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

2020-12-11 10:02王春新胡钢峰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肺段肺动脉栓塞

王春新 胡钢峰(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23)

肺动脉栓塞是肺动脉受各类内、外源性栓子的阻塞所引发的生理、病理综合征。此类患者肺病情一旦发作,而又未及早进行诊断与治疗,则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肺梗死症状,并提高该病的死亡率[1-3]。肺动脉栓塞患者症状在临床上也具多面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可能导致发生肺动脉高压或引发肺源性心脏病等[4-5]。因此,对于肺动脉栓塞进行及早、准确的诊治对此类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探讨128 层螺旋CT 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间本院收治肺动脉栓塞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研究资料。本次纳入男性28 例、女性22 例,患者年龄范围21 ~58 岁,平均(41.7±3.6)岁,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以及心绞痛等。患者于入组前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具体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 排128 层螺旋CT。患者在检查前均行仰卧体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胸部CT 扫描,再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扫描的范围取患者胸廓开口至其膈顶水平位置。条件设置:扫描层厚:5mm、扫描层距:5mm,螺距:0.982,设置管电压为120kV 且管电流选择自动管电流。选用350mgI/ml 碘海淳作为对比剂,经肘正中静脉进行肌肉注射,控制输注速度为4.0ml/s,持续输注80ml,应用Bolus-tracking 对患者肺动脉的主干根部进行扫描监测,这是阈值>120HU 并延迟5s 后触发扫描。在扫描结束后,将扫描获得原始数据进行拆薄处理,保持扫描层厚为1.25mm、扫描层距为1.25mm 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数据的重建处理,包括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容积再现(VR)。结合临床确诊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情况。

1.3 诊断标准

以该次扫描获得二维原始图像结合其他影像学扫描情况及病理诊断,以扫描出现半月形、环形的充盈缺损直接征象;以存在主肺动脉扩张,左、右肺动脉扩张,以及栓塞区的肺密度水平降低、肺纹理相对稀疏且变细、缺支或出现马赛克影像、胸膜改变及少量胸腔积液等间接征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检出情况以百分率(%)形式表示,对比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差异。

2 结果

结合临床确诊分析,128 层螺旋CT 扫描血管成像中,肺段动脉显示1500 个,显示率100.0%,且亚动脉段显示>1mm 共3051 个,显示率为94.9%(3051/3215);检查栓子193 个,98.5%(190/193)确诊肺动脉栓塞。常规胸部CT 扫描中,肺段动脉显示1302 个,显示率86.8%,且亚动脉段显示>1mm 共2413 个,显示率为75.1%(2413/3215);检查栓子142 个,73.6%(142/193)确诊肺动脉栓塞。128 层螺旋CT 扫描血管成像肺动脉显示率、亚动脉显示率及肺栓塞确诊率相比常规胸部CT 扫描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情况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是当前临床常见的一类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相对较高。且肺动脉栓塞发生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即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需对此类疾病进行及早诊断与针对性治疗[6]。对于肺动脉栓塞临床上主要的检查方法包括传统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超声心动图扫描、核医学检查及CT 扫描检查等[7-8]。肺动脉造影是过往临床公认用以诊断肺动脉栓塞金标准,但肺动脉造影属于创伤性检查手段且检查可能引起并发症,不适用于危重患者检查,而核素扫描检查虽可用以直接反映患者肺组织血流灌注状况,但无法直接显示出栓塞病灶。超声心动图扫描的敏感性、特异性均相对较低,其主要作用在于评估患者右心功能、肺动脉的血流情况。相比之下128 层螺旋CT 扫描技术具有快速扫描、短成像时间、高空间分辨率及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优势,可有效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效率。研究对纳入患者均进行胸部CT 扫描与128 层螺旋CT 扫描血管成像,结果显示,128层螺旋CT 扫描血管成像肺段动脉显示率100.0%,且亚动脉段显示>1mm 显示率为94.9%,肺栓塞确诊率98.5%。常规胸部CT 扫描肺段动脉显示率86.8%,亚动脉段显示>1mm 显示率为75.1%,肺栓塞确诊率73.6%。128 层螺旋CT扫描血管成像肺动脉显示率、亚动脉显示率及肺栓塞确诊率相比常规胸部CT 扫描均明显更高,可见,128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与胸部CT 平扫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率。血管成像技术优势在对比剂引入后可有效区别栓塞处的血管与正常血管,确定栓塞具体部位与范围等,更能明确诊断。同时,128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的扫描时间相对较短,可降低伪影率,从而提高成像的水平与质量[9-10]。128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容积再现(VR)结合应用能明确显示出栓塞的状态,从而提高诊断效率。

综上所述,128 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扫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操作便捷,诊断明确,该成像技术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段肺动脉栓塞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在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外周性肺腺癌围手术期效果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