对致贫原因,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谈谈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对村民进行社保帮扶,并详细介绍各种社会保障形式。组际分工,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梳理我国社会保障的多种形式。

环节二:续写“工作日记”

【子议题2】社会保障对“社会”有哪些作用?

议学情境2:王某有写“驻村工作日记”的习惯。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和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和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社会保障的形式,帮助村民脱贫逐渐有了成效。实践证明,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保障不仅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议学任务2:“实践证明,社会保障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王某的工作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此加以分析,续写工作日记。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写工作日记”的方式,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广泛、真实、有效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

环节三:思辨“村湾夜话”

【子议题3】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越高越好?

议学情境3:“村湾夜话”是干群通过座谈聊天的形式,集中组织村民代表议事,解决村民事务的一种工作形式。在一次“村湾夜话”中,有村民向王某坦言,说自己非常羡慕一些欧洲国家,他们的社会福利水平非常高,生活在这些国家,可以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假期、长期的失业救济。我国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经济实力这么强,国家这么富有,应该也要搞高福利政策,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议学任务3: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越高越好吗?请围绕着村民们对高福利的看法,为驻村干部王某拟定一份“村湾夜话”发言稿。要求:250字左右,且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组内商议或争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商议、争议的过程中辨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增强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为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课外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优化“社保体系”

延伸议题:进入新时代,该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活动提示:《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0)》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也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扶贫干部王某在对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调研后发现,我国已经建立了针对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但还存在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区域之间保障水平失衡、地方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责任不明确、农民的缴费能力和动力不足、社保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活动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设计一份访谈提纲,对家长、邻居、社区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社保的看法,发现社保体系尚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完善我国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出谋划策。课后小组合作完成,下节课由各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了解、尝试调研这一重要工作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完善我国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出谋划策,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在高考试题指引下,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构,旨在让学科素养真正落地,最终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何才能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2020年山东学考卷政治学科第16题启发我们:要力求在情境上保持开放,在议学活动上注重自主,在议学任务上强化思辨。首先是优化情境功能。情境不应仅仅是为学生完成任务而提供信息载体,还应多采用“设疑”加“留白”的形式提供“有限信息”,进而激发学生好奇、焕发学生经验、引发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构后的议学情境1向学生展示了农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但并没有提示可以通过哪些社会保障形式去帮扶贫困户。这种特意“留白”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了广阔空间。其次要提出高阶思维任务。学习任务不能仅仅局限在要求学生总结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教材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上,还应提出辨识与判断、推理与论证、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构建、反思与评价等任务,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学生学科素养。重构后的议学任务分别指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对学生提出了辨识、分析、评价、探究等要求。议学任务2就需要学生辩证地看待“高福利”,既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又要有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再者还应组织序列化活动。课堂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问和答”,还可以通过组织商议、争议、建议等活动,营造合作交流的环境,让自主收集资料、合作处理信息、交流得出结论、主动建构知识等行为在学习中真正发生。重构后的教学方案通过组织“设计帮扶方案、续写工作日志、辨析村湾夜话、优化社保体系”等序列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度学习。

高考试题已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这三者并不是对立的,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支撑。新型的思政课堂教学,应力求引导学生在主动搜集、分析事实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在进行真理、价值层面辨析的过程中探求规律端正价值观;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综合性专业性探究,最终实现开阔学科视野、建构专业知識体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高阶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涛等.近二十年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92.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