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与西方现代小说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

2020-12-12 13:20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娱乐小说创作

王 作 伟

(河西学院 外语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文学作品的阅读,除了有启智和教育的作用之外,还是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奥利维埃在讲座中说到,“文学当然也有简易快捷的消遣性,它甚至是全世界最受公认的”[1]3。阅读戏剧和诗歌,虽然也富有娱乐性和消遣性,但更多的是一种审美需求,其读者多为高雅之士,而阅读小说带来的消遣更多,读者也更多。毛姆在《巨匠与杰作》中认为,小说应该趣味十足,以供消遣,而且这是最为关键的条件①。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西方现代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诞生,而且发展迅速,一般以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为第一部小说。小说诞生之时,不是一个地位较高的文学类别。恰逢其时,17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理性是当时引领人们的指南针,这些都为小说的发展增加了动力。谈到小说的诞生和发展,从文学史的演进看,“这种新的文类是过去叙事性文学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2]22,同时,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潮也浸染着它的演变。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消遣娱乐在小说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消遣娱乐使人们有了阅读小说的需求,就产生了小说创作的活动;很多娱乐方式为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如有闲阶层的派对、宴会、舞会、赛马、狩猎、探险等都为小说提供了新颖的材料;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型娱乐方式还给小说带来了在创作、结构和叙事等方面的革新。另外,小说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消遣娱乐方式的变化与延展,可以说小说是一种体现和反观娱乐的文学创作方式。

一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休闲娱乐

根据休闲学史,从古希腊罗马到近代工业社会,休闲一直是有闲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追求认为有价值的生活、自我修炼及增长学问等”[3]2。文艺复兴把人类从宗教戒律中解放了出来,欧洲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和休闲的风气也逐渐形成。阅读文学作品是人们休闲娱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而且被定义为一种静态的休闲活动类型。阅读文学的欣赏性阅读可以分为消遣性阅读、娱乐性阅读等。消遣性阅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阅读,不带任何强制性,读者常常利用它来打发空闲时间。消遣性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是神话、传奇、历史小说、诗歌散文等。娱乐性阅读主要用于娱乐身心,调剂人的工作、学习,带有明显的娱乐性[4]354-355。中世纪的欧洲贵族社会,人们把阅读诗歌和观看戏剧表演当作时尚和娱乐,只是那个时代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拥有这样的权利。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识字的人在社会中的比例都不是很高。到了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社会等级分化加剧,“分化出一小部分既有钱又有闲的‘有闲阶级’”[3]8,工人阶级被置于另一端。因此,有了空闲时间来把读小说作为消遣的人群,还有随处可见的赤裸裸的压迫和无尽的休闲形成的强烈对比,孕育了无尽的小说话题。同时,识字人群的增多,印刷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使大范围的阅读成为可能,因此从17世纪开始的两百年里,小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二 小说与娱乐的互动关系

娱乐与小说是互为内容、互动发展的,娱乐活动是小说创作的内容之一,小说是影视等文化娱乐产业创作的“母本”;同时,娱乐空间和影视等娱乐产业的创作方式也影响着小说创作的形式和产出,二者在互动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小说阅读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

小说兴起的年代,娱乐方式较少,阅读小说就成为有闲阶层茶余饭后消遣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这样的消遣,不会受到太多外在条件的制约,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进行。小说在提供娱乐的同时,还可以丰富读者的生活,满足他们更高的精神追求。“从读者的阅读动机看,阅读小说自然是他们吸取丰富的经验、阅历的重要途径,小说甚至可以间接地满足他们对哲理和道德指导的需求;而对他们中更多的人而言,欢迎小说的理由则更为简单,他们把阅读小说看成是一种娱乐消遣,一种可以带给他们欢乐的享受”[2]25。所以,研究者和学者类的读者是例外,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小说阅读带来的简单快乐和放松。根据伊恩·瓦特的说法,小说在18世纪是休闲阶层的消遣,当时的一种趋势是“文学正变成一种主要的女性消遣物”[5]。现今借助于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大众媒介,小说成了大众的日常娱乐消费品。

从工业革命以后到现在,由于阶级斗争和社会阶层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经济的巨大发展,休闲娱乐已经变成大多数人可以拥有的活动。“大多数评论家现在都认为,小说阅读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在18世纪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印刷和交通运输技术、新近商业化的文学市场、新奇事物的吸引力和尝试都在阅读实践和文本的逐渐演变中发挥了作用”[6]。因此,从18世纪中叶起,“文学作品与娱乐市场之间的直接对话产生”[6],使小说阅读逐渐成为普及的娱乐消遣方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本畅销小说一旦问世,印本的数量会成千上百万的增长。除此之外,各种语言的译本也风靡全世界,比如,英国作家乔安娜·凯瑟琳·罗琳于1997年到2007年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被翻译成73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量近五亿本。现代世界很多人认为文学毫无用处,或者认为它不过是一种消遣[1]3。虽然奥利维埃本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文学首先不是消遣。它是艺术,它所产生的作用之一就是打造精神”[1]3。但在这里,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对普通大众来说,文学的确是一种可以使他们活得高贵的消遣。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和工作之余,需要娱乐和休息,而消遣性阅读便是一种精神娱乐和高雅的休息方式[4]315。在阅读中,人们习得了娱乐的方式,在阅读中感受着探险、派对和远足的乐趣,而且人们也在小说的引导下学会了如何去娱乐。但是,对小说的发展来说,仅仅有普通的大众读者还不够,要想让小说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必须有引领时代的精英读者的加入。在《鲁滨逊漂流记》诞生后的两百多年里,作为消遣来阅读的有关英国人的冒险故事,实际上激发了英帝国主义的神话[7]3。小说作为消遣的阅读,其读者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从下层民众到精英阶层的转变,“《鲁滨逊漂流记》最初主要受到中下层读者的欢迎,但它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知识精英们的诠释,逐渐被经典化了”[8]128。小说在娱乐消遣中逐渐发展成了和诗歌、戏剧同等地位的文学类型。因此,不管小说创作有着何种目的和意图,对读者来说,小说都兼有其与生俱来的娱乐性。读者有时间,喜欢把这段时间投入到小说阅读并乐在其中,这就是小说娱乐性的体现。至于读完以后的结果,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不同的解读中产生了。

(二)消遣娱乐在小说创作、生产和出版方面的功能

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所有伟大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渗透于其中的狂欢节气氛,民间节日广场上的自由之风。在它们的结构上,在它们的形象的独特逻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狂欢节的基础[9]。小说这种肯定了世俗的文学形式,从一开始就带有狂欢节的色彩,娱乐活动必然是其创作中的内容之一。阅读小说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小说也从人们的娱乐中丰富发展了自身,消遣娱乐的方式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题材。在阅读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严肃小说还是以消遣为目的的畅销小说与言情小说,当中都有休闲娱乐的场面存在,如宗教仪式、骑士剑术、探险、旅游、派对、舞会、野餐、竞技表演等各种不同的娱乐方式。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中,主人公阿隆索·吉哈诺因为读骑士小说入迷,后来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骑士,到处行侠仗义,当中有很多娱乐的场面;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曼斯费尔德庄园》等作品中,都用很大的篇幅来描写中上层社会的绅士淑女们参加派对和舞会的娱乐场面;萨克雷的《名利场》中,也有描写爱米丽亚·赛特笠和蓓基·夏泼参加上流社会派对的场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唯一的作品《飘》中,描绘的南方种植园主的派对、狩猎和舞会场景更是目不暇接。小说中娱乐场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看出,从一开始的现代西方小说情节中就有上流社会和有闲阶层的休闲娱乐活动,这些活动要么是小说情节的源头,要么是冲突的起点——邂逅和爱情故事。

小说的创作有多种推动因素,有着社会的、政治的、个人的,等等,也有一部分作家创作小说是为了记录一段人生经历,或者是有着消遣娱乐的目的;如詹姆斯·费尼莫尔·库伯在结婚以后,原本过着悠闲的乡村绅士的生活,有一天他突然励志说要写小说,1920年他的第一部小说《警戒》出版,这是一部以英国上流社会为题材,以传统的英国小说样式写成的消遣性作品[10]。当然,很多小说的创作不是只为了消遣娱乐,但是作家们明白一点,就是小说不可能自始至终都是严肃的、政治性的,或者是说教的,必须要把需要表达的哲理蕴含在让人们喜欢阅读的文本中。按照读者反应理论,读者有很多种,因为他们受教育状况和生活经历不同,对小说文本的期待和解读也表现出很大差别。这样给小说作家提出的问题就是,作品要让读者共鸣,就必须有吸引读者的内容存在,能够达到读者的期待视域。对普通读者来说,就是要有让他们感觉到轻松、愉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内容。

上面讲到的是小说创作内容中的消遣娱乐活动,接下来谈一下为了消遣娱乐而创作小说和小说的出版。作家创作时,以读者为导向的倾向,就是休闲产业的特点之一。休闲产业由于其服务对象和途径都是人,因而如何针对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和开发休闲产品,就成为休闲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1]。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带着为娱乐市场服务的倾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写得特别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并非是为学识渊博、理解力强的高雅之士而作,作者无疑是瞄准了当时的读者市场和读者们的期待[2]25。当前很多出版公司,如Harlequin、Silhouette等都是以市场为导向来出版小说,当然这也促进了小说行业的发展。风靡世界的言情小说经久不衰,Michael W. Apple在为Christian-Smith的BecomingWomenThroughRomance写的序言中提到,据统计全球90多个国家中有超过2000万言情小说读者。言情小说的读者主要是女性,她们非常喜欢读Harlequin和Silhouette言情小说,那些十几岁的年轻人读的小说基本上是以一种工厂作业的方式设计、书写和生产的。在情节、主题、长度和推销策略等方面都有着固定的模式,而且经常是一批固定的作家在生产[12]。从小说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样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小说的现象不值得推崇,会使小说的水准降低,但是却反映出一个事实,为了消遣娱乐而创作并出版小说,迎合了一大批普通读者的娱乐需求。

消遣娱乐活动是小说素材源泉,而且为了读者的消遣娱乐而创作小说的传统在西方也由来已久,这是小说生命力延续的一大推动剂。另外,为了消遣娱乐的小说出版业方兴未艾,实现了小说的普及化。可见,消遣娱乐在小说的酝酿、生产和出版过程中都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三)小说在影视等文化娱乐产业创作中的“母本”地位

消遣娱乐活动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反过来,小说也是一些娱乐活动内容的源泉。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电影和电视就是这一文化产业中的佼佼者,世界著名影视企业的经济实力不亚于任何行业的企业。根据《影视技术导论》,电影与电视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都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13]。从制作的角度来讲,电影电视是一种技术,从属性上来说只是艺术的呈现方式,人们不可能只是来观看技术,其内容是什么呢?毋庸置疑,“许多电影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14]386。雅各布·卢特曾说,“有惊人数量的电影选取文学散文文本作为改变原本,无论它是短篇小说抑或(更多的是)长篇小说”[15]87。电影在播映出来之后,观看者发觉与小说原本有距离,但这是很自然的事,电影有自己的语言方式,艾亨鲍姆在《文学与电影》中也讲过,“电影需要素材,它撷取文学,并把它转化为电影语言”②。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化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改编方式,即“随意性改编、忠实的改编和原封不动改编”[14]386,或许是从中摘取一个片断或人物,或许是尽量接近原作。从最初的小说家塞万提斯、笛福到如今的畅销书作家,他们的著作无论是经典还是流行小说作品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如《唐吉诃德》《鲁宾逊漂流记》《雾都孤儿》《弗兰肯斯坦》《简爱》《傲慢与偏见》《飘》《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荆棘鸟》《洼地》《哈利波特》等等,只要是可以以影视方式呈现的作品,都已经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在这样的改编过程中,原小说是这些作品的母本,虽然改编因为票房和收视率的目标,对小说内容有或多或少的删减。然而,无论是何种改编方式,小说依然是很多电影的原本,为其提供了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在后工业时代,人们不再像最初那样去阅读小说作品,它们的消遣娱乐方式转向了大众文化所赖以存在的影视方式,但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使小说以“可视”的方式被“阅读”了,从而小说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经典也不断得到了诠释和回顾。张桂珍在她编著的《英美小说与电影》一书前言中提到,她之所以选定奥斯丁、狄更斯、霍桑、菲茨杰拉德等八位经典英美作家的八部作品,还由于它们都有观赏性较强的电影[16]。这表明在如今这个大众文化极为发达的时代,除了学生和研究者之外,不再有太多的人抱着大本的小说去阅读了,而电影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使经典得以重温和回顾。虽然在电影电视的制作过程中,对小说的叙事、情节都有改编,但不能否认小说在电影中的母本地位,因为“文学‘素材’的趣味和魅力多半要归功于文学的表现,文学文本的叙事方法和策略也影响它的改编”[15]87。小说的情节是制约电影改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电影这种可视性极强的娱乐方式,在改编小说的过程中,促进了小说的不断发展,通过视觉化效果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会因为电影而去读小说原著。

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非常了解观众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在他们的运作之下,一些专门为拍电视剧和电影的小说诞生了,如畅销言情小说。这类小说很多不是有名作者的作品,也不是经典,从学者的角度来看,并不太具有研究的意义,但却符合影视行业的需求,以这些为脚本拍出来的影视作品收视率和票房收入都颇高。另外,电影改编成小说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例如,在《星球大战》电影之后陆续出版的《星球大战》系列小说,“由于电影票房的成功,《新希望》改编成小说对电影小说化产生了重大影响”[17]。可以预见,这些为娱乐而创作小说的方式对小说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四)娱乐空间对小说创作与生产的影响

娱乐业的发展促进了消遣娱乐方式的不断变化,其存在和发生的空间也发生了改变。目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量和利用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一年中的休闲度假时间都超过了好几个月。在时间的量上得到了保证,之后就是如何利用的问题了。闲暇社会中的阅读既是一种高质量的享受,又是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生存能力的需要[18]。对于作为休闲娱乐方式的小说阅读来说,人们对其主题、题材以及出版量方面的需求也会提出要求。如今,在英国、法国、美国、瑞典、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有几千甚至上万家设施良好的公共图书馆供人们去休闲消费[3]173。在这样的图书馆里,人们可以读到各个领域的图书,当然小说阅读也是其中的一种,这样的图书需求量对小说的继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经典的再版,新作品的推出等等。娱乐方式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感官刺激一次次走向高峰,也进入了不断的探索中,对小说的创作也是一样,读者需要不同于自己生存空间的内容。科幻小说的产生就是一例,它不仅使读者耳目一新,也使影视等行业创作出了无数经典,如《阿凡达》《哥斯拉》《侏罗纪公园》,等等。另外,小说作品除了能吸引以纸质本为媒介的读者之外,还要去创作适应新媒介的小说,如网络小说等。所以,人们娱乐空间的改变和拓展都决定着小说的创作和小说的生产。

(五)娱乐产业的制作方式对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

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小说的创作手法经历了很大的革新和改变。创作技巧的转变,一方面是作家独到的探索和努力,另一方面与社会其他因素有很大关系,娱乐方式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电影和小说天然的密切关系”[19],电影的制作方式对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9世纪末,小说经历了一段较为艰难的时期——创作传统的极端束缚。1895年电影作为娱乐的艺术方式诞生了,虽然这只是依靠光学和物理技术的方式,却给各种艺术带来了新生,注入了活力,“它综合了之前三十年里占了主导地位的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两大艺术流派的目标(Keith Cohen)”[20]702,对绘画、雕塑、文学创作都有极大影响。Keith Cohen在FilmandFiction:TheDynamicsofExchange中写道,“由于电影恰好是一种发明出来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以现代技术为前提,其内容一直受到之前艺术和艺术形式的制约。在此,我可以断言,由于背景因素和通过文本实际演示,电影在确定和分析采用新形式的现代经典小说时,有着优先的重要性”[20]715。由于电影在时空方面呈现的不同理念,带来了小说创作方式革新,如蒙太奇、拼贴、碎片化等手法的使用。大卫·锡德解读了“菲茨杰拉德在小说聚会场景中运用的视觉技巧。探索了观看和参与之间的紧张关系,认为菲茨杰拉德利用了电影的技巧,对透视、特写、长镜头以及蒙太奇进行了精细的控制”[21]。现当代小说对这些手法的采用,使小说创作变得更加立体化,与之前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产生了距离和断裂感,摆脱了创作传统的极端束缚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三 娱乐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中的意义

在西方小说发展史中,娱乐始终占有独特的地位。娱乐有其包罗万象的形式与内容,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后来的形式往往会取代之前的形式,其对小说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娱乐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值得深思,娱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一开始,在娱乐方式匮乏的时代,阅读小说就是娱乐的方式,作家们也为了娱乐读者而创作小说。就这样,小说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赢得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奠定了其传播的基础——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下层大众。后来,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要求小说在内容上有新意,而且要求小说创作类别的多样性,比如探险小说、言情小说等等,同时,娱乐发展使小说成了真正的娱乐消费品。现今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带来了影视等娱乐产业创作方式的革新,直接影响到小说内部的创作技巧和书写方式,使小说在时空上不断向纵深发展,也使小说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小说与娱乐消遣这一问题,所以会提及娱乐性较强的畅销小说。有学者认为当今很多读者对文学中的传世经典极为冷漠,而对一些品位不高、研究价值不强的畅销小说津津乐道、爱不释手。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畅销小说的娱乐性更强,更能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我们不能依此就否认畅销小说的文学价值,这样的一种审美倾向是与时代紧密关联的。就如小说诞生之初,耽于读诗歌和欣赏戏剧的高雅之士对小说亦是轻蔑有加,对文学的发展也是忧心忡忡,而时间证明小说的发展为文学开辟了一扇希望之门,那些作为消遣来阅读的小说也在时间的冲刷中从下里巴人变成了经典之作。

四 结 论

娱乐与西方现代小说一直互为借鉴、互相影响,为彼此发展注入了活力。娱乐是小说存在的原因之一,使其成为消费时代的必需品,而小说对娱乐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是影视等娱乐产业创作的母本。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娱乐已经使小说等文学形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但我们不可能阻止时代的发展,小说在当今时代夹缝中的成长也许更具有意义,它的变化和调试会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人们的生活一直是小说创作的来源,消遣娱乐这种包罗万象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一直对小说产生影响。因此,只要消遣娱乐的生活存在,小说的创作就不会止步。小说因娱乐而生,因娱乐而兴,也会因娱乐而绵延并散发着活力。

注释:

①转自李锋《私密与娱乐:毛姆的小说观》,学海,2011年第6期,第192页。

②转自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徐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7页。

猜你喜欢
娱乐小说创作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一墙之隔》创作谈
娱乐眼
创作随笔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