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治疗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13 16:43李德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创口外科显著性

李德欣

(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急诊医学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在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因车祸、坠落等意外导致的创伤类病情占据较大比例,此类患者通常需要及时实施手术修复损伤,然而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1]。所以本文观察了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中应用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创口愈合造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参照组,干预组30例患者中有22例男性及8例女性,年龄均值为(36.78±9.75)岁(21~58岁间),30例患者中有15例为上肢创伤,10例为下肢创伤,5例为其他部位创伤。参照组30例患者中有18例男性及12例女性,年龄均值为(36.56±9.59)岁(22~60岁间),另外30例患者中有13例为上肢创伤,12例为下肢创伤,5例为其他部位创伤。对比两组患者创伤部位等临床资料可知,统计学参考价值无显著性存在(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实施创伤外科手术;由急诊门诊收治;年龄在18周岁以上;可配合完成全部研究过程;知晓研究内容,并对同意书予以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没有自主行为意识;患有精神类或心理类疾病;研究配合度不高;年龄在18周岁以下;同时合并有其他严重组织器官疾病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比如清洁、消毒伤口,并对创口周围实施清创,基础治疗后进行外科手术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同时实施抗感染治疗,首先对患者创伤情况进行检查,并每6小时口服剂量0.25~0.50 g的四环素,使用每次1~2 ml的吡哌酸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或每次口服剂量1.0~2.0 g的吡哌酸片,手术及术后护理与参照组患者一致。

1.3.2 护理方法

在手术完成之后视患者创口感染情况予以相应护理。对于感染较轻的患者,可擦拭消毒、给予抗菌类药物,擦拭消毒可使用碘酒及酒精,还可以照射特定电磁波治疗灯;中度感染患者在轻度感染基础上加用清创及渗透液引流,长出新肉芽之后实施缝合处理,处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动作轻柔,使输血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重度感染患者在中度感染基础上重新冲洗伤口,予以引流,并重包扎于创口肉芽长出之后。除此之外,需要及时对感染予以处理,加强预防手段,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经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处理,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1.4 研究指标

本次研究需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

感染程度:有发热、红肿情况出现于切口位置;切口引流液中存在脓性液体,对引流液实施菌群培养,出现阳性结果。

愈合情况: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为甲级、乙级以及丙级,若有良好的愈合情况出现于初期,且未见不良反应,则为甲级;若无良好的初期愈合,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热或红肿),但引流液中未产生脓血液体,为乙级;若初期愈合情况较差,且存在切口不良反应及脓性液体,必须重新实施治疗,则为丙级。

1.5 统计学处理

切口感染率及伤口愈合率均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或例数的形式予以表示,并根据SPSS 21.0统计学软件的卡方检验结果判断组间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

2 结 果

2.1 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3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概率为10%;参照组30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切口感染,概率为30%,干预组数据比参照组低,且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2.2 分析伤口愈合率

干预组伤口愈合情况为甲级和乙级的概率高于参照组,且P<0.05,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参考价值显著。见表1。

3 讨 论

突发性伤害患者通常需实施外科急诊手术,其中存在较多并发症且紧急性及危险性较高的情况多为创伤手术,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用最少的时间对病情予以识别并实施治疗。然而因为较多的人口流动及复杂的患者情况,会存在无菌操作实施困难的情况,同时在患者从事故发生地区到医院的转运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细菌侵入创口的情况,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伤口愈合缓慢,若情况严重还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2]。所以对于实施急诊外科创伤手术的患者,除对其伤口进行基础处理之外,还应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比如口服或注射抗感染药物等,结合术后不同创口感染程度的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创口感染发生率,并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

评估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60例实施外科创伤手术的患者中,应用预防措施及术前给予抗感染药物的干预组具有较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且与参照组结果相比,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参考价值存在,即P<0.05。证明对于实施创伤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采取护理可使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干预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而丙级愈合率明显较低,以上数据差异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两组患者乙级伤口愈合概率之间的差异未有显著性表现(P>0.05),这表明在实施抗感染预防治疗及护理之后,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愈合情况良好,出现切口发热红肿、脓性物质、需要重新包扎的概率较低,这不仅促进了患者伤口的康复,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

总之,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中实施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其伤口愈合效果,可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创口外科显著性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研究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心灵创口贴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