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涨至五年新高上市猪企成本端承压

2020-12-14 07:38
北方牧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豆粕养殖业库存

玉米价格市场化运行, 并经过2018 年、2019 年的库存大幅下降后, 今年供需关系已开始逐步从平衡走向紧缺。

上述背景下, 国内玉米期货价格连续上涨。 至9 月16 日收盘,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已升至2406 元/吨,年初时这一价格则为1915 元/吨,而就在两天前玉米期货还一度创下了2450 元/吨的近5 年新高。

与之相伴的, 大豆产业链商品则因下游需求、气温等多方面因素,价格出现了同步上涨, 豆粕期货主力合约也已于本周回升至2018 年11 月附近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两个商品正是国内养殖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其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对生猪、 禽类养殖业的成本端带来一定冲击。

饲料原材料连涨

玉米最主要的两个用途, 一个是深加工,另一个就是用于生猪、禽类饲料。

而从今年的价格表现来看,玉米成为了全年上涨最为明显的农产品之一。据统计,2019 年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均价为1892 元/吨,而在今年9 月14 日则创下了2450 元/吨的高价。

对于年内其价格端的突出表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供需关系的转变。

“本轮上涨周期从2016 年国内临储政策取消开始的, 国内通过推进价补分离的政策, 玉米价格转为市场化运行。 ”中原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四奎16 日指出,另一方面国家还采取了调结构、 去库存等一系列措施。

调结构方面, 在东北镰刀湾地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同时加大对大豆价格补贴, 部分地区玉米改种大豆,“市场化没有托市, 大豆补贴也要明显高于玉米。 ”刘四奎表示。

其次是去库存方面, 上述改革前, 每年4 至9 月的传统青黄不接期间, 国家都会通过抛储方式向市场出售玉米库存。

但是自2016 年以后,经过连续三年抛储,国内玉米库存急速下降。2016 年国储玉米库存一度超过2 亿吨, 若将今年的国储玉米拍卖量计算在内, 玉米库存将大幅下降至1000 余万吨。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玉米供求关系从2016 年前的宽松,逐步演变到2018 年、2019 年的平衡, 再到今年的紧张格局。 ”刘四奎表示。

另一方面, 偶发性事件也提供了助攻。

今年8 月,巴威、美莎克等三个台风过境东北, 对正处于关键生长期的玉米产生显著影响, 吉林南部优质玉米产区减产明显, 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未来供应减少的担忧。

反观需求端,经历了2018 年非洲猪瘟后,国内生猪产能下降明显,但是从2019 年下半年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 国内产能开始逐步恢复, 叠加禽类养殖处于高存栏状态, 使得国内饲料需求出现明显恢复和增长, 这也对玉米价格带来了有力支撑。

作为另一饲料来源的豆粕,价格上涨逻辑类似, 养殖业需求恢复带来的利好同样适用。

不同的是, 近年主产区之一的北美地区因贸易摩擦等多方面因素,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减少。 在叠加当地今年天气灾害因素, 美豆优良率下降明显, 相应引发了市场对其单产规模下降的担忧。

“全球整体供应量减少,叠加国内需求端刚需逐步恢复, 最终促使整个大豆产业链商品价格运行重心不断上移。 ”刘四奎表示。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世界各国流动性宽裕, 这就难免会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资产价格进行重估。

高毛利“掩盖”成本抬升

较短期饲料成本抬升更为重要的是,未来玉米、豆粕价格潜在的上涨可能和空间。

“即使新季的玉米下来了,供需偏紧的格局也已形成, 预计今年国内缺口在3000 万吨左右,未来只能加大进口力度。 ”刘四奎称。

大豆, 则面临着11 月、12 月南美大豆种植情况和天气等多方面变量的考验。

此前进口大豆便曾因南美收获季出现大范围雨水天气, 以及北半球主产区干旱天气等因素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同样的逻辑放在今年一样适用, 后续同样不排除因天气因素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 这对于国内生猪养殖业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只是短期内被全行业的超高毛利率所掩盖。

以业务集中最高的牧原股份为例,过去几年小麦、玉米、次粉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 占该公司营业成本的60%左右。

相比之下,产业链更长、具备饲料业务的一体化养殖企业, 成本控制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 如近半收入来自于饲料业务的正邦科技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年内玉米、豆粕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上涨, 并可能延续这一趋势, 但是由于生猪养殖业仍然处于“暴利”阶段,短期内这类企业对成本端的抬升不会过于敏感。

数据显示,今年7 月、8 月,正邦科技生猪销售均价超过36 元/千克,处于2019 年6 月国内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以来的最高水平。

综合第三方行研机构和部分上市公司调研数据后, 当前国内生猪养殖成本在15 元/千克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饲料、 人工和防疫等方面成本。

在近20 元/千克的毛利润面前,玉米、 豆粕涨价所带来的成本端抬升效果不会十分明显。

换言之,当前生猪养殖业“家大业大”,这些“小钱”并非主要矛盾,不过也仅限于短期而已, 因为仍需面临至少两点不确定因素。

首先,伴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价格回归常态化将是必然, 不确定的只是在什么节点会大幅放量。 国内生猪出栏量明显提升之时, 也是生猪价格加速回落之日。

其次, 若玉米期货价格突破2572 元/吨高点,未来的上涨空间有多少? 15 元/千克的综合养殖成本又会增加多少?

日子好过的时候, 这些问题都可以忽视, 因为养殖企业盈利是靠高毛利,而等到景气度下滑时,则势必会加大对成本端的管控, 虽然现在还不至于如此, 但是变化趋势已确立。

猜你喜欢
豆粕养殖业库存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苹果销售去库存,路在何方?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风雨与机遇相伴!2021年甲鱼养殖业能否在危机中迎来涅槃?
全国各地豆粕价格行情
全国各地豆粕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