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CT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伴肝癌的诊断效果比较

2020-12-11 10:0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门脉影像学检出率

田 静

(无锡市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多发,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肝炎、肝硬化或是使用黄曲霉素与亚硝酸胺盐等有关,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1],主要以肝硬化表现(如:腹水、呕血、水肿等)以及癌症表现(如:乏力、体重减轻等等)为主[2-3]。目前,肝癌的死亡率居肿瘤致死的排行的第三位[4]。目前,肝癌检查的影像学手段主要有超声、CT 以及MRI 等,其中超声检查无创且简便,但是易受器官遮挡出现漏诊,故临床中多选择CT、MRI。CT、MRI 检查均能够有效显示病灶大小以及周围血流情况,本次研究拟探讨这两种检查用于肝硬化伴发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8—2019 年我院收治的42 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细胞穿刺学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伴肝癌;(2)患者不合并其他器官肿瘤;(3)患者入组时无输血史、手术史;(4)患者均接受了MRI、CT 检查;(5)患者不合并血液、免疫疾病;排除标准:(1)女性患者正在哺乳或是妊娠;(2)影像学资料遗失。纳入患者病程(14.53±3.67)年,(54.32±2.79)岁,男/女比例为27/15。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研究,且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神志清醒时自主决定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CT 检查:选择64 层螺旋CT 扫描仪为检查设备,调整设备参数:电压=120kV,电流=300mA,层厚=5mm,螺距=0.98:1。嘱患者仰卧位、屏气呼吸,充盈患者胃肠,在患者呼气末自膈肌顶部向肝脏下缘扫描。使用非离子型碘海醇作为增强扫描中的对比剂,注射速度控制在3.5ml/s,分别在25 ~30s 的动脉期、45 ~60s 的门静脉期与120s的延迟期做静态扫描。MRI 检查:选择3.0 磁共振成像仪作为检查设备,调整设备参数:重复时间(TR)=2.6ms、回波时间(TE)=1.2ms、反转角度=16 度、层厚=4.4mm、屏息时间=21s、矩阵=272×260、视野=36×40,做全肝的容积扫描。0.1mmol/L 射Gd-DTPA 经肘静脉注射后,分别在20s 的动脉期、1min 的门静脉期与3min 的延迟期做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选用我院两名副高职称及以上的高年资医生独立阅片,记录病灶发生的部位、数量、大小等基本信息,并计算不同检查方式下的病灶检出率。

1.4 统计学观察

SPSS19.00 软件行数据分析。(%)与χ2检验为数据表示与组间分析的方式,笔者认为P<0.05 是检验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患者的病灶大小以及分布

在本次纳入的42 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54 处,其大小、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病灶大小以及分布

2.2 不同检查方式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

在MRI 检查中,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分别检出高信号病灶51 处、3 处、2 处,低信号2 处、47 处、49 处;在CT 检查中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分别检出高密度病灶46 处、3 处、2 处,低密度病灶5 处、44 处、45 处。

表2 不同时期MRI 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表3 不同时期CT 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2.3 不同检查方式下病灶边缘的强化特点

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病灶边缘的强化情况无差异(P>0.05)。

表4 不同检查方式下病灶边缘的强化特点

2.4 MRI、CT 的诊断率比较

在肝硬化伴肝癌的病灶检出率比较中,MRI 的肝硬化伴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P<0.05)。

表5 MRI、CT 的诊断率比较

3 讨论

单个癌结节直径或是多个癌结节的直径总和不超过3cm即为小肝癌,现在临床中可用B 超、CT、MRI 检出肝癌[5],但有研究[6]称MRI与CT检查在对肝癌的诊断中确诊率更高,尤其在小肝癌诊断中表现更为明显[7]。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对关肝硬化伴发肝癌诊断方式的关注相对不足。CT 无创且分辨力较高,能够清晰的显示肝癌病灶情况以及周边血流[8],还能提供癌灶是否有转移的信息,结合增强扫描的结果还可判断病灶的性质,诊断效果也获学者认可。而MRI 相较于CT 具有无辐射、可提供多方面图像的优点,应用于临床诊断肝癌后大有超越CT 诊断的趋势[9]。MRI 在软组织分辨、确定组织与周围徐学管关系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病灶检出的最小直径可达1.5cm,而且在使用钆离子剂作为增强剂后更是提高了临床的检出率。在MRI 检查中,动脉期的信号呈现高信号,但在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则以低信号为主;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观点,且发现CT 检查与MRI 检查在影像学表现方面没有差异,动脉期的CT 图像为高密度影、其他两个时期则为低密度影。肝癌癌灶外面包裹有双层的假包膜,这也是肝癌癌灶的一大特征,且内层偏薄而外层包含相对丰富的血管与胆管。但是检查增强的早期并不会出现包膜的强化,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会由于血管增加、细胞间隙增大而出现环状影。本次研究中的CT 与MRI 检查对病灶周围的环状影检出无差异,但是MRI 检查检出病灶的概率更高。综上所述,我们推荐在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检查中使用MRI 检查。

猜你喜欢
门脉影像学检出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