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建构的医学口译教学研究

2020-12-13 15:42
关键词:译员口译医学

陈 媛

(福建医科大学 文理艺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在国际医疗合作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翻译市场对医学口译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我国医学口译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程度较低,人才严重紧缺。针对这一现状,口译教学应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医学口译学科特点,制定高效可行的职业化培养模式,以解决医学口译人才短缺问题。笔者以基于情境建构的口译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校医学口译课程改革,探讨医学口译课程构建,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为医学口译教学与实战型口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一、医学口译教学与研究现状

笔者以“医学口译”和“医疗口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搜索,2009年至2019年间仅有27篇相关文章,其中15篇是针对医疗口译行业的研究,如医疗口译行业现状及执业原则、医疗口译员角色、医疗口译原则及策略等[1-3];9篇是医学院校针对医学生开设医疗口译或医学口译课程的探讨,研究涉及课程设置、模块结构和教学方法等内容[4-6],2篇是以口译实践为案例讨论医学会议口译原则及策略[7-8],1篇是关于翻译硕士医学口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9]。根据文献搜索结果,我国医学口译教学与研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医学会议口译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医学口译可分为医患对话口译(或医疗口译)与医学会议口译。医患对话口译发生的场所为医院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等,译员的任务是帮助外籍患者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作为对话口译具有实践性、灵活性较强的特点[10]。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性医学学术会议的召开越来越频繁,对高水平医学会议口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这类口译学术性强,通常采用长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的形式[10]。然而,国内目前对医学口译的研究多集中于医患对话口译,对医学会议口译的研究寥寥无几,医学会议口译被笼统地划分在科技口译的门类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英语专业医学口译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国内各大院校开设的医学口译相关课程多为针对医学生开设的选修课。部分研究者认为医学生具备完善的医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承担医学口译工作[4-5]。然而,医学生由于缺少长期系统的专业口译训练,虽能承担医患对话口译工作,却缺乏长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能力,难以胜任医学会议口译的挑战。目前,从事医学口译工作的译员大多是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而非医学专业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11]。有调查表明,医学生对医学口译的认知度与职业认同感低于英语专业学生[6]。因此,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医学口译人才培养更具现实意义。但是,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或MTI翻译硕士专业根据行业领域开设了商务口译、法律口译和外事口译等课程[12],开设医学口译课程的院校却寥寥无几,与翻译市场对于医学口译人才的巨大需求形成鲜明反差。少数几个开展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的院校也存在医学口译教学比重严重不足的现象,如西安交通大学在开设的MTI医学口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研究者也提出了这一问题[9]。

(三)医学口译职业化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口译培训的两大模式为职业化模式与学术型模式,职业口译培训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较为灵活,而学术型培训从外语学习需求出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职业化的口译培训模式最早由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高校采用,用于培养实战型口译人才[13]。国内的口译教学偏重于学术型模式,对职业化模式的认识不足,缺少口译现场模拟,对学生实战能力的训练十分有限[14]。而医学口译作为专业领域的口译课程,具有极强的职业导向性,为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市场的磨合期,亟需引入职业化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情境建构的医学口译教学

在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探寻过程中,以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情境建构的口译教学理论以其实战性成为口译教学与研究的热点[14]。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途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环境下,通过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5]。其中,情境建构被认为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口译教学中,情境的构建要注意真实性,即构建正常交际的双方、现场的紧张气氛、真实的口译任务、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的评价体系这四个要素,从环境、参与者、话语内容与风格等多方面模拟真实口译情景,从而逐渐培养译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14]。

鉴于现阶段国内医学口译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情境建构理论为指导,连续3年对福建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医学/医务英语方向)2014级、2015级及2016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医学口译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探索医学口译课程的构建。

(一)以译员知识结构为基础,设置基于情境建构的教学目标

Herbert认为,一名好的译员要做到“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16],表明口译职业对于译员知识构成有着极高要求。Gile提出了“Comprehension =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 Analysis”口译理解公式,即“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17]。口译教学“广外模式”在仲伟合提出的译员知识结构板块的基础上,将译员所需的知识结构分解如下:口译能力=双语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能力)+言外知识(包括百科和专题知识)+口译技能(包括口译认知加工和转换技能)[18-19]。医学口译培养的是学生在特定医学情境下的口译能力,其中,双语能力包括中英文医学术语、句式及篇章表达的掌握以及无障碍地进行医学英语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的能力;言外知识主要指基础医学知识与医学专科知识,前者包括基础医学、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等基础知识,后者指各个医学专业专科知识;口译技能包括记忆、视译和笔记等基本口译技巧以及口译综合应用能力,如口译的应对策略、译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保密原则及不干涉原则等职业守则。

根据医学口译译员知识结构公式,医学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和口译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在医学情境下综合应用这三种技能从而胜任医学口译任务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医学口译之前,应将基础口译作为先修课程,熟练掌握与应用口译的技能。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基础医学等课程,以利于学生双语能力和言外知识的积累。

(二)以学生需求为依据,确定基于情境建构的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利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构建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并结合学习者对新知识的需求进行选择[15]。

为了解学生对医学口译课程设置的需求情况,笔者选取了本校2014级(35人)、2015级(27人)和2016级(30人)英语专业(医学/医务英语方向)共92名本科四年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通过口译基础课程的学习。问卷调查以匿名的形式开展,采用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英语及口译学习现状、医学口译职业认同感、医学口译知识结构认知和医学口译课程设置需求(教学学时、教学模块、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四个维度,共21个问题。问卷共发放92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

调查结果显示,8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单独开设医学口译课程或在口译课程中设置医学口译模块,75.4%的学生看好市场对医学口译的需求,86.1%的学生对医学口译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学生对教学学时的需求平均值为36学时,78.8%的学生表示需要专业的医学口译教材,65.0%的学生认为根据医学口译情境设置教学模块比依据医疗体系科室分类设置模块更为合理。学生认为最应涵盖的医学口译情境为医患对话(92.5%)、医疗健康科普话题(89.4%)、国际专题学术会议(82.0%)、医学人文话题(81.3%)、卫生部讲话(70.5%)、世界卫生组织讲话(65.5%)和中医话题(65.0%);对医学口译学习最有帮助的课程为医学英语词汇(92.7%)、临床医学概论(68.6%)、基础医学概论(68.1%)、医学英语文献选读(58.4%)、医学文本写作(58.2%)和药学概论(39.1%)。问卷结果表明,根据医学口译情境确定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模块,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医学英语词汇、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等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三)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构建基于情境建构的教学模块

口译情境是实战中的重要因素,为使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要考虑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建问题。口译训练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情境教学,才能培养出与市场对接的实战型人才[20]。医学口译教学可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类型口译的特点,按照情境划分为医患对话口译(6学时)、科普医学知识口译(6学时)、医学类新闻发布会口译(6学时)和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口译(18学时)4个教学模块,合计36学时。每个情境模块需兼顾不同医学专科的特点,选取不同学科、不同主题的教学材料。

在模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境的语言和形式特点确定教学重点。首先,不同情境在语言材料上的使用上有所不同,医患对话口译中,为使患者易于理解,医生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夹杂手术、治疗方式和药物名称等专业术语;科普医学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生理或医学常识;医学类新闻发布会侧重医疗政策等宏观问题,要求译员了解国内外热门医疗事件及相关政策法规;国际医学学术会议讨论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性问题,要求译员熟知临床诊疗与医学研究专业术语,并实时跟踪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其次,口译情境的形式也决定了口译技能和策略的差异。医患对话口译通常无需笔记,训练重点为记忆能力,且医患对话具有高度敏感性,译员应在严守医患对话口译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灵活地处理交际中的各种突发状况;科普医学知识、医学类新闻发布会及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口译情境包括长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形式,强调记忆、笔记和视译等单项技能以及长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并要求译员能迅速、准确地应用概括、省略和转换等临场应对策略,保证口译的连贯性。

(四)以职业化模式为导向,开展基于情境建构的教学模式

职业化模式的导向要求口译教学根据情境模块的特点设置差异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以培养译员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口译教学常用的两种方式为角色扮演和模拟[18]。角色扮演采取三人一组,一人扮演医生,一人扮演患者,一人作为译员。教学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脚本进行,也可由扮演者自由发挥,由译员进行口译;角色扮演可邀请校内的医学生或海外学生加入,从而提升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在科普医学知识、医学类新闻发布会、医学学术会议口译这三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挑选相关话题的音视频作为训练材料,或组织学生举办模拟会议,还可邀请医学专家进课堂模拟医学讲座。

模拟口译情境可从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还原真实口译任务[14]。(1)译前阶段。教师发布口译任务,如选取2019年6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2018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地方典型经验。学生译员在进行译前准备的过程中,首先,对情境进行分析,包括口译任务的时间、地点、发言人、听众和主题等,介绍嘉宾分别来自哪些机构或地区;其次,对演讲内容进行积极预测,如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嘉宾所在机构或地区在公立医院改革上的最新进展,阅读该话题的双语文本,了解相关领域知识,掌握双语表达,并制成术语表;最后,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往期新闻发布会语料进行自主训练。(2)译中阶段。通过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建构真实的情境,模拟会议的流程、环境和现场氛围,由部分学生担任发言人、嘉宾和提问记者,其他学生作为译员提供口译服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各种口译技巧和策略的能力,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如设备故障、发言人语速过快和发言人口音过重等。(3)译后阶段。首先由译员对自己的译前准备和口译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其次由其他同学或现场嘉宾给予点评,最后由教师对口译的完整性、准确性、流畅性及语言呈现质量做出综合评价。该阶段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以课程需求为指导,开发基于情境建构的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需求调查显示,专业的医学口译教材较为缺乏,国内目前仅有一部由朱珊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口译》教材,且这本教材只收录了语篇的文字稿,并无录音资料,使用局限性较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需求,利用网络收集和整理医学口译教学资源,制成学科分类齐全的医患对话口译素材。利用美国之音(VOA)每日健康报道或医学英语教材音频资料作为科普医学口译语篇资源;选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美国白宫官方网站关于医疗保障问题的视频和世界卫生组织讲话作为医学新闻发布会的训练材料;使用医学讲座或医学学术研讨会的音视频作为医学学术会议的语言资料。

教学资源的选择必须符合真实情境的构建,除了要考虑口译任务的情境、涵盖不同医学专业之外,尽量选择讲话风格、表达习惯、口音和语速不同的语料,保证语料的真实性[12]。在选择英语国家的语料时,注意涵盖几个主要英语国家的口音(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以及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口音,例如,英国南部和北部的口音就有显著区别。在选择母语非英语国家的语料时,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语言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口音,如印度、德国和日本口音等。在选择不同语速语料时,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学生训练的初级阶段使用语速较慢的语料,在进阶阶段在语速上做出更多的变化;在讲话风格和表达习惯上,适当结合正式与口语化演讲、带稿与脱稿演讲等不同形式。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笔者基于情境建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针对2014级、2015级和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了3轮医学口译课程改革。课程结束后,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医学口译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对基于情境建构的医学口译课程表示认可,认为情境教学模式真实性高、实战性强;针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医学口译员的培养效果明显;学生对未来从事医学口译工作的认同感较高。然而,医学口译的高度专业性也给教学带来许多挑战,结合学生反馈以及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改进:(1)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构建。医学英语词汇和表达仍是医学口译学习中的一大障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医学英语和医学基础知识自学计划,并提供相应学习材料,指导并监督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2)加强口译情境真实性。情境教学的效果显著,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高,而引入海外生或医学专家参与课堂的形式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在未来的课程构建中,可以与海外学院及附属医院合作进行医学口译课程共建。(3)创建医学口译资源平台。教师可系统性地收集不同情境的语料,利用网络技术创建医学口译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音视频训练材料,供学生课外自主训练。(4)开展混合式教学。从教学反馈来看,医学口译体系复杂、课程难度大、学时数有限。在未来的教学中可引入混合式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复习”翻转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自主学习。

基于情境建构的医学口译教学是从口译教学的社会功能出发,结合市场和学生需求,形成的一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整体教学框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构建真实的口译情境,培养学生口译实践能力,以缩短译员进入市场后的成熟周期,从而真正实现职业化的口译教学。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