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氨基酸TACE 术前补充对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0-12-11 10:02王润洁刘超英夏丹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支链白蛋白氨基酸

王润洁,徐 平,刘超英,夏丹丹

(无锡市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29)

近年来TACE 术已被广泛用于巨块型HCC 治疗,特别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难以达到根治效果的人群,在改善总体预后方面更具优势[1]。已有研究显示[2],合并肝硬化HCC 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包括糖代谢异常、负氮平衡及高脂质分解等;而营养不良已被证实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且与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3]。故针对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营养支持在改善临床预后方面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有报道提示支链氨基酸补充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4],但对于行TACE 术HCC 患者采用支链氨基酸术前补充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行TACE 术治疗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共92 例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支链氨基酸TACE 术前补充对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行TACE 术治疗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共92 例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正常饮食且未行营养支持50 例设为对照组,另42 例在正常饮食基础上补充支链氨基酸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龄为(62.83±5.40)岁,平均BMI 为(22.09±3.40)kg/m2,根据Child-Pugh分级划分,A 级31 例,B 级19 例;观察组中男性24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为(63.21±5.78)岁,平均BMI 为(21.87±3.09)kg/m2,根据Child-Pugh 分级划分,A 级29 例,B 级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1.1 纳入标准 ①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HCC[5];②顺利完成TACE 术;③临床分期Ib-IIIa 期;④病灶直径<10cm;⑤Child-Pugh 分级A ~B 级;⑥PS 评分0 ~2 分;⑦NRS2002 评分≥3 分[4];⑧年龄≥18 岁;⑨临床资料完整。

1.1.2 排除标准 ①TACE 禁忌症;②肝癌破裂出血;③门静脉高压;④TACE 禁忌症;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⑥既往接受放化疗治疗;⑦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TACE 局麻下行Seldinger 法右股动脉穿刺,导丝引导下将血管鞘及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造影可见肝动脉分支增多、纤细、走形紊乱及团片状异常染色。导丝引导再将导管置于肝右/固有动脉内,首先行化疗栓塞,栓塞剂为超乳化碘油1ml+表柔比星20mg,继续加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完成混悬栓塞;再次造影观察异常染色消失后拔管及加压包扎,右下肢制动24h以上。

1.2.2 营养干预 对照组术前正常饮食且未行营养支持50 例,观察组在正常饮食基础上补充支链氨基酸,每天22:00 口服支链氨基酸型营养剂(西安力邦临床营养有限公司生产)50g。两组均在入院第2d 其直至TACE 术前1d 结束干预,共14d。

1.3 观察指标

标本来源: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5ml,2000r/min 离心20min,-80℃保存;白蛋白、前白蛋白、AST 和ALT 水平检测采用奥林巴斯AU58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记录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营养支持费用,计算平均值;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表示;P<0.05 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前1d、术后1d、1 周及4 周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周和4 周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指标 入院 术前1d 术后1d 术后1 周 术后4 周ALB(g/L) 对照组 34.67±1.40 32.04±1.48 31.78±0.97 32.45±1.10 33.21±1.45观察组 35.14±1.13 38.46±1.94※ 37.43±1.64※ 39.90±1.68※ 39.70±1.29※前白蛋白(mg/ L) 对照组 146.85±23.62 145.51±32.20 130.78±29.18 132.22±20.37 135.57±18.36观察组 152.51±30.84 156.90±21.81 152.74±40.16 161.87±28.45※ 167.72±24.13※ALT(U/L) 对照组 52.46±15.39 52.43±14.02 67.95±28.30 48.72±15.04 44.96±18.15观察组 51.66±17.34 50.10±12.75 65.57±23.44 45.46±13.49 42.19±15.35 AST(U/L) 对照组 49.97±18.24 47.85±15.31 55.12±20.50 43.62±18.38 37.43±23.66观察组 47.43±16.82 46.93±18.55 55.76±17.42 43.69±14.44 35.69±16.17

2.2 两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营养支持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肝区疼痛、发热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发热症状经退热干预后症状均消失,术后肝性脑病经低蛋白饮食、灌肠及营养支持等干预后均好转;见表3。

3 讨论

肝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3 位,而我国更是高发地区,且多合并肝硬化[6]。目前HCC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射频消融、肝部分切除、肝移植及TACE 等,其中除肝移植之外其他治疗方式均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7]。已有研究显示[8-9],肝硬化患者可见支链氨基酸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同时其还可作为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预后重要预测因子。

目前研究证实TACE 可导致HCC 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0-12]:①因化疗药物影响HCC 患者术后食欲;②肝细胞数量使得肝脏合成血浆白蛋白能力下降;③炎症因子大量分泌抑制血浆白蛋白合成;④肿瘤部位炎症反应引起白蛋白明显渗漏。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前1d、术后1d、1 周及4 周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周和4 周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TACE 术前给予支链氨基酸补充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营养状态,加快机体康复进程。

营养不良已被证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其中能量摄取不足和营养素大量缺乏是导致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损伤关键原因[13]。目前营养不良已成为导致肝癌术后死亡或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之一[14]。多项临床报道提示[15-16],术前营养支持和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率和辅助化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肝区疼痛、发热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以上观点,提示术前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支链氨基酸TACE 术前补充用于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笔者认为对照组患者术后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生风险较高,肝区疼痛、消化道反应及发热等症状均可影响患者食欲,经口摄食量及次数显著减少,这被认为是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花费增多重要原因。因术前接受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获得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及经口摄食,进而缩短短术后营养支持时间。故尽管观察组术前给予一定时间营养支持,但两组营养支持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伴营养不良风险HCC 患者给予支链氨基酸TACE 术前补充可有效改善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考虑到纳入样本量不足、属于单中心回顾性报道,所得结论存在选择偏倚可能;同时缺少长期随访数据,无法评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猜你喜欢
支链白蛋白氨基酸
胰岛素受体底物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鲁棒性研究
鹅掌柴蜂蜜氨基酸组成识别研究
低蛋白日粮平衡氨基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基于一类含极少运动副四支链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五轴混联机器人
一种含闭环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设计与分析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甘薯和玉米淀粉回生制备支链淀粉的再回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