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协同视域下职业院校“适配教学”的要素分析

2020-12-14 04:14周祥基丁卫东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要素分析职业院校

周祥基 丁卫东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领域存在着要素配置层次低、资源协同水平差的问题,致使质量提升受限,有效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借助生物学领域的“适配理论”提出“适配教学”的主张,分析了“适配教学”的支撑要素并提出了优化路径。

关键词:适配教学;要素分析;優化策略;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C-0039-04

进入新世纪以来,沿着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中国智造(wisdom in China)向中国创造(create in China)迈进的产业发展路径,国家对职业教育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职业教育被作为类型教育提了出来,这就是希望职业教育的质量能够不断提升,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满足国家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主要存在教学要素配置不合理、教学资源欠协同、运行系统效率差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职业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适配教学”的提出,可望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一、“适配教学”提出的背景

(一)宏观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通过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是各职业院校都要探索的问题。显然,十九大报告指出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而且也指明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适合”社会的需求。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发展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以上意见则契合了“适配教学”能有效改善教学系统内部要素配置层次低、欠协同的问题。

2019年12月7日,“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此次论坛聚焦“走进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这一主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陈子季司长到会并发表讲话。陈司长提出,职业教育要在力求实效上下更大功夫,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提高江苏职教教学质量,从而引导整体实现职业教育“增值”,为学生“赋能”,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贡献力。这充分说明,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的有效性,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不仅是一个涉及教学技术的教育命题,也是一个关乎职业教育时代担当的宏大主题。

(二)现实状况

纵观当下的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一是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价值引领不够,与教学规律不适配;二是课程内容陈旧,与生活、生产实际脱节,与生活、生产体验不适配;三是课堂呈现方式呆板,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和学生成长,与教学生态不适配。在职业教育的课堂里,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人本性”要素的缺失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远离“适合的教育”,教学有效性难得提升的最大的擎肘。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改革进展缓慢,各种教学要素配置水平提升缓慢,协同正向共进能力过弱。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者动辄提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名师工程等这些宏大主题或新概念,而对核心阵地即课程、教学的关注甚少,职业教育系统的各类培训鲜见具体的教育技术、教学艺术的专项培训,这与普教领域着眼办学根本,发力教学研究,追求有效教学的倾向背道而驰。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职业教育的一切质量问题都能在教学上有所反映,也能在教学管理环节内得到解决。成也教学,败也教学。职教改革只有进入课程、课堂的层面,才能真正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从国内看,普教领域较早开展了以“适合配置教学资源”为目标的教学实验。近年来,许多学校围绕打造适配学习型课堂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而在职业教育,也有个别学校提出了类似的改革,但仅限于在课堂活动方面的革新,多为普中模式的翻版,缺少对课程课堂、教情学情等教学要素的整体观照。

二、关于“适配教学”

(一)“适配教学”的理论基础

适配理论(Fit Theory)来源于种群生态学模型和情境理论。[1]在生物学中,适配理论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生物材料产生的微观环境对于原微观环境的适应性,二是生物材料的机械性能对于原组织的适应性,三是生物材料的降解性能对于新组织形成的适应性。[2]适配理论以协同学为基础,意指协调一致或互相搭配[3],该理论目前主要用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在管理创新研究方面主要是指系统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匹配形成稳定发展的状态,主要研究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的动态协调过程。[4]

适配理论被运用到管理领域始于21世纪。现有对适配理论的研究观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研究人与环境的适配,认为个人的需求、能力、价值观等因素与岗位供给、需求和组织价值观等环境因素之间具有适配关系,适配程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5]第二类是研究组织与环境的适配,它是说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生存状态。第三类是研究组织与战略的适配,组织与战略的适配意味着一个组织通过确保其战略和组织之间的契合而成功实现其战略。[6]

(二)“适配教学”的概念界定

适配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适配,也可以是系统内要素之间或者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适配。在特定的管理领域,适配以一个系统存在为前提,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如果能够适配,则这个系统将发挥出最大的正向效能。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使用适配理论,期冀用工商企业管理理念指导教学管理,创新之处是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协调匹配各个教学要素,形成稳定发展的优势状态,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是“适配教学”提出的本意。

综上,“适配教学”是指在资源协同理念引领下,合理配置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学习主体,并产生教学效益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其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学主体、学习主体、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

三、“适配教学”系统要素分析

“适配教学”是一个教学系统,各个教学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关联。“适配教学”提出的目的是提高課堂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支持“适配教学”所有的教学要素中,学习主体要素以外的各个要素都要围绕学习主体要素来进行最优化配置。

(一)适任的教学主体

与学习主体适配。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和心智成熟程度,了解学生对前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必要时候,还得补充自身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做到完全适配学情。

与教学资源适配。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才能做到有“一桶水”。在产业经济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迭代加快,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体系,满足教学要求。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与教学方法适配。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教学论知识。在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可能用到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一方面,科班出身的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我们要能够熟练运用;另一方面,非科班出身的教师要恶补教学法知识,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二)适配的教学资源

理论实践课程足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一样,国家规划的课程可能并不能适合所有职业院校,这就要求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对相同课程进行遴选甄别。因此,职业院校的课程需要整合,即当前职业院校应对学科体系课程和行动体系课程进行扬弃融合。[7]课程体系的整合应兼顾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产业的发展;课程结构的整合应考虑职业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程内容应体现学生基础和知识过渡的需要。

教学训练场所匹配。教学训练环境不仅包括教室、实验实训室、车间、实习工厂、实验机房、直播机房等场所,还涵盖了场所内的人文环境建设。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训练场所,选错场所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同时,场所内的文化布置也很重要。一要有各种安全提示标志标语,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二要有操作规程说明,使学生能够根据相关说明进行操作;三要有思政人文内容的渲染,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

教学辅助条件择配。教学辅助条件包括各种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外围工具设备,也包括校园智慧系统。教学辅助工具设备的选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有效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故教学中应倡导“择配、够用”的原则,配足配齐配好互联网服务器、智慧教室、实物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硬件设备及相关支持系统。

(三)适合的教学方法

满足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类似于哲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依赖于教学方法得以更好地表达,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当然,强调教学方法受制于目标与内容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视教学方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8]因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映射的关系,方法也可以反作用于内容。因此,“内容决定方法”这一命题必须考虑学科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便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当前所提的“三教改革”,需要的是有效率的课堂,这也是有效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适配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关键。教学方法选择首先要着眼于教学容量的丰富,单位时间内教授的教学内容增多了,我们倾向于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教法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有兴趣,那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就会上升。最后,教学方法选择要在情境创设上做文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在建构中生长。无疑,在教学方法选择时考虑情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契合学生认知的现状。“正确的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学生不是临时演员,而是为使学生成为主角而准备好教学课题的演出。” [9]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学生才是考虑问题的关键。一是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否接受所选的教学方法,如果所选教学方法所需知识已经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则是不可取的。二是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所选教学方法能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相关,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VAN DE VEN A H. Review of A ldrichs(1979)Book-Organizations and Environment[J].Adm inis-trative ScienceQuarterly, 1979(2).

[2]Wang Y. Bioadaptability : An Innovative Concept for Biomaterial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9).

[3]苏敬勤,崔淼.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创新视角[J].管理学报,2009(6).

[4]Aldrich H E , pfeffer J. Environments of Organizations [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76(1).

[5]Edwards J R, Shipp A J, Ostroffc, etal.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fit [M].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2012.

[6]王广生.关于管理创新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8(6).

[7]周如俊.职业教育“多元整合课程模式”构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 (7).

[8]钟启泉.教学方法:概念的诠释[J].教学研究,2017(1).

[9]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要素分析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视觉审美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
额济纳旗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不是每档节目都能称为“现象级”
浅析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