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应用心电图诊断的研究

2020-12-11 10:02林秋萍梁永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冠脉造影

黄 健,林秋萍,梁永华

(阳江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 广东 阳江 5295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多重因素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严重的患者疼痛会持续超过30min。有研究资料指出[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且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升,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不断提升,约有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病的3 个月后出现心肌梗死症状,若是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心电图作为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基础检查,使用心电图进行初步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可以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疾病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2]。本次研究中,纳入310 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别接受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探究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10 例,310 例患者均接受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为研究组,冠脉造影检查为对照组,男性有174 人,女性有136 人,年龄区间在52 ~76 岁,平均年龄为(59.85±3.5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83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3 例、合并血脂异常84 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3];②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③诊疗依从性佳。

排除标准:①已经接受过介入手术治疗;②已经接受过溶栓治疗;③存在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④合并心力衰竭;⑤肺心病、心脏瓣膜病;⑥心脏术支传导阻滞患者;⑦拒绝参加。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为研究组,冠脉造影检查为对照组,心电图检查方法:选择12 导联心电图,设置振幅为10mm/mV,走纸速度为25mm/s,在患者发生心绞痛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侧壁缺血:avL、I、V5、V6 异常;前臂缺血:V1 ~V4 导联异常;下壁缺血:avF、II、III 异常;心肌广泛缺血:下壁、侧壁、前壁同时缺血。

冠脉造影检查方法:将患者的股动脉、桡动脉作为穿刺点进行冠脉造影,观察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右回旋支。若血管狭窄大于50%,则表示血管受累;根据血管受累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血管内部形态判定“罪犯血管”。罪犯血管:血管狭窄程度较大、血管内存在血栓、血管内缘不整齐。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研究结束后,将患者的24h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单次发作负荷峰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 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处理,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开展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24h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单次发作负荷峰值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指标对比(±s)

组别 n 24h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min) 心肌缺血总负荷(mm.min) 单次发作负荷峰值(mm.min)对照组 310 2.94±1.22 43.84±3.95 76.73±9.91 40.81±4.96研究组 310 7.68±1.48 125.82±54.18 284.74±42.93 55.83±9.55 t 值 - 30.766 26.570 83.124 24.574 P 值 -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对比

研究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对比[n(%)]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时胸痛、胸闷,发作持续时间大约为30min,大部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也可发作,舌下服用硝酸甘油亦不可有效缓解[4]。据报道[5],我国人口中,约有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该疾病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临床症候群。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初步诊断多选择心电图,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无创、无辐射等优点[6]。冠脉造影虽然是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性操作且费用较为昂贵,大多数患者的接受程度不高,故而临床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7]。虽然冠心病的诊断中运用心电图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相对于冠脉造影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病灶过小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为轻微,患者的冠状动脉储存能力属于有效代偿,有优良的侧支循环,故而心电图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无法直接准确的发病具体部位,而冠脉造影对于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均可有效对应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漏诊与误诊[8-9]。

结合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研究组的24h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单次发作负荷峰值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变形性心绞痛,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其心肌缺血指标在总负荷以及持续时间上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该疾病的发生与冠脉狭窄相关,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冠心病仅会促进疾病的发展。研究组的敏感度(80.00%)、特异度(70.00%)、阳性率(93.87%)以及阴性率(6.13%),对照组的敏感度(100.00%)、特异度(100.00%)、阳性率(100.00%)以及阴性率(0.00%),研究组虽低于对照组,但是,冠脉造影作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金标准,在该疾病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而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为93.87%,诊断结果接近冠脉造影,说明了心电图运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价值较高[10-11]。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诊断,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冠脉造影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