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插管与电子喉镜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效果比较

2020-12-11 10:02陈志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喉镜插管气管

陈志丰

(盐城市大丰中医院 江苏 盐城 224100)

由于原发疾病的影响,患者并发困难气道的几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治疗进展,甚至危急患者生命安全[1]。常规的插管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可视性低,在插管时一次性成功率低,甚至出现多次插管失败现象,同时也容易给患者身体造成损伤[2,3]。本次实验针对本院收治的困难气道患者采用电子喉镜插管进行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作用价值,具体实验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困难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 例,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45.6±3.9岁;对照组患者20 例,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8 例,年龄在25 ~78 岁之间,平均45.4±3.8 岁;两组皆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困难气道患者;患者皆不存在明显的插管禁忌症;患者及家属皆知情本次实验并自愿加入实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气管插管方式进行,即根据患者喉管大小选择合适的器官导管,插管前需对患者的口腔、鼻腔等通气气管组织进行检查,排除内部滞留有分泌物或者呕吐物的情况;让患者保持后仰状态,尽量保持咽喉与气管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挑起会厌软骨,把插管导管从患者口腔或鼻腔进入,通过听诊器听诊两侧肺部声音,以确保导管位于正确位置上。最后,将通气导管连接到呼吸机中并对呼吸机进行相应的调节。

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喉镜插管方式进行,患者保持后仰状态,气管插管人员一手持有内窥喉镜,进入患者喉部挑起会厌软骨,另一只手把特制医用导管从患者口腔或鼻腔进入,并与支气管以及气管道相连拔出管芯。通过听诊器听诊两侧肺部声音,以确保导管位于正确位置上。最后,将通气导管连接到呼吸机中并对呼吸机进行相应的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插管后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包括HR、SBP、SpO2在T5 时的检测;不良反应包括误吸性肺炎、喉痉挛、口腔黏膜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帮助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HR、SBP、SpO2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HR SBP SpO2观察组 20 92.3±8.7 125.5±7.3 0.9±0.1对照组 20 73.5±6.5 113.5±4.6 0.7±0.1 t-2.974 3.391 2.296 P- 0.001 0.001 0.013

2.2 分析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插管成功率 插管时间(s)观察组 20 15(75.0) 36.3±2.3对照组 20 19(95.0) 16.3±4.2 χ2 - 15.686 -t--6.536 P-0.001 0.001

2.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误吸性肺炎、喉痉挛、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是将一种特制的导管通过声门植入气道的技术。一般临床上的导管技术用于机械通气,也可用于气管内的吸引、肺泡的灌洗甚至可提供给需气道保护的患者使用[4]。常规气管插管后患者可存在误吸窒息危险,同时也可能出现多次插管失败,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5]。因此,引进先进的插管技术,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关键要点[5]。电子喉镜属于软管纤维内镜,内镜影像系统在内镜尖端配以CCD 片,作为超小型摄像机,获得的影像转换为点在信号后传输,采用电子导向系统取代导光纤维束,同时连接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可以获得更高清晰的图像[6]。电子导像系统包括屏幕显示,录像装置等,和纤维内镜组装成一体,通过与电子喉镜连接的计算机,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电子喉镜图像进行相关处理[7]。电子喉镜插管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相较于传统插管技术更快、更准,且损伤更小,可通过视频喉镜扩大视野,观察患者喉管内部具体情况,降低困难插管的风险,同时,由于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插管,使食管插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避开患者黏膜组织,降低组织损伤,更有利于患者治疗[8]。

本次实验针对本院收治的困难气道患者采用电子喉镜插管,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电子喉镜插管应用在困难气道患者治疗中可帮助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改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在可视的环境下对患者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插管成功率;观察组患者误吸性肺炎、喉痉挛、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喉镜插管可通过喉镜观察患者喉管内部情况,避免了内部组织的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困难气道患者采用电子喉镜插管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喉镜插管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喉镜真的那么可怕吗
做喉镜检查痛苦吗?
“波”开迷雾 “镜”益求精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