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创新建设的探讨

2020-12-14 09:21寸红梅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大数据

寸红梅

【摘  要】2018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总书记习近平在部署审计工作中提到,中央审计委员会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审计机关要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同时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在大数据信息化的促使下对于企业突出问题进行思考的建议和在信息化创新的建设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总结。

【关键词】内部审计;大数据;改进方向

1.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含义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且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企业内部审计随着大数据的改变所实现的意义

大数据的出现得到了来自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数据的收集、筛选、整理、智能分析最后保存,在大数据中可以快速完成,很好程度上降低了时间成本最后展现最佳的成果。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积极影响如下:

2.1在审计方法中得到巨大进步主要体现

大数据将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智能整理,使得相关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一对一匹配,从而在原来机器式的人工查找数据的基础上得到巨大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各项成本的耗费。

2.2打破地域范围的限制

利用大数据的物联网实现远程指导、数据分析、审计报告,将多个地区的多个分公司联合在一张“大网”中,实现数据的同步分享,从而在工作数据的汇报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为时间的延迟或者差异所带来损失。

2.3在审计的监督中提高透明化监督的效果

原来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自身的独立性较强,而内部审计很大方面受限于内部企业的影响,无法做到让群众一起监督,从而就很难发挥它自身的最大作用。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的数据可以被广大的群众认识到,面对群众的监督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随之必须全面的完善。

2.4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中得到提高

原来的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在成本费用的控制下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审计人员缺乏、大数据背景难以全面统计清楚以及内部审计部分独立性弱等因素,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数据收集、往年的审计证据、人员配置等问题都得到了快速的解决,当然风险依存,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与大数据技术不断改善,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3.目前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以及企业内部安排不完善

至今仍有些企业难以将其整体经营管理于内部审计有机结合,从而出现很多问,甚至还有企业内部都没有设置自己企业内部审计,这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无疑是自己安置了一个不确定的“风险炸弹”,这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风险不可控因素。更不用说当时不少企业及其管理对之很不理解甚至有抵制情绪,其结果直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3.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無意义。

3.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对企业经营决策参与有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职能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以及更多设计企业内部的其他敏感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在审计过程中主观意见较多,以评价为主,对审计建议重视不够。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被忽略,觉得程序复杂或者浪费资源,从而往往都是有内部审计名义没有审计内部审计实施工作。

3.4审计技术落后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对组织中存在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所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和评估、预测。而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却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等等因素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3.5专业审计人员与企业的匹配度不高以及人员结构单一

高素质专业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以及内部审计在企业的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无法完成自身的吐故纳新。这样就如一个循环体,最终导致的是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6企业自身的数据库管理不完善

数据就如企业不同时期血液流淌的一种体现,企业在不断进步,都是在不断的积累数据中找到基点,再在数据基点中找到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依据,一步一步建设起来的,因此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后期数据库的更新与完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也是企业后期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并改进问题的依据所在。

4.面对以上问题企业改进措施

4.1接受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双重领导

内部审计既能对董事会负责,对经营层进行监控,同时又代表经营层对内部管理进行监控。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关键在于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应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部门。一般来说,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

4.2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完善法规,规范工作

在《审计法》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内部审计的法规。使法规真正做到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地位和从属关系,保证内部审计的合法身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人员有章可循。

4.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对已有的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更新与再提高 ,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

4.4大力改进审计手段,推进审计信息化

审计手段将由以手工操作为主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审计的方向转变,使审计手段更先进,审计效率更高。把培训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把网络建设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力争把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4.5开拓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以及工作范围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以及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投资越来越多,所接触的工作范围也会随之增加,人们对相应企业信息建设的风险和财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也增加,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拓宽对自身工作领域与范围。

5.结语

李金华审计长曾经这样提到:“审计信息化不单单是企业技术的发展问题,它对我们的审计工作的态度、方式和工作程序和产品质量要求、和内部管理评审程序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审计人员的个人审计水平也有深刻影响”,因此在大数据的助力下要不断改善审计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审计人员还更应该端正工作态度,不断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严格高效的完成审计任务。

(指导老师:吴海燕)

参考文献

[1]聂昭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视野2013年 中国学术发表网

[2]程才新  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3年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大数据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