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探析

2020-12-14 03:55杨婷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内涵

杨婷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激情四射,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承担着造福人民、推动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同步的动力和源泉。一直以来,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近年来,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成果显著,但是期间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思想教育和实践引导方面,需要大学生、学校、社会与家庭联合起来,凸显全员性、全方位性及全过程性特征。因此,系统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问题,具有极大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新时代   社会责任感   内涵

十八大以来,针对大学生责任担当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问题,习近平曾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他强调:“总结历史,结合现实,青年一代人必须做到有理想、有担当。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期望,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承担着实现发展目标的重任,是我国经济建设不竭的动力源泉。”他勉励大学生“善于学习、积极求知,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并积极拓展,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专攻博览下,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关注世界发展动态,成为真正具备社会责任担当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青年兴就意味着国家兴,青年强就意味着国家强。我们培养的青年一代必须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样国家才有光明前途,民族才有振兴的希望。”这是新时代祖国赋予青年的殷切期望,也是需要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迫切要求。基于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领会与学习,能够体会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质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自觉意识,是一种情感体验或素质,具备内在与静态特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质,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认知程度的表现,是大学生认同的特殊情感,是大学生负责任的行动体现形式。实质是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具体实际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行为方式。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需要承担起建设与保卫祖国的重任,这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大学生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具备极强的主人翁意识。由于改革逐步深入推进,在社会转型期更加凸显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化,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堪忧。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1.1政治责任感

政治责任感是个体出于对人民群体、社会及国家利益维护的考虑,自觉履行政治义务的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大学生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髓,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促进自身理想信念深化与坚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从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经济的信心,不断提高对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抵抗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崇高的信仰。大学生应注重培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融为一体,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的理念。努力学习,增加政治责任感,提高素质,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夯实基础。

1.2学习责任感

个体发展是建立在学習基础上的,学习责任感是谋求自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学习责任感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以认知自我内在因素为主。为此,大学生需要明确人生目标,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言行,在人生观、价值观中凸显正能量,具备时代发展的先进性,自我修养,促进内心世界强大。大学生求学的关键阶段是大学校园学习,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将勤奋刻苦学习作为分内事对待。

1.3生命责任感

属于道德意识范畴,是个体对他人权利自觉尊重、对他人利益自觉维护的认知。生命责任感是立足自我视角,诠释对生存和发展的认知,认识珍惜生命的意义,认识关爱健康等外在因素的重要性,是生命责任感的具体内涵。大学生应具备对他人负责的品质,具备对他人优缺点尊重和接纳的修养,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对他人权力和利益给予尊重和爱护,对他人的各种责任勇于担当。大学生要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落实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命都是至高无上的。大学生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身体,避免意外伤害等发生,具备“自我生命责任感”。还应具备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修养,见义勇为,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具备强烈的“他人生命责任感”。

1.4学校责任感

属于自觉意识与情感体验范畴,是个体自觉认同所属集体、自愿负责的表现。首先,学校提供相应物质载体,提供外部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必要保障;个体的发展进步是集体实现发展和进步的促进力。大学生应基于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加强提升与发展自己,并注重培养学校责任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把奉献集体作为自觉自愿行为。学校学习和生活占用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期间他们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素质,为今后成长夯实基础,是学校的老师与环境培养了大学生,因此关心学校、承担相应学校责任是理所应当的。

1.5网络责任感

当前网络基本普及,在网络空间中,个体自觉遵守相应活动规则,自觉维护秩序和稳定,是使自身及他人网络空间权益得到保障的自律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情感的体现。在网络空间活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从中获得知识,查阅资料,开展学习。大学生必须自觉遵守网络交往的相应规则,在网络空间积极传播正能量,行使自身言论自由权利保持正确方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对于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及时监督,及时监督网络安全秩序破坏行为,积极营造和谐的网络生活氛围。

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借助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明确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具体要求,并明确大学生对相应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掌握的基本责任能力。明确要求大学生认同社会责任要求,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上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

2.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探索

2.1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基础

孩子生长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早,发挥出的教育基础作用更是不可替代。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为孩子树立榜样。因此,父母亲身践行社会责任感是对孩子最好的责任担当教育。另外,父母自我学习、提高修养、提升素质,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积极配合开展教育活动。共同努力,培养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前沿

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校的职责。高校基于资源的整合、改进形式等渠道,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搭建平台。一方面,学校实施“两课”教学改革。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化培养内容纳入指导学生内容中,将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等教育有机结合。同时,加强理论结合实践,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大学生增进对引导方式的理解和接受,促进社会责任感自我教育的增强。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基于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归属感进一步增加,继而更加认同与接受社会责任,勇于承担。为此,应积极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以其为载体,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其中。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学识、言行及品格,对于学生的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必须严格把关教师的选拔和任用,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使他们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体系,注重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教师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加。

2.3社会环境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沃土

就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而言,环境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今世界处于多元价值状态,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社会风气的净化,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的提高极具艰巨性,需要建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一方面,党员需要带头积极发挥先进性作用,争做楷模。另一方面,应发挥好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功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着眼于网络环境的优化,促进网络监督加强,形成对不良网站坚决打击之势。引导大学生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充分运用,增加区分和甄别各类信息的本领。另外,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注重就业机制建立和健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为完善就业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增强社会归属感。

2.4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思想与实践是增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两个着手点。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接触与认识世界,了解国情的有效平台。实践是检验自己理解和认识社会的途径,是错误观念修正的渠道,是逐渐懂得理解、感恩及服务他人的必经之路。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中。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基层生活,充分运用好社会实践课堂,促进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学雷锋志愿服务为道德实践活动,是推动和谐社會的动力。为促进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学校或社会团体应注重提升大学生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有助于大学生领悟活动精神实质。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进一步结合,为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语

创新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模式,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责任、网络责任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道德责任意识。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不断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新时代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笔记活动弘扬校园文化活动主旋律。要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大屏幕电视等新闻媒体表扬社会责任担当先进典型。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文明服务、城市文明交通协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大学生的新时代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奉献意识、示范意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舆论氛围,使他们深刻领会在干事创业中以新时代社会责任担当为底色,在实践锻造中增强新时代社会责任意识修为。个体人生舞台的大小取决于社会责任担当的大小,社会责任担当的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高度的大小。大学生应积极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真正具备责任担当意识。针对大学生在行动、认知社会责任担当上存在的障碍,高校应勇于承担重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真正在教书、管理及服务层面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五个维度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6).

[2]郭凯.中国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指向[J].人民论坛,2016(31).

[3]翟飞格,刘营军.实践活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6(05).

[4]方传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8).

[5]霍巧红.基于“服务-学习”的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1).

[6]李睿,王晓庆,丁雪松,刘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