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探究与实践

2020-12-14 03:43傅来富
考试周刊 2020年92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初中班主任中学生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与家长、教师的沟通会逐渐减少,甚至产生隔阂;但由于经验、见识不足,面对一些问题时没有正确应对的方法,在心理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导者,应该重视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应用合理的疏导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性格,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文章就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了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中学生;心理疏导;探究与实践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心理向成人心理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旺盛,对教师、家长的说教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性格塑造、心理思想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日常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最终帮助学生成为坚强、乐观、开朗的人。

一、 加强日常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放下架子微笑地面对学生、心贴心地和学生交流,获得学生的信任。在疏导学生的心理时,首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其敞开心扉。赢得学生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与家长的防备心理极其严重。因此班主任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具备一定的技巧。

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李镇西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尊重是相互的,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尊重时,学生也会尊重班主任。比如当学生之间闹矛盾时,班主任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先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学生分析讨论在这次事情中的得失、吸取教训并引导孩子今后应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当学生的成绩退步时,班主任不是表现出失望,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前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地引导学生。

我们班晶晶同学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在此次疫情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认真进行网课学习,知识掌握极差,在复课后的摸底测试中数学和科学仅得39和46分,总成绩由上学期班级前十掉至近三十位。她在校变得沉默寡言、无精打采;与家长联系后得知孩子在家经常不吃、不睡、暗自流泪,家长也非常着急。于是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对自己要有信心,复课后老师会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梳理。鼓励她只要认真努力一下,凭她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完全能够补漏;同时和任课老师沟通,在教学中多关注她,平时测试尽量采用较简单的试题,使她一步步恢复信心。到期末时她总成绩位于班级前十,还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她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其次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依靠。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班主任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你的爱。

我们班小欣问我:“老师,如果打架会不会被开除。”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批评她有错误的念头,而是询问她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了解到她被初二的两位同学敲诈勒索时,我调查后联系对方班主任和学生处,经教育对方退还了钱款并进行了道歉;之后她在每次遇到问题时都敢于向我求助,并对我产生依赖心理。

另外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在多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不敢主动与班主任沟通,甚至会躲避班主任,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互不了解;班主任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微笑地面对学生,从心里喜欢孩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平常我会和学生聊聊天,倾听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趣事,获取孩子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疏导工作的开展效率与开展质量,进而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 采取激励措施,增强学生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每个孩子都抬头走路。”的确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而激励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关键。班主任在平时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化批评为激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本身就比较敏感,对外界的评价非常在意,激励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批评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甚至许多学生选择“破罐子破摔”。因此班主任化批评为激励,有利于学生塑造自信、积极的性格。

在激励学生时,班主任也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像有的学生本身就容易骄傲,班主任在激励时,除了要表扬,还要与学生一起制订更高的目标。

如我们班的小轩同学考了班级第一名,我在表扬的同时,会给他制订下一次进年級前三的目标。

面对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激励时要把握好尺度。

又如我们班的博文同学学习较差,自暴自弃,一度有放弃学习的心理。我鼓励他并结合他的实际情况,给他每周制订一个简单的小目标:这一周落实哪几个知识点,让他明确努力的方向。当孩子看到进步时,自然会产生信心,对学习更有劲头。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当的激励,代替批评与指责,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进步。

三、 组织主题班会,分享排解方法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排解情绪的方法。许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正确的解决或排解方法,进而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排解情绪的方法,丰富学生的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曾在班级中组织了《我的忧伤谁能懂》的主题班会。这一班会就是鼓励学生分享排解情绪方法的班会。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而且有的学生比较内敛,因此在搜集方法时,我设计了一个“神秘箱”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小纸条上写出自己排解情绪的方法,并放到神秘箱中,然后选择一名学生抽出纸条,分享方法,供大家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我见识到了学生排解情绪的诸多方法,像有的学生说自己不开心时会找朋友聊天,同时吐槽这一方法有可能会被泄密;有的学生说自己不开心时会大声歌唱,唱到嗓子哑掉心情就会变好;还有的学生说自己会闷在心里,慢慢遗忘。通过“神秘箱”环节,我了解到学生排解情绪的方法,并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像有的学生说心情不好时会在网络上与别人吵架,我就提出建议可以通过跑步排解情绪,吵架伤身又伤心。在这次班会之后,我进行了一次回访,发现有的学生已经会寻找合适的方法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且有的学生说,现在的情绪排解已经有了标志,当某个人唱歌排解情绪时,可能其他人会发现该同学情绪不好,于是大家过来劝解,最终使该学生得到安慰。通过这种形式,孩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管控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 开设趣味课程,培养交际能力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开设趣味课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初中阶段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交际障碍产生的,比如交友不慎、不合群、与同学闹矛盾等等。班主任在课余时间开设趣味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交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开设趣味课程之前,我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趣味课程的有效开展。比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们班有一位女生成绩总是不稳定,每当她与朋友关系不好时,就没有心情学习,成绩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后,我就以“朋友的相处”为主题设计了趣味课程。在这一趣味课程中我设计了“情境表演”“互诉衷肠”和“方法讲解”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设计简单的情节进行情景再现;第二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分析和问题解读;第三环节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像大胆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拓宽朋友圈等等。通过趣味课程的开设,学生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交际方法,在与同学、朋友甚至家长相处时,能合理地把握尺度,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了烦恼。当然,初中阶段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趣味课程设置频率不宜过高,可以每月一次开展课程。开设的趣味课程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形式有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交际能力,并锻炼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五、 紧密家校合作,构建和谐环境

除了社交障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外,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比如亲子关系不和谐、夫妻关系不和谐等等。因此班主任在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通过为学生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心较少,而且没有正确的方法,这导致初中阶段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逐渐减少,甚至会因为家庭关系产生消极、叛逆的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班主任在与家长合作时,应引起家长的重視,指导家长要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沟通。

如我班的小郭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但每次考试都会发挥失常。经过与孩子沟通我了解到,因为家长对他寄予的期望比较大,平时很少夸奖他,反而每次考试都会施加压力,考差了就打骂等惩罚。在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我与小郭的爸爸进行沟通,引导家长正确解读孩子每次考试不好的原因,让家长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要面对公司、家庭双方面的施压,是否还能从容面对。通过这次谈话,家长开始关心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小郭同学经过这次事情,逐渐克服了考试恐惧症,而且抗压能力也逐渐增强。学生敢于在外面飞翔,是因为知道有一个温暖的港湾永远为他敞开,在他受到挫折时会给予力量;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学生塑造坚强、乐观、自信的性格。因此班主任在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重视家庭这一因素,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勇敢飞翔的勇气。

综上所述,文章从加强日常沟通、采取激励措施、组织主题班会、开设趣味课程、紧密家校合作五个方面,就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中学生心理疏导不仅影响中学生当下的发展,还会影响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重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希望文章的一得之见,可以为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探究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使中学生在恰当的引导下健康地发展,绽放出独属于这个年龄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丁娟.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J].华夏教师,2019:14.

[2]匡凤莲.班主任工作中对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2018:92-98.

[3]张惠英.新时期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2018:1107-1111.

[4]刘凤.初中班主任运用心理疏导法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7.

[5]朱进鸿.关于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探讨[J].学周刊,2020:173-174.

作者简介:

傅来富,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初中班主任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