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效性构建模式

2020-12-14 03:55刘立杰李璠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

刘立杰 李璠

摘   要: 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知识生产力,承担着传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积极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应该在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两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基于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优秀环境等方面促进两者融合,推动思政课教学发展,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一、引言

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强民、兴国不能缺少的宝贵财富。中国拥有漫长、悠久的历史,期间积淀了优秀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弘扬传统文化不但是文化强国的基础,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使命。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文化兴国与高校教育妥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优秀文化和思政课教学共同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品性修养。

目前,各国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不同思想意识形态相互碰撞融合。借助各种途径,西方国家价值观、意识、思想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其影响,不利于素质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隐藏着很多教育思想,彰显出诚信、正直等美好品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间领悟“从恶如崩、从善如登”的思想,让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得到激发。在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格,提高学生品性修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能够更好地传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积淀出厚重的传统文化,但是,一些人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忽视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终身学习的目标、使命和责任。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高校思政课中,能够有效增加思政课的韧性,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扩大覆盖面。

(三)能够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很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部分教师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降低教学趣味性。不少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缺乏配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思政教育没有超出课堂教育深入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思政课教学忽视实践、重视理论,导致思政教育缺乏较强的实效性。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可以让思政课教学获得更多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有益于加强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促进和谐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效发展。另外,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能够进一步促进实践教育,有效突破思政课教学方法不足的瓶颈,既能够提高思政课质量与效率,又能够促进思政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三、传统优秀文化并未有效融入思政教学的反思

(一)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

信息时代加快了快餐文化和碎片式阅读在大学生群体的传播速度。大学生具有愿意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典型特点,更广泛、更快捷地接触不同文化,增加文化学习内容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但一些學生喜欢看游戏推荐、娱乐新闻、网络小说,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相关书籍关注较少。出现此现象既有部分传统文化晦涩难懂的原因,又因高校学生尚未形成民族自信心,没有发现生活细节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相对于传统节日,部分学生更加关注舶来的圣诞节和情人节,没有对带有强烈民族信息和元素的中国传统节日产生浓厚兴趣,不记得中国的戏曲、中医文化、武术文化、餐饮文化在全球的声誉,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此现象令人担忧。

(二)一些高校很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校园文化和校园语境能够成为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仍未营造出有建设性的挖掘校园文化潜力的氛围。高校园区建设凸显商业氛围,且有形成模式化的倾向,部分校园没有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一些高校为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不断增加校园规模,拆掉传统文化意蕴的建筑,不同校园缺少自身特色。此校园环境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信息有着不利影响。虽然高校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成绩,但活动缺乏集中度。一些高校社团尽管和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但没有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兴趣,换言之只有部分学生愿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一些高校并没有为传统文化教育指明教育方向,没有设定教学目的,难以在日常生活语境中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三)一些高校思政课堂缺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家的文化自信是民族发展最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国家振兴、民族强盛的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在高校思政治教育中,能够有效实现二者互赢共生。尽管很多高校都安排传统文化课程,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大部分课程都是选修课,设置的学分较低,比较容易完成。因为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导致传统文化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价值缺失。虽然课本上会有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但由于在思想上没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处于离场状态,且所占比重较少,融入模式缺乏创新性。在教学形式方面,只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传授知识理论,学生不愿意接受。同时,教师文化素质影响学生学习,部分高校思想教师没有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对学生开展更好的教育。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构建路径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拓展网络德育教育渠道。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依据,因此,多元化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开发和运用,增加理论学习知识和专业思政知识,应用“言必信,行必果”等先贤名言,引导学生建立诚信意识,让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引导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观念,逐步提高修养,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品质。在学校守则中编写条款,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思政教学中安排民族文化精髓故事,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并且展开互助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宣传与学习。

二,拓展网络德育教育渠道。目前课堂依然是传统教育的主阵地,没有有效地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优势。因此,结合高校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当代教育意义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校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时,可以采取学生参与讨论、英雄人物讲评、精品视频播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不断增加课堂教学内容。

三,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积极开发、利用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思想,运用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和当地地域优势资源,增加理论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接纳与认可,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教育实效性。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

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需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就要重视提高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引者,应该帮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全面理性的认知,把传统优秀文化铭记于心、刻入脑海,在学生之前灵活、深刻全面地进行学习研究。因此,明确教学理念的新时期作用,树立良好的传统师德形象。

三,让传统文化彻底走入教学语境,通过马克思唯物辨证史观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析,正视历史、正解历史。高校要定期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协会,安排思政教师参加,既提高思政教师传统文化内涵与素养,又促进教师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备课时,要积极引导新、老教师共同分析、彼此交流,有效把握教学难点与重点,更好地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

(三)通过实践活动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

一,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板报、网络、校园广播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采取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等传播途径,在校园中营造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全面落实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节点。

二,学校可以综合社团、学生会及各教学部门,定点、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读书心得交流会、征文评比、竞猜比赛、专题讲座,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性,体现出大学生学习和传扬优秀文化的主体作用,并将传统优秀文化落实在行为与思想中。

三,要利用好傳统节日蕴含的民族元素对学生进行有规划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到民俗与民族及传承的关系,正确认知到先民伟大智慧的所在,提升民族自信心,正视历史语境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高校要经常组织文化教育活动,支持学生到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例如高校积极和地方联系,让学生走进民俗文化,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思维方式,组织学生参观优秀民族文化遗址、遗迹、博物馆等,了解古今文化名人和民族英雄,在提升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加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五、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是我国改革教育体系的趋势,也是增强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师要从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通过实践活动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等层面分析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策略,发现两者之间的对接点。应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熏陶和感染下,建立起高尚的思想境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水平,进而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邢小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11):153.

[2]杨颖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47-48.

[3]郭慧毅.论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J].理论观察,2019(08):53-55.

[4]王永明,刘雪崎.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性[J].法制博览,2019(19):36.

[5]廖孝英.儒家伦理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思修”课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6):53-55.

课题来源: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

课题名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研究

课题编号:JJKH20180526SK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