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生长出语文生活化课程

2020-12-11 09:07顾祝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百草园语文素养

摘  要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将语文学习延展到生活;统整课程资源,将语文学习主题化;打破学科壁垒,融多学科于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找寻“纯天然”的学习源头,体验“原生态”的语文生活,形成“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生活化课程;百草园;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5-0055-02

1 萌发:天涯何处无芳草

“百草园”是学校二楼平台改建后打造的一个种植园的名称,在学生中广泛征集名字后,最后确定为“百草园”。学校安排由四年级组的学生进行管理。一年来,学生在“百草园”里亲近自然,播种希望,也收获了成功,这片“百草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一片实践地】9月开学的时候,四年级学生开始接手“百草园”。经过两个月的暑假,此时的“百草园”是一片真正的“草场”。学生从拔草着手,开始“百草园”的耕耘,下种、浇水、施肥、收获,凡事亲力亲为。“百草园”是学生亲近自然的实践地。

【一块观察场】从一颗种子的破土开始,学生即开始关注,不仅关注收成,关注长势,也经历生命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观察中分清了杂草和萝卜苗、黄瓜花和南瓜花。植物长起来了,“百草园”也成为昆虫的乐园。园子成为学生认识自然、放飞想象、陶冶身心的地方。

【一个创意园】学生从给自己的一片“自留地”取名字便开始了他们的创意之旅。黄瓜、豇豆要靠墙种,利用围墙天然的条件;挂架用的材料、配的绳子,色彩要协调;庄稼和鲜花套种,实用和审美一个不落。学生把智慧和对生活的追求融入这片园子。

一年来,将语文学习与“百草园”种植进行连通,形成不一样的“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所谓“‘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是指将语文课程的实施放置在“百草园”的种植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愿望,拓展语文课程的外延与内涵,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行动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呈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1)内容的生成性与丰富性。“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的内容包括了以“种植活动”为主题的相关学习活动,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设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情境。

2)形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呈现的场所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园子里;既可以在家庭里,也可以在繁华的闹市里;既可以在多彩的书本里,也可以在蓝天下的大自然里……语文学习的空间呈现多元开放与灵活设置的特点。

3)实施过程的愉悦性与自主性。“百草园”生活化课程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特征;强调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连接,巧妙地将学习需达成的目标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需要,让学生生动愉快地、活泼地学习[1]。

2 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拓展课程空间,将课堂延展到生活  传统的语文学习内容局限于书本,学生囿于教室。“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拓展课程的学习空间,课堂设在“百草园”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种蔬菜、读科普、学园艺、讲饮食,很多学生学会了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掌握了一项劳动技能。在种植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观察“百草园”,进行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观察序列习作训练”。

1)学会捕捉观察对象。生活中的万事万物皆可作为观察对象,同样的情境中,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喜好,不知不觉地流露出对观察对象的选择,精心选择观察对象可以使观察更集中。同样,在“百草园”里,学生对自己种的那片园子情有独钟,视野偏小。此时,指导学生不仅要有开阔的视野,更要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经过指导,学生捕捉到“一直向着太阳,追求光明的向日葵;向着高处不断攀援的丝瓜藤;穿着紫袍,戴着小刺帽的茄子”的与众不同的美。学会适当地选择观察对象,才能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

2)学会重点观察。中年级学生在观察时往往看个大概,需要具体描述景物外形特点时常常会模糊一片。此时,可将学生的观察课堂设置在“百草园”中,让“百草园”成为一个情境课堂,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秋天,园子里的喇叭花开了,藤蔓垂挂,花儿绽放,它富于变化的花的姿态和颜色可以带给学生许多遐想。经过连续的重点观察,学生发现:“早晨的喇叭花那一片一片的花瓣,层层叠叠的,在叶子的点缀下,就像湖泊中泛起的一朵一朵的小浪花,朴素又典雅。一阵秋风轻轻拂过,一片片叶子就像一只只绿色的玉蝴蝶扑扇着翅膀,真是好看”“中午,暖洋洋的太阳照着喇叭花,喇叭花一点一点地收回它的小喇叭,微闭着双眼,似乎在说:‘我可要准备好好享受美好的中午时光了”“黄昏时的喇叭花又换上了一条乳白色的一步裙,准备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学生通过重点观察,发现了事物独具特色的审美特性。

3)学会边看边想。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联想与想象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中年级学生的阅历还不够丰富,积累的表象也很有限,因此,他们的表达往往比较生硬,缺少灵气。在“百草园”种植活动过程中,学生集中积累了豐富的表象,经过教师的点拨,将这些积累的表象借助联想与想象上升到艺术形象,表达就显得与众不同。如“百草园”里的小辣椒在学生眼里是这样的:

没成熟的辣椒是青绿色的,像一个个小灯笼。再过上几天,小辣椒摇身一变,变成红灯笼了。别看她外表温柔,可脾气很是火爆。听,她又唱起了拿手小曲《小辣椒之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火爆的小辣椒……”唱着唱着,她又施展了另一个绝技——隐身术,闪进叶丛不见了。

在“百草园”习作课堂里,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已从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成为一个带着审美眼光的观察者。他们发现美、表达美,也在创造美。

统整课程资源,将语文学习主题化  “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将学习统在一个主题里,学生需调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资源的整合、运用。在开始种植之前,开展“种植竞岗演说”活动,教师将《你农我侬  乐栽乐哉——四(3)班百草园种植计划》分发给学生,由学生6~8人自由组合,形成种植小组,确定组长;根据组数将园子分成相应的块

数;学生各自查找资料,设想种植方案;各小组内部交流,初步确认小组种植设想,着手设计小组种植方案;各小组进一步完善种植方案,全方位做好种植准备;各组介绍种植方案,邀请任课教师和部分家长一起打星,评最优方案,按星星数依次领地;各小组陆续开始种植……这一次竞岗演说,学生需要组队,查找适合秋季栽培的蔬菜资料、播种方法,设计栽种计划,形成文字稿并在班级宣讲。整个过程综合运用各种语文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师还将独立的种植和阅读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将阅读持续推进,向生活延伸。在读了《昆虫记》之后,学生也学着法布尔,带上放大镜到“百草园”里来观察,发现一个微观的虫世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认识昆虫、学习语言,更在生活中实践一种“法布尔精神”。如此,将阅读与观察、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将书读活、读透。

在“小豆豆成长记”“二十四节气连续观察纪实”“香香的馄饨、浓浓的情”等主题活动中,学生动脑又动手,学习兴趣、学习潜力和创造精神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多种资源整合构成一个“活”的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益。

打破学科壁垒,融多学科于语文学习活动  学生在“百草园”种植,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向多学科跨界,进行贯穿式学习。在“金秋菊韵”活动中,学生在“百草园”布置菊花展,开展以“菊花”为主题的活动:题取菊花之名、吟诵菊花之诗、查找菊花之用、品茗菊花之香、描画菊花之态、品味菊花之魂。通过探究菊文化,语文学科向科学学科、美术学科、劳技学科跨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反思:万紫千红总是春

找寻“纯天然”的学习源头  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决定着语文学习必须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李吉林老师说:“周围世界是儿童认知的源泉,这个源泉应该让它汩汩地向课堂流淌。我认为那是天地赐予儿童的最珍贵的、最美的无可替代的滋养。”[2]首先,教师要让书本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其次,可将和学生知识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内容,如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时机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将学习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具有活力的知识。在“百草园”的种植过程中,学生脱离了课堂的约束,回归到自然中,在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到语文的根源,汲取语文的营养。

体验“原生态”的语文生活  学生在书本所习得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可能变得立体、鲜活。“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经过“躬行”实践,知识才变得丰满、深刻。“百草园”语文生活化课程意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切身感受到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感受到阅读、习作是交流与交往的需要,是给自己找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长期在生活中熏陶,就会逐步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生动的表达力,就会把语文学习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形成“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百草园”种植活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种学习方式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贴近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将课堂和生活相聯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多地去感受、体会、理解,并延伸到探究、领悟、迁移活动中去,必将形成“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金水.浅谈怎样开发语文生活化课程资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91.

[2]裴新宁,王美.为了儿童学习的课程:中国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情境课程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1(11):89-94,

103.

作者:顾祝群,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学处副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课程开发(226001)。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百草园语文素养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学校里的“百草园”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