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阈下的高校“直播文化”建设探讨

2020-12-11 01:42欧彦麟胡颖蔓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校

欧彦麟 胡颖蔓

摘 要:在当下流行的全民直播浪潮中,本文从国内外校园网络直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看直播文化对大学学生的影响,分析“直播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性。探讨如何依托于各大直播平台做大学大学生感兴趣的娱乐、生活节目,同时传播正能量,净化校园“直播文化”环境。

关键词:思政视阈;高校;直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2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新时代,网络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音频与视频的组合应用,推翻了传统网络的只能浏览、发布文字图片的简单功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网络直播技术逐渐普及开来。在当下流行的全民直播浪潮中,大学不可避免也会受到直播文化的影响。依托于各大直播平台做大学大学生感兴趣的娱乐、生活节目,同时传播正能量净化校园“直播文化”环境,运用新媒体使校园文化更能让大学生接受并且追捧,用积极的心态来传播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美德,推动校园网络直播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校园网络直播文化形成与发展背景

在国外,校园直播文化更趋向于个人社交圈的分享和交流。当业界大佬还在高大上地谈着移动互联网的美好前景,接地气的YY主播已经玩起新花样,做起了校园和网络户外直播。如美国主播立夏,用户外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美国风土人情和国外的校园生活,引起上万网友追捧。这位YY主播就读于美国的迈阿密大学,修读传媒文化专业。她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走出房间,把整个校园和美国街景变成了自己的网络直播间。她的直播带着网友一起感受国外校园生活,学校课堂上的互动,体验国外美食文化,与外国友人近距离接触,了解外国友人的交谈方式,让大家感受留学生的生活。

在国内,直播平台先后出现了200多家,用于传播各类行业、文化、用于宣传等领域。纵观当下火热的网络直播,如:Bang,是一款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指导下创办的校园直播平台,由趣寻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趣寻是北大团队创立的移动互联网教育公司,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州街。小脉直播,上市后首次大规模市场活动,战绩卓著,受到北京、苏州、河北等众多学校好评。

二、直播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双刃剑”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自媒体而来的网络直播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6年底,全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全国100万网红中超过35%集中在直播平台。

(一)外部直播文化的不良影响

直播行业高占有率、高用户数的背后,是色情、低俗、暴力、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猖獗“狂欢”。占卦、算命等涉及封建迷信的直播间大量存在,令人忧心的直播火化、飙车、群殴等三俗行为,以及观众与直播主播之间带有色情意味的亲密互动,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催生出众多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也给大学校园“直播文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直播方式逐渐普及的初期,由于网络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监控力度不够,部分网络直播的主播无视民俗道德,在直播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甚至是恶俗行为,以期吸引眼球来赚足人气博取经济利益。不仅如此,有些主播因直播一夜暴富,之后心理产生膨胀感,“三观”扭曲而引发犯罪。如中央电视台曾经进行过一个相关报道,提到某知名游戏主播,利用高额签约费购买了GTR跑车,他在马路上飙车时与出租车相撞,导致对方司机与乘客受到重伤。这一件事例被报道后,网络主播这一行业也因此开始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直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双刃剑”影响效应

直播文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既有助推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湖南株洲某高职院校为例,在随机抽取的100名大学生中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触网”年龄都比较早,大多是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上网了。其中,有60%的学生人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0小时左右,每月上网费用30—50元的占了60%,有90%以上的同学喜欢看直播,这说明网络直播在大学生中的影响率还是相当高的。其中,有超过53%的人认为网络直播对自己的生活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有正能量的,也有消极的。

(三)直播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

融媒体时代,网络直播文化无疑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职校园文化形式,有着诸多积极的价值,其中社会价值是影响学校多途径宣传学生活动、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针对网络直播特性,找到适当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高职校园网络直播文化的建设。直播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是隐性的,它对大学生的群体性格和心理特征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三、大学校园直播文化的特点

大学校园直播文化是融合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以视频碎片云和多媒体数字交互等最新的技术手段来打造的,集校园信息展示、校园文化传播、校园师生互动为一体。通过网络,展示特色校园文化,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紧密互动。在大学校园文化体系中,相对于校园主流媒体而言,这是一种自媒体时代到来的精神产物,也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精神食粮。

(一)直播文化是校园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互联网时代,泛生活娱乐直播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成为这个时代大众生活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单调的娱乐节目和滞后性的纸媒新闻,已不能再持续吸引大众的眼球。

当下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在最快接受和传播新鲜事物的大学校园,校园网络直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兴的、重要的传播方式。而且,不仅局限于在校学生,很多学生父母因為有着想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大学生活与学习得愿望,热衷了解孩子所在大学的校园文化与环境,从而也加入了观看校园网络直播的行列,以期更近距离地了解在校学生的状况。同时,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真实可见和及时性的直播内容,也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喜爱和追捧。

对于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眼球,受到师生喜爱的校园直播文化,作为校报、校园网等学校主流媒体的有效补充,学校支持和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实践,用校园网络直播形式去传播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美德,形成富有特色、契合时代的校园文化。

(二)直播文化是互联网进入“全民直播”时代的必然产物

直播文化具有覆盖面广和信息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因为网络直播能够聚集的微力量数量惊人,目前,这种日益渗透的直播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校园,作为网络直播文化率先进入的领域,学生对传播和接收新知识反应最为迅速。在大学校园内,传统媒体传播的延迟性被网络直播的灵活特点取代,通过网络直播,大家能够实时看到现场没有经过后期处理和剪辑的真实画面,确保了获取信息的可信性。这些都在不断推动着互联网信息传递功能的进一步发展,让校园网络直播的方式有了更多的转换和升级,如各大重要赛事、会议的录播和转播、手机户外直播和室内直播等,都有助于更加快捷和方便地获取网络信息。

(三)大学校园直播文化的实践与影响

1.以学生校园活动为先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直播文化氛围

随着直播的兴起,可能会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权威,加大对于信息管控的难度,削弱对大学生行为的控制力度。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网络信息鱼目混杂,而大学生的甄别判断能力有限;二是一些高职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尚未跟上时代步伐;三是重视力度不够,校园网络直播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不够广泛。因而,直播背景下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要以文化建设为先导,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又要以载体建设为依托,发挥网络的载体作用;更要以大学生自律建设为保障,发挥网络直播的育人功能。

直播文化的海量性、个体性和超强交互性等传播特点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赢得了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对于网络直播文化,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学习,要勇于更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把网络直播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当中。

2.通过校园网络直播,引导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1)开设课程时,利用网络直播的及时性丰富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而直播文化伴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响了唤醒与教化方式改革的号角。

(2)开展文艺节目直播。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便捷地观看学生文艺活动,利用网络直播的快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线上线下及时互动,这是大学生最喜欢观看的直播节目。

(3)开展直播公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一个普通大学生,一次要拿出一万元做公益不大可能,拿出几百上千元也很困难,但少买一件衣服,少上两次网,拿出几元钱来资助突发状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却是可以做到的。在投身校园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因此,要发挥校园网络直播文化引导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功能,应该从源头抓起,牢牢守住大学校园直播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李康化,周凤.网络直播的文化分析[J].中原文化研究,2017,5(4):76-80.

[2]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8):29-32.

[3]欧彦麟,陈宇.微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32):164-165.

[4]欧彦麟,刘毅.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J].理論观察,2015(12):116-117.

[5]姚安安.多元治理视角下网络直播监管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18.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