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2020-12-12 16:20许修才王志虎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机收油菜机械化

许修才,王志虎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铜陵 246740;2.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农机服务中心,安徽 铜陵 246740)

1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提高油菜种植效益。通过对比实验可知:人工种植油菜,需要种子0.8~1公斤/亩,每人每天只能播种0.5亩(1亩≈667m2);机械直播油菜,只需要种子约0.5公斤/亩,每天可播种30~50亩,相当于1天节约了劳动力60~100人。采用机械种植可增产10公斤/亩,通过节本增效可增加收入140元/亩。油菜联合收获是指将收割、脱粒、精选、秸秆粉碎还田等作业一次性完成的收获方式。菜籽达到八至九成熟时为机收的最佳时期,一般比人工收割晚3~5天。人工收割损失率约为12%,机收总损失率小于8%,机收油菜可减少菜籽损失约7.5公斤/亩。一台收割机1天可收获油菜40~60亩,可替代约50个劳动力,相当于减少支出60元/亩,通过节本增收可增加收入约120元/亩。

(2)提高土地产出率。油菜机械化生产包括机械整地、开沟、播种、施肥、覆盖、植保灌溉、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烘干等环节。随着农村土地逐步流转到种植大户、农业服务组织,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来枞阳县农民习惯只种植水稻,大部分农田冬季闲置,有的几乎闲置半年。随着国家加大油菜种植补贴力度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进一步促进了油菜生产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农田利用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油菜种植一般在当年10月耕种和次年4月收获,在这两个时间节点都面临着劳动力紧缺的难题。油菜生产机械化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季节性短缺这一难题。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油菜生产机械化涉及油菜的品种选择、种植、植保、大田管理等农艺技术。在油菜种植方面,县农机管理部门邀请农艺专家指导农艺技术,如油菜的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植方式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在选择油菜的品种时,应选择杆细枝丫少、枝丫结位高的品种,这类品种成熟期基本一致,有利于机收。农机技术人员重点指导种植户选择机械、配备机具等,并指导机手做好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组建农机农艺人员技术指导组,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以及其他作业场所,做好指导和服务。近年来,枞阳县除重点推广油菜机械化直播和机械化收获两项技术外,又加推施肥、秸秆粉碎还田(打捆离田)技术,并取得一定的突破。随着大功率、高性能、综合性农机具的使用,油菜种植面积将在下一个五年按每年6.5%幅度递增。

2 行动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调研发现,枞阳县政府成立了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农业、农机部门成立技术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油菜机械化项目实施。深入乡镇,面向群众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同时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送科技下乡、赶集宣传、电视广播、讲座、网络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宣传油菜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

(2)适时组织现场会和观摩会。调研发现,枞阳县农机管理部门每年分批在种植重点乡镇举办油菜机械化种植和机收现场会并邀请周边的农民、种粮大户、农业服务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到场。近五年,该县共举办了各种现场会百余次。及时展示新型、高效、适用农机具,如:2017年油菜秸秆收割粉碎一体机刚上市,农机管理部门就举办了一场展示会;2018年油菜直播一体机一上市,农机管理部门就立即安排了展示会。据统计,该县五年内每个乡镇均召开了两次以上的油菜机械化生产现场会。

(3)做好试点示范带动作用。调研发现,枞阳县结合当地油菜生产的实际现况制定了《枞阳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每年分批次确定示范点时,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强、交通方便、乡镇领导重视、群众接受程度高的乡镇;确定示范户时,优先选择种粮大户、农业服务组织。要求每个示范点示范面积不少于1000亩,每个示范点召开油菜机种、机收现场会各不少于2次,每年召开各种现场会、观摩会不少于8次。经过五年示范,带动百余个农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应用此技术,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目前,该县油菜机械化种植率为60%~73%,油菜机收率达到80%以上(个别地方达90%),油菜秸秆粉碎还田(打捆离田)达70%以上。原来农民自种油菜1~3亩/户,通过示范点带动后,引导农民成片种植,户户连片、组组相通有利于使用农机具种收,全面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率。目前,枞阳县共有各种油菜联合收割机570余台。

(4)争取各级部门的项目支持。2014年,安徽省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了省级农机化推进工程项目、市级农机管理部门推进工程(油菜生产机械化)项目,县政府安排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枞阳县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缓解了机具购置等资金的压力。如:2020年,将市级农机化推进工程项目安排在枞阳县会宫镇安凤村枞阳县栏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召开油菜机械化种植现场会。该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一次性投入35万元购了两台复合式油菜播种机和两台95马力(1马力=735 W)进口拖拉机。

(5)加大培训力度,推广应用新机具。枞阳县通过“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组织法人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培训油菜生产机械化专业人员,每年培训100余人次。除此之外,还在县农机培训学校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核发毕业证书,累计培训操作人员650余人。每年还对示范点所在乡镇的农业干部、村干部、农民开展上门培训服务。近年来,该县逐步推广应用复式开沟机、直播机、栽植机、植保施肥机、种植施肥旋耕开沟覆盖一体机、收割粉碎一体机、收割打捆机、油菜籽粒烘干和机植保无人飞机等先进机具,特别是油菜种植一体机和收割打捆一体机因应用范围广而深受好评。

3 问题与不足

(1)单户油菜种植面积不大,大型农机具投入使用难。据调查,枞阳县农业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大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油菜为辅。因时节、水稻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油菜种植约为200~600亩/户。也有个别种植大户承包土地从事油菜专项种植,种植面积在600亩以上,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实际上,该县农业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的油菜种植规模小,油菜种植以农民散户为主。农民散户种植油菜,村东一垄,村西一块,且平均每户种植面积只有2亩左右,难以实现机械化种植和收获。

(2)油菜品种多样,成熟期不一,不利于机收。全县油菜主品种有4~5种,各品种生长周期不一致,种植和收获时间各相差5~10天。有些传统油菜品种的收获时间晚12天左右。

(3)油菜机收损失率仍过高。油菜收获方式不同,菜籽损失率也不同。机械收割的损失率为8%,人工收割的损失率为12%,分段收割脱粒的损失率为6%。损失率还受天气、油菜品种、种植方式、机具种类等因素影响。机械收获损失的油菜籽基本上是饱满、成熟的,这是机收的共性问题。

(4)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有限,制约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调研发现,枞阳县的熟练农机手非常紧缺,绝大部分有知识的年轻人进城务工,只有极少数青年从事农业生产。目前,现有的农机手大多年龄为50岁左右,对新技术、新机具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制约了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5)农机和农艺难以全面融合。尽管近几年枞阳县农机管理部门开展了一些关于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但工作对象仅限于一些种植大户、农业服务组织,覆盖面不够宽,效果不理想。目前,农机和农艺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度融合。不少农民单门独户种植,凭经验种田,难以应用先进技术和机具,也不会有农机农艺融合的意识。

(6)油菜种植产量仍然不高。枞阳县散户的种植油菜面积小,散户采用精耕细种的方式,油菜籽产量约为175公斤/亩;种植专业大户采用较精量式种植,产量约为160公斤/亩;农业服务组织等采用大田粗放式种植,产量为140~150公斤/亩;还有少量荒种荒收的,产量约为100公斤/亩。该县近几年推广油菜新品种,改进种植方式,亩产增加5~15公斤,总产量仍然不高。

(7)油菜机械化生产净收入不乐观。以家庭农场为例,在风调雨顺、虫害少的环境下,油菜籽产量为150公斤/亩,单价为5元/公斤,收入为750元/亩。支出主要包括:机播耕70元/亩,化肥130元/亩,农药60元/亩,机收粉碎(打捆)70元/亩,人工费(含运输)200元/亩,种子40元/亩。收支相抵后,油菜籽净收入为180元/亩。如遇到年景不佳,净收入还会进一步降低。

(8)农机具投资过大,菜籽难保管。购置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多功能种植机和收获粉碎(打捆)机,除补贴外,还需十余万元,一般农户难以承受。油菜收获时正值“梅雨”季节,储存保管油菜籽难度大。近几年,枞阳县虽然引进了籽粒烘干机,但购置烘干机投资大,烘干机数量少,烘干成本高,烘干费用约200元/吨。农民大多放弃烘干,造成相当一部分油菜籽霉变腐烂。

(9)推广经费不足,推广、示范、培训和宣传力度不够。对新型机具,农民不愿意冒险购入,农机管理部门不得不投资几十万元购入机具,进行免费推广应用。由于推广经费有限,宣传工作只能以发放纸质宣传单和召开会议等传统方式进行,推广效果不佳;每年只能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百余名,培训力度不够。

(10)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率低。油菜必须达到九成熟方可进行机收,大部分是使用油菜专用联合收割机或经改装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30%的秸秆变成粉末状,70%的秸秆成为碎秆。秸秆粉末可在短期内融入土壤,成为有机肥;碎杆散落在茬上,质轻、易随风飘落,产生二次污染。枞阳县虽然在近三年坚持推广收割与打捆一体机,但打捆离田秸秆的利用并不充分,如秸秆自然堆放、任其腐烂的现象仍较普遍。

4 对策与建议

(1)积极引导和鼓励大户集约性种植。在土地流转、土地承包过程中,鼓励农业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扩大种植面积,力争每个农业服务组织和大户种植800亩以上,减少散户种植。引导散户连片种植,或通过行政手段指定种植区域,尽可能采用机械化生产。鼓励农业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使用农机代理作业,或成立相应的油菜机种机收作业队,给予作业补贴。发展“农事代管”新型行业,将有助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

(2)精选油菜品种,统一使用。对于农业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统一使用某一品种难度不大;对散户,应以村为单位选择种植高产出品种,淘汰产量和出油率低的传统品种。做好油菜生产机械化试验对比,每年安排技术人员选择2~3个示范点进行机械和人工作业产量测试,对比分析工时、劳动量、产量、种子和化肥用量等,让农户参与其中以切身领略机械化生产的优势。

(3)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油菜机收损失率。改变收获方式,推广应用分段收获,可有效降低损失率。机械分段收获是在油菜大约在七至八成熟时,用人工(或割晒机)将油菜割倒均匀铺放田间,晾晒4~5天至九成干,采用油菜捡拾收获机脱粒。使用专用油菜收获机时,可在割台两边加装档板,以减少籽粒蹦出;使用稻麦收获机收割油菜时,可在割台上加块布,以遮挡籽粒蹦出。还可以尝试采用全喂入收割机等机械收割油菜。

(4)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机械化技术水平。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现代农业生产中,成为技术骨干。要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科技化种田势在必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枞阳县不少农业服务组织从业者和种粮大户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不少返乡青年加入其中。他们既是熟练的农机操作手,还是新技术应用领头人,有的还成为农业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已是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关键力量。

(5)加快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践证明,只有组织农机专家和农艺专家根据油菜品种、生长周期、施肥和植保等诸多因素来制定机械化作业流程,才能达到预期成果。各农业类高校已经开展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让学生交叉学习农机与农学专业知识。在机构改革中,将原有的农机管理部门并入农业部门,使得深度融合具备了条件。

(6)改进油菜生产方式,提高产量。选择高产适用良种油菜,先试种再推广,提高产量;改进田土耕整方式,将泥脚较深较粘的土地多旋耕几次,使土质尽可能松散;改进植保方式,采用无人植保机、大型喷杆式喷雾机集中成片喷洒农药;改进田间管理方式,及时排水灌水、科学施肥等;改进收获方式,降低机收损失率。

(7)节本增收是油菜生产机械化出发点。经测试,使用9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配套开沟、旋耕、直播、覆盖、施肥一体化播种机精量播种,可大幅减少人工费并节约种子和化肥;采用无人植保机和喷杆喷雾机可节约农药费用约20元/亩;在油菜籽达到九成熟即接近完熟期时,采用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打捆)可节约费用约25元/亩,同时节约人力资源约3人/亩。

(8)多渠道筹集资金。用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增加项目资金投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油菜生产机械的补贴做到“应补尽补”。省、市、县每年的涉农项目较多,农机管理部门应争取项目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拓宽资金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9)加大推广经费支持和加快服务组织建设。为达到推广效果,应增加农机推广经费。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要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构建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小农户,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如成立“农事服务中心”、“农机服务大院”、“植保飞防作业队”、“机收机耕服务队”等服务实体。

(10)广开门路,提升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率。枞阳县投资过亿元新建万华板业,利用秸秆生产纤维板;枞阳县海螺水泥厂正在投资秸秆生物质燃料替代原煤的项目;枞阳县已经有三家企业生产秸秆颗粒产品,该产品可做为烘干机和北方供暖的燃料;枞阳县政府投资建设15家秸秆收储中心。这些企业能为油菜秸秆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5 结语

通过分析枞阳县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探讨了枞阳县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明确了下一步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点,实现油菜精量播种,引导农户科学种植油菜并提高其积极性,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推动枞阳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猜你喜欢
机收油菜机械化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机收包谷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