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诊断分析

2020-12-11 10:02涛,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脑室病患者血肿

李 涛,赵 娟

(阳信县人民医院 山东 滨州 251800)

临床常见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可导致患者残疾以及死亡,是急诊患者。临床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危急,在高血压情况下,患者由于体力劳动过度、情绪激动以及脑力劳动过度等情况,骤然升高了血压,导致患者发生了实质性脑血管破裂,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应给予患者明确诊断,了解患者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及时对症处理,才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选择50 例患者,对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诊断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选择5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自愿入组,男性、女性分别是30 例、20 例,年龄控制在21 岁至85 岁,中位56.5 岁。

1.2 方法

采用CT 影像诊断:利用16 层螺旋CT,设置参数为200mA、110kV,矩阵512×512,层厚、层距分别是5mm、5mm,为患者实施头颅CT 灌注检查并开展平扫,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查看并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明确,速度调整1r/0.5s,为患者提供快速扫描,利用多田法对患者血肿体积进行独立测量,对患者血肿位置进行细致观察。

1.3 统计学办法

根据SPSS22.0 统计学软件来完成χ2以及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本组实验数据如下:螺旋CT 扫描之后,3 例患者血肿在脑叶,没有死亡;35 例患者血肿在壳核,共计死亡2 例,死亡率5.71%;丘脑患者6 例,死亡2 例患者,死亡率33.33%;3 例小脑患者,死亡1 例患者,死亡率33.33%;破入脑室8 例患者,死亡3 例(37.50%),无破入脑室42 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4.76%),对比二组死亡率,P<0.05,χ2=8.0026。

表1 破入脑室及无破入脑室死亡率对比

3 讨论

对高血压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存在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情况,是本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病,可导致心脏病、中风以及肾脏衰竭等情况发生,患者在发病时,会导致头晕、头痛以及心悸等情况发生,若情况严重,可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死亡率高。分析得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并发症,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诊断该疾病,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十分必要,是治疗关键点。临床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了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分析本病患者发病原因,是因为患者存在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2],发病后,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分析高血压,是三大基础疾病,发病之后,若未能及时控制,患者容易导致脑出血现象发生,是急诊病例,是严重并发症,在体力劳动过度、脑力劳动过度或者情绪激动时,患者均会骤然升高血压,均可导致患者发生实质性的脑血管破裂,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对于临床诊治人员来说,及时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有助于患者获得及时诊治及救治。临床研究得出,脑出血在临床上常见,主要临床症状是嗜睡、昏迷、头痛、恶心呕吐等,近年来,发病率剧增,与人口老龄化存在一定关联,对于幸存者来说,也存在程度不一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可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会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因此,准确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对于此病症患者来说,十分必要。分析脑出血发病部位,主要是豆纹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供血区,常见基底核以及丘脑。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与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速度均存在一定关联,常见症状是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眩晕呕吐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临床提出的改善此病症患者重要理念。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了医疗水平,不断完善了医疗设施,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并发症检出率明显增加,也获得了有效控制,临床救治效果显著,在目前而言,我国依然存在很多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病例,经过抢救后,若患者存活,也存在程度不同残疾情况,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常见残疾人群,分析这一种现象产生原因,与老年群体患者是高发高血压脑出血人群存在一定关联,也与患者在脑出血之后没有获得及时抢救存在一定关联。

在老年人群中,多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严重不良,是急性病,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及时治疗,否则患者会死亡。分析得出,目前来说,临床检出高血压并发症几率较高,在有效控制方面[3],也存在一定进步,但是,本病患者死亡率依然较高,多数患者在救治成功后存在不同程度残疾,分析原因,与患者脑出血后未能获得及时抢救存在密切关联。临床综合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机理是因为患者持续性高血压导致,患者脑底小动脉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发生了脑动脉玻璃样变性,导致患者内膜下脂质沉淀、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无结构物质在内弹力层以及内膜之间形成,下降了弹力,增加了脆性。发病之后,患者血管壁张力丧失,存在纤维素性坏死,在血压冲击下,患者局部动脉会发生球状凸出或者纺锤体凸出,形成了粟粒状动脉瘤,另外,血液可对管壁造成侵犯,导致患者形成夹层动脉瘤,若患者骤然升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瘤破裂,会发生出血情况,另外,高血压状态持续,也可导致患者发生脑小动脉痉挛,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远端脑组织缺氧以及缺血、坏死等,导致出血症状发生,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人,对比分析本病患者发病率,居于第2 位,第1 位是脑血栓,分析本病患者死亡率,居于第1 位,应引起临床警惕及重视。

在临床上常用CT 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确诊过程中,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对患者颅内血流状态进行清晰显示,可对患者出血位置以及出血部位周边情况进行快速以及准确定位[4],有利于患者临床检查以及治疗。当前,CT 影像技术成熟,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断中采取CT 影像诊断,可对患者头颅内部血流状态进行清晰显示,可对患者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部位周边情况进行快速、准确定位,有利于此病症患者检查以及治疗,临床优势明显,无创,快速以及精确,受到了临床认可。

临床实践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CT 影像诊断,高效可行,可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患者出血量进行计算[5],有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在预后评估中,均可以发挥积极作用[6-7],是首选诊断手段。临床实践证实,在实施CT影像诊断之后,可对本病症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可以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可促使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大大提高。

本组实验得出:3 例患者血肿在脑叶,35 例患者血肿在壳核,丘脑患者6 例,3 例小脑患者,破入脑室8 例患者,无破入脑室42 例患者。本组探究中,死亡人数较多,分析原因,与患者病情危重存在极大关联。本组实验结果证实,采取CT 影像诊断,值得临床参考。

综合以上得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CT 影像诊断,价值较高,可将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临床优势明显,可精确、无创以及快速诊断患者病情,临床推荐值得。后续分析中,应对CT 影像诊断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紧急救治策略,尽量下降本病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预后效果大大改善,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脑室病患者血肿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